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林芝看桃花

去林芝看桃花

《去林芝看桃花》是中國當代作家江子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0年7月。

《去林芝看桃花》是江子踐行用腳步丈量大地,用散文書寫歷史的嘗試。不難看出,江子以近幾年“行萬里路”的見聞,以及查閱“歷史本身”所獲得的認識為基準,採用非虛構的散文形式重寫歷史是一種“藝術求真”的選擇。他藉助在場性、非虛構、互文等新散文創作方法還原“真相”的寫作智慧,對精神原鄉及歸宿的追根究底與神秘體驗,彰顯了他的歷史觀和審美追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去林芝看桃花
  • 作者:江子
  • 創作年代:當代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首版時間:2020年7月
  • 字數:198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去林芝看桃花》總計26篇文章,作者圍繞浙江、廣東、四川、新疆、雲南、西藏、福建、台灣、江西這9個地域,或以該地域的自然風物為切入,或以該地域的民俗故居為切入,從這些或宏大或細小,或具象或抽象的事物著眼,將與之息息相關的人、物、事娓娓道來。如浙江的“雙龍六帖”“梅雨潭”,四川“瀘州的油紙傘”,新疆“賽里木湖”,西藏“林芝的桃花”,福建“五店市的馬”,江西“瑤里的月亮”“豐城的窯”等。所到所見之處便幻化成作者筆下瑰麗的奇景,所憶所思之處便是與過往密切相關的奇聞軼事。

作品目錄

浙江
廣東
四川
養一隻美狐
海上還鄉
金屬之城
一棵樹
一座橋
雙龍六帖
世襲的燈塔
去梅雨潭
初識香雲紗
瀘州的油紙傘
新疆
雲南
西藏
馬皮鼓上的新疆
遇見賽里木湖
雪山在上
去林芝看桃花
福建
台灣
江西
五店市的馬
一片修行的葉子
我拾到了一塊碎瓷片
台北的顏色
梅關處處
瑤里的月亮
豐城的窯
前世風流蜀口洲
南方有嘉木
玉一樣的山,玉一樣的人
時光·繡
水田的樹

