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附滲濕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景岳全書》卷五十八引《局方》。具有除濕散寒,溫經通絡之功效。主治坐臥濕地,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參附滲濕湯
- 藥品類型:中醫方劑
- 別名:滲濕湯(《楊氏家藏方》卷四)
- 功用:除濕散寒,溫經通絡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
組成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附子(炮)、乾薑(炮)、桂枝、芍藥各等分。
用法用量
用水二鐘,加生薑三片,大棗二個煎八分,不拘時候。
功用
除濕散寒,溫經通絡。
主治
1.《景岳全書》引《局方》:坐臥濕地,雨露所襲,身重腳弱,關節疼痛,發熱惡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
2.《楊氏家藏方》:膚腠不密,易冒風濕,身體煩疼,不能屈伸,多汗惡風,頭目昏重,項背強急,手足時厥、周身麻痹,肢體微腫。
方義
本方所治為營衛失和,寒濕侵襲肌膚,流注經絡關節而致者。方中附子大辛大熱,長於散寒逐濕,溫經止痛;乾薑辛散溫通,助陽祛寒,“逐風濕痹”(《神農本草經》),“通四肢關節”(《藥性論》);二藥合用,相得益彰。白朮、茯苓祛濕療痹,健脾止瀉;桂枝辛散溫通,透達營衛,疏通經絡;芍藥緩急止痛,與桂枝相配則能調和營衛;“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本方之妙,乃於除濕散寒群藥之中,伍用一味人參,大補元氣,使正氣足則鼓邪外出。使以甘草調和諸藥,生薑、大棗亦為調和營衛之用。諸藥合用,共收除濕散寒,溫經通絡之效。素體氣虛而感受寒濕為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