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往古代的父親》是2018年3月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同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去往古代的父親
- 作者:余同友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3月
- 頁數:314 頁
- 定價:3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9662671
《去往古代的父親》是2018年3月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同友。
《去往古代的父親》是2018年3月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同友。內容簡介《去往古代的父親》主要內容包括去往古代的父親;轉世;鐵達尼號;天花板上的狐精;暖坑;另外的那個西湖以及小青;回見,您哪;第七十日;鼻子;...
儘管《草堂集序》中有“中葉非罪,謫居條支”的話,但古代(這裡指上古至中古)“凡由漢民族居地移往外域”,都可以說成是“竄謫或降居”;再說唐代並沒有將伊犁附近作為“竄謫罪人之地”(唐代竄謫之地主要在嶺南或貴州、四川)。因此李白的先人移居碎葉並非“因罪竄謫”,而是“被某種社會環境所迫,自行...
古代天子、諸侯對同姓長輩的稱呼 [kinsman]以速諸父。——《詩·小雅·伐木》亦指與雛、崽有直接血緣關係的禽獸中的雄性 [male animal]。如:父馬(雄馬)上古對官長的稱呼。宋時,羌、西夏等少數民族對漢族官長亦尊稱“父” [official]。如:父師(太師。上古三公之一);父舅(古代天子對諸侯的稱呼。同姓...
先 含有懷念、哀痛之情,是對已死長者的尊稱,如對已離世的父親稱先父、先人、先嚴、先考,對母尊稱先母、先妣、先慈,對祖父稱先祖,等等。稱謂 古代將凡血緣相近的同姓本族和異性外族都稱作親屬。具體稱謂如下:祖 (王父、祖父)父之父。祖母、王母、父之母。(曾祖父、母)祖之父、母。(高祖父、母)曾祖之...
李靖,號托塔天王,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軍神,分別由佛教中的武財神“財寶天王”與隋唐名將結合演變而成, [108]是佛道儒並尊的國祭神, [7]信仰成唐盛宋。 [13]為殷夫人的丈夫,哪吒三兄弟 [77]及李貞英的父親, [99]半截觀音的義父, [106]度厄真人 [77]與燃燈道人之徒, [78]其文學形象主要散見於明朝小說《...
夸父是以木棒測日影,書中已經指明他是“欲追日影”。夸父應該是一位古代的科學家。(四川省政協原主席楊超評)《山海經》成書於戰國時期,其材料來自上古時期口傳或山海圖內容。徐旭生等學者認為年代跨越八千年的《山海經》不是一時一地一作者所成,而是歷經多年流傳而後整理成書。由此可推測,對夸父的描述是歷代...
即位之初,鑒於曹魏宗室屏藩無力以致孤立而亡,大封同姓諸王,又委任幾位宗王統領重兵,出鎮要地;重視法律的修訂,其頒行的《晉律》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法典。鹹寧五年(279年),發兵南下,次年滅亡吳國,實現全國統一。其間頒行占田制、戶調式,促進人口增長,使得經濟社會呈現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但隨著天下安定,司馬...
嚴嵩在位時,對古人墨寶甚是珍愛。據史書記載,為了獲得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不朽之作《清明上河圖》,嚴嵩殺了兩個人。嘉靖年間,嚴嵩得知此圖收藏在員外郎王振齋手中,便派薊門總督王懺去求購。王振齋懼怕嚴嵩的權勢,又捨不得交出這幅畫,於是便找名家臨摹了一幅送給嚴嵩。嚴嵩不知是假,公開炫耀時被曾經裝裱...
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歷來就有所謂伏羲畫八卦、文王演六十四卦之說。《史記》也認為《周易》的作者就是周文王。當然,也有人因為《周易》六十四卦的爻辭中記有周文王之後的史事而提出質疑,認為卦爻為周文王推演,而辭文出自周公或他人之手。其實,像《周易》這樣的經典之作,其成書難以一蹴而就,肯定得有一...
