參附茯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辨證錄》卷一。主治冬月直中陰寒,吐瀉交作,身發熱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參附茯苓湯
- 主治:冬月直中陰寒,吐瀉交作
- 出處:《辨證錄》卷一
- 組成:人參、附子、茯苓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方義,文獻摘要,
組成
人參一兩,附子一錢,茯苓五錢。
用法用量
水煎服,一劑而吐瀉止,身熱亦退。
主治
冬月直中陰寒,吐瀉交作,身發熱者。
方義
何其效之速乎?不知此症原因陽氣之弱,不勝陰邪之盛,故爾發熱,吾助其陽氣,則陽旺而陰自衰。況又佐之附子之勇猛,突圍破敵,則陽氣更盛,自然轉敗而成功矣。且益之茯苓之澹泄,分消水氣,則胃土得安,而上下之間,無非陽氣之升降,陰邪又安能衝決哉!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傷寒溫病醫案 》:“月直中陰寒,吐瀉交作,身發熱者,人以為傷寒傳經之症也,然而雖是傷寒,實有分別,此乃直中少陰之邪,而非傳經少陰之邪也。夫直中陰經,原無身熱之症,茲何以身熱耶?此正陽與陰戰,乃邪旺而正不肯安於弱,以致爭鬥而成熱也。若傳經少陰之症,必致數日後始行吐瀉,未有初感第一日即身熱而上吐下瀉者,故此症確是直中而非傳經也。直中邪即入里,傳經邪在表而入里,本是懸殊,不可不察也。治法,用參附茯苓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