作品鑑賞

《去林芝看桃花》中有很多篇寫人。如《養一隻美狐》,以浙江省建德市一個叫青柯院的仿古建築里聽到的故事為歷史基點,圍繞“一隻美狐”——為《聊齋志異》中一群淹沒在歷史深處的養狐人立傳,從蒲松齡到孫子蒲立德到知府趙起杲。跨越時空,集歷史的廣度和思想的深度於一體,融史實、描寫、敘述的互文性特徵,人物刻畫、事件敘述並蓄。作者運用散文形式,推己及人地體悟:養一隻美狐,既是“我”這樣一位文字寫作者的責任,也是整個文明傳承的擔當。《海上還鄉》以參觀三毛在浙江舟山的故居的所見所聞為歷史基點,聯繫早年對三毛作品的理解與對三毛墓地陰影的參悟,藉助想像為三毛立傳。《金屬之城》由浙江永康錫匠的精湛技藝到當下永康國際會展中心的創造,自然過渡到永康作家鄭驍鋒的歷史散文:“化鐵為墨、金戈鐵馬般的書寫,進一步驗證了永康這塊土地的金屬氣質。”書寫形式已化為無形,與內容渾然一體。讀懂他人的同時,作者也滲透進自我的精神核心中。《世襲的燈塔》為機器時代遮蔽下的岱山葉氏家族立傳。葉氏家族用幾代人的生命搭建起來的守望精神震撼人心。他們貌似離群寡居,卻是真君子。《去梅雨潭》為朱自清立傳。《南方有嘉木》為陳誠立傳。《時光·繡》為下崗工人張小紅立傳。
有些風景在時間的沉澱中已是“時過境遷”。江子立足現在放眼過去,在淡出人們視野的風景中尋找蛛絲馬跡,試圖還原一些歷史事件。這是《去林芝看桃花》中的又一書寫路徑,是作者切入歷史散文的角度。如《梅關處處》重敘歷史,以證真相,從而揭示中國人骨子裡“遷徙”的特質。他採取從細微處入手,從點滴中鋪陳,層層深入,細絲剝繭般直達本質,呈現真相。這篇散文共十節。作者聯繫中國歷史上幾次宏大的北方人民南遷的事件,把那些連年戰亂、燒殺搶掠、流離失所的噩夢般的記憶翻陳出來。作者不是有意揭傷疤,不是有意挖掘痛苦、呈現可怕、張揚過往,而是需要解釋客家“客”之稱謂的由來,以及遷徙人“客”之本質的根源。自然過渡到遷徙人必經之地——梅嶺。這既是切題的需要,也是下文由歷史事件引出歷史人物以佐證歷史事件的引子。江子花這么多筆墨來書寫這條遷徙路上的觸目驚心,重現這條遷徙路上從過去至現在的歷史緊要關頭,本以為是常規路子,無非是告誡人們應該牢記歷史,不該荒廢這條有著重要歷史意義的遷徙路上的風景。其實不然,作者的書寫路子要寬泛得多,直擊的主題要深刻得多。隨後作者筆鋒一轉,以贛南客家詩人三子的詩歌《人物記》里貌似不動聲色的詩句記錄“松山下二十年來人口急劇減少的事實”。在“鐵證如山”的“真實”下,作者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不僅贛南客家人,幾乎所有中國人“懷著賭徒的兇狠和流浪者的迷茫,走在了吉凶未卜的異鄉的道上,構成了春節前後火車站、汽車站和機場駭人的洶湧人流”。讀到此,讀者自然聯繫到當下的現實情況,會在情感上或思想上引起共鳴:“他們都成了為躲避‘永嘉之亂’倉皇南逃的客家先祖的文化後裔。他們都在開始自己的人生履歷上的長征。他們人人都成了客家子弟,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自我放逐、自我遊牧的江湖客。”誠然,讀者就會認同作者的反省與思索:“遷徙給鄉村帶來巨大的倫理裂變和文化斷層,讓路上的人們在城市與鄉村的兩難之中無所適從。”“這些新鮮的客者客觀上集體承擔了推動國家改革開放縱深推進的重大使命,可最後他們成了既無法立足於城市又無法回到故土的雙重意義上的異鄉人。他們的明天,將在哪裡?”當作者揭示主題“梅關依然無處不在。它是贛南客家子弟讓人百感交集的遷徙歷史的紀念碑,也是漢民族不斷尋找立錐之地的見證。……成為履歷中一切懸崖或者關節的隱喻”時,相信讀者都會被《梅關處處》的深刻所震撼。
江子認為歷史深處的真實是真正的真實,還原本真是拯救當下生活的路徑。《一棵樹》為一棵樹紀事,關注人與植物的和諧關係,人與自然的倫理共處。而這,恰是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的一貫傳統。與其說江子在《一座橋》中寫的是一座橋,不如說他是在為安之若素的生活常態聲張。《瑤里的月亮》也是這樣。瑤里人,瑤里的瓷器,制瓷工人通過散文形式還原當初的模樣。

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23年2月26日,《去林芝看桃花》獲得第四屆“三毛散文獎”大獎。

作品評價

讀江子的散文集《去林芝看桃花》,發現他始終試圖在歷史和當下之間建立聯繫。他的筆觸,並非膠著於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挖掘與重現,而更在意歷史對現實時空的影響。他的筆下,這種影響因子無處不在。古往今來那些偉大的名字,著名的景觀,無論多么令人炫目,必須和當下還有著關聯,進入某一地域乃至更廣闊時空範圍的文化品格、文化氣韻的鑄造,才能進入他的視野。(中國藝術報理論副刊部主任邱振剛評)

出版信息

2020年7月,《去林芝看桃花》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首次出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去林芝看桃花》
2020年7月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978-7-5495-2335-1

作者簡介

江子,本名曾清生,1971年生於江西吉水。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協散文委員會委員。作品刊於《人民文學》《十月》《北京文學》《天涯》等刊。出版長篇散文《青花帝國》,散文集《回鄉記》《去林芝看桃花》《田園將蕪:後鄉村時代紀事》《蒼山如海:井岡山往事》等。獲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等獎項。
去林芝看桃花
江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