伍子胥是古代水戰兵法的開創者,在中國兵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品有《水戰兵法》。伍子胥對蘇州的水利建設也作出了巨大貢獻,主持開挖了世界上第一條人工運河胥江,既避免了吳地的水患,又便利了當地的漕運和灌溉,對當地百姓的生計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人物生平 逃離楚國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負責...
鐘毓龍(1880-1970),字郁雲,號庸翁。清朝的最後一科舉人。著有《上古神話演義》等一部篇章恢弘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記體小說。人物介紹 鐘毓龍(1880-1970),字郁雲,號庸翁。杭州人。學者。人物生平 鐘毓龍曾在浙江高等學堂、杭州府中學堂、省立一中、宗文中學等校任教國文、歷史、地理、修身等科,後任宗文中學校長...
學界認為因宋慈在古代法醫學的始祖地位,故古代法醫學亦稱宋(慈)學。歷史評價 宋理宗趙昀認為宋慈“分憂中外,有密贊閫畫之寄”。李昴英:“廣帥宋公慈里兩翁之里,學兩翁之學。”劉克莊:①公果以才業奮歷中外,當事任,立勳績,名為世卿者垂二十載,聲望與辛(辛棄疾)、王(王佐)二公相頡頏焉。②公博...
李淵引軍西行,所過之處,廢去一切離宮園苑,釋放宮女,歸還其親屬。 [57]當時,隋煬帝遠在江都(今江蘇揚州),關內隋軍力量薄弱;中原瓦崗軍與王世充激戰方酣,均無暇西顧。因此李氏父子進軍神速。 李淵題跋像,取自明天然撰贊,弘治十一年重刻本《歷代古人像贊》大業十三年(617年)十月,李淵抵達長安,駐營春明門(長安城...
古代名將,帶兵臨陣,無不果斷地斬處違犯軍紀者,來顯揚威嚴,故此有了穰苴斬莊賈、魏絳殺楊幹的事。現在您對董卓留情,不立即斬殺,如此必然使軍威受到損虧。”張溫不忍心執行軍法,於是就說:“你暫時先回營,免得董卓會懷疑你。”十一月,張溫破北宮伯玉於美陽,因遣蕩寇將軍周慎追擊之,圍榆中;又遣中郎將...
李言聞,明代醫家。字子郁,號月池,湖北蘄州(今蘄春縣蘄州鎮)人。醫聖李時珍之父。蘄州地區名醫,曾救治荊和王朱祐橺的王妃劉氏,後得到官職太醫院吏目。人物生平 出身平凡 李時珍的祖父,是一個走村串戶的“鈴醫”,屬“下九流”之列,社會地位低下,連名字都沒有留下。醫術高明 李時珍的父親李言聞,醫術...
其戲曲論著《閒情偶寄》,以結構、詞采、音律、賓白、科諢、格局六方面論戲曲文學,以選劇、變調、授曲、教白、脫套五方面論戲曲表演,對中國古代戲曲理論有較大的豐富和發展。另有《笠翁十種曲》(含《風箏誤》)、《無聲戲》(又名《連城璧》)、《十二樓》、《笠翁一家言》等作品。此外,他還批閱《三國...
趙明誠自小喜愛金石碑刻。趙明誠幼時讀了歐陽修的《集古錄》,他很敬佩歐陽修的治學精神,這也堅定了趙明誠投身金石研究的決心。父親趙挺之在徐州為官的時候,年僅九歲的趙明誠就從當地收集了兩塊古代碑刻。十七八九歲的時候,他因藏物豐富、鑑賞眼光獨到而在汴京的文物收藏圈享有一定聲名了。他的姨父,著名詩人 陳師...
群臣又上奏說: “古代被罷黜放逐之人都流放到很遠的地方,不使他干擾國家政令,我們請求把昌邑王劉賀遷到漢中房陵縣。”太后詔令劉賀回到故國昌邑,並賜給他湯沐邑二千戶,從前昌邑哀王劉髆的家財全給了劉賀。對昌邑哀王劉髆的四個女兒也各賜湯沐邑一千戶,昌邑國被廢除,降為山陽郡。昌邑國的群臣由於沒有盡...
吳太伯(又稱泰伯,?—?)是古代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第一代君主,東吳文化的宗祖。姬姓,名泰。父親為周部落首領公亶父,兄弟三人,排行老大;兩個弟弟仲雍和季歷。父親傳位於季歷及其子姬昌,太伯和仲雍避讓,遷居江東,建立勾吳。人物生平 亶父長子 又太伯(古泰通太),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四月初四生,立國...
田文(生卒年不詳),即孟嘗君。媯姓田氏,名文,又稱文子、薛文、薛公。戰國時齊國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人。父親靖郭君田嬰子,祖父齊威王。後得父賞識令主持家務,廣羅賓客,名聲聞於諸侯。父死襲封於薛(今山東省滕州市張汪鎮官橋鎮境內)。食客數千人,諸侯賓客及亡人有罪者,乃至雞鳴狗盜之徒,...
他把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無神論思想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是中唐時代傑出的思想家。柳宗元的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等。在這些論著中,柳宗元的哲學論著中,對漢代大儒董仲舒鼓吹的“夏商周三代受命之符”的符命說持否定態度。他反對天諸說,批判神學,強調人事,用“人”...
是為田成子。歷史評價 晏嬰:“田氏雖無大德,以公權私,有德於民,民愛之。”史籍記載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第二》《史記·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家族成員 祖父:田文子田須無 父親:田桓子田無宇 哥哥:田武子田開 弟弟:田書,艾陵之戰中陣亡 兒子:田成子田常 ...
周敦頤,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他的父親是桂嶺縣令周輔成。天聖八年(1030年),周敦頤來到月岩的一間房屋,專心讀書思考。天聖九年(1030年),周敦頤父親因病去世。周敦頤跟著母親投靠舅舅龍圖閣學士鄭向。周敦頤志向遠大,深得鄭向喜愛。初入仕途 景祐三年(1036年)...
因此,顧頡剛指出:堯、舜、禹的所謂聖王事跡都是不可信的,且其人的有無亦可質疑,應是古代的“神”後來被“人化”而形成,並且首先考察了大禹從神轉化為人君的演變過程。這立即引起十分激烈的論辯,也受到當時官方一定程度的打壓。名字 雙瞳說:舜兩眼都是雙瞳仁,故名重華。《尚書緯·帝命驗》記“姚氏縱華感...
後因與夏禹、后稷等全境諸族融合成華夏族,帝嚳便被編排入黃帝世系中為玄枵之孫,成為與顓頊並列兩系中重要的一系,而且把他編排為堯、摯、契、稷之父,即堯族、商族、周族都成了他的子孫。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由於古代神話世代口口相傳的特徵,加上民族遷徙、社會變遷、文化發展,中國古代神話也隨時代而流變。...
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時人莫不知也。《登幽州台歌》以慷慨悲涼的調子抒寫了長期以來仕途失意的苦悶悲哀和政治理想破滅的痛苦,在深沉的感慨中,寄寓著報國立功的渴望,境界擴大,音調悲壯,感情深沉。它高度概括了封建社會中正直的知識分子那種遭遇困厄孤獨...
遠古時期,夏部族興起於嵩山周圍的崇國,古代崇、嵩通假,嵩山又稱為崇山、崇高山。《國語·周語》和《春秋外傳》皆記載:“有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韋昭註:“夏居陽城,崇高所近。”大禹的父親鯀被封為崇伯,封地就在嵩山附近。登封至今還廣泛流傳著崇伯鯀盜土治水和崇伯點化大禹治水等故事。因其父親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