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字義
〈名〉
(1) (是“礪”的本字。從廠( hàn),象山崖形,表示與山石有關。本義:磨刀石)
(2) 同本義 [rubstone]
段注:“旱石者,剛於柔石者也。字亦作厲、作礪。” 朱駿聲曰:“精者曰厎,粗者曰厲。漢書地理志,述禹貢砥厲砮丹;詩公劉,取厲取鍛,禮內則,刀礪;西山經,苕水其中多砥厲;中山經,陰山多礪石。”
涉渭為亂,取厲取鍛。——《詩·
大雅》。 陸德明《
經典釋文》:“厲,本又作礪。”
(3) 禍患;危險 [trouble;danger]
降此大厲。——《詩·大雅·瞻卬》
(4) 又如:厲階(禍端)
(5) 惡鬼 [evil ghost]
(6) 癘,瘟疫,傳染病 [pestilence]
(7) 河岸,水旁;邊 [side]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詩·衛風·有狐》
(8) 帶,衣帶的下垂部分 [band]
(9) 通“癩”( lài)。惡瘡 [favus]
豫讓又漆身為厲,吞炭為啞。——《史記·刺客列傳》
(10) 姓
〈動〉
(1) 磨,磨快[sharpen]
(2) 又如:厲兵(磨礪兵器,使鋒利);厲兵秣馬(磨快兵器餵飽馬。指作好戰鬥準備);厲身(磨礪自身)
(3) 砥礪,磨練 [temper oneself]
每托之以自厲,求君之志,蓋亦若斯而已。
(4) 又如:厲行(砥礪操行);厲操(砥礪節操)
(5) 同“勵”。振奮 [inspire]
矯翼厲翮。——揚雄《解嘲》
(6) 又如:厲翼(獎勵輔佐君王的左右臣子);厲節(激厲其氣節,高其氣節);厲武(振奮武備);厲精(振奮精神);厲精更始(振奮精神,從事革新)
(7) 激勵,勉勵 [advise and encourage]
故明主厲廉恥,招仁義。——《韓非子·用人》
(8) 又如:厲世(激勵世人);厲俗(激勵世俗);厲誠(激勵忠誠);厲崇(勉勵推重);厲撫(勉勵撫慰);厲志(激勵意志)
(9) 連衣涉水 [wade without undressing]
越壑厲水。——司馬相如《上林賦》
(10) 又如:厲揭(提起衣服涉水);厲涉(連衣涉水);厲度(涉水而過)
(11) 策,鞭打 [whip]
厲馬登高登高堤。——曹植《白馬篇》
(12) 警惕 [warn]
(13) 疾飛 [fly at high speed]
(14) 害;虐害;損害 [harm;damage]
今也滕有倉稟府庫,則是厲民而自養也。——《
孟子·滕文公上》
(15) 得傳染病 [suffer from pestilence]
(16) 變為惡鬼 [become a evil ghost]
〈形〉
(1) 嚴厲(威嚴不隨和) [severe;stern]
色厲而內荏。——《論語·陽貨》
行峻而言厲。——韓愈《答尉遲生書》
袁正色厲聲。—— 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乘其厲聲以呵。——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應元厲聲曰。—— 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2) 又如:聲色俱厲;厲言(聲色嚴厲地說話);厲音(聲音嚴厲);厲氣(嚴厲的神色);厲禁(圈定範圍,禁止他人侵入。後也用作嚴禁的意思);厲直(嚴肅正直);正顏厲色;厲肅(厲然。嚴肅)
(3) 邪惡 [evil]。如:厲妖(邪惡怪異之物);厲疾(災疫。厲疫)
(4) 猛烈 [violent]
余寒猶厲。——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5) 又如:厲厲(寒風猛烈貌);厲風(大風;烈風)
(6) 惡,兇惡 [ferous]
今夢黃熊入於寢門,其何厲鬼也?——《
左傳·昭公七年》
(7) 危險 [dangerous]
有厲告自邑。——《易·夬·卦辭》
(8) 味道濃烈 [strong]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力制切《正韻》力霽切,音例。《說文》旱石也。從廠,蠆省聲。《徐曰》旱石,麤悍石。《玉篇》磨石也。《詩·大雅》取厲取鍛。
又磨也。《左傳·成十六年》秣馬厲兵。《荀子·性惡篇》鈍金必將待礱厲然後利。
又《說文》嚴也。《論語》聽其言也厲。
又《廣韻》烈也,猛也。《禮·表記》不厲而威。
又《玉篇》危也。《易·乾卦》厲無咎。
又《爾雅·釋詁》厲,作也。《注》穀梁傳曰:始厲樂矣。《疏》興作也。《方言》厲,,為也。甌越曰,吳曰厲。
又《玉篇》虐也。《孟子》厲民以自養也。
又《玉篇》上也。《詩·衞風》在彼淇厲。《韻會》岸危處曰厲。
又《詩·衞風》深則厲。《注》以衣涉水,由帶以上曰厲。
又《周禮·秋官·司厲注》犯政為惡曰厲。
又《爾雅·釋天》月在戌曰厲。
又《韻會》醜惡也。《莊子·天地篇》厲之人夜半生子,恐其似己。
又《史記·嚴安傳》民不夭厲。《注》厲,病也。
又《前漢·儒林傳》以厲賢才焉。《注》師古曰:厲,勸勉之也。
又《息夫躬傳》鷹隼橫厲。《注》師古曰:厲,疾飛也。
又《正韻》厲鬼。《左傳·昭七年》子產曰:鬼有所歸,乃不為厲。
又《正韻》鞶厲,帶重也。《左傳·桓二年》鞶厲斿纓。
又姓。《廣韻》漢有魏郡太守厲溫。
又《集韻》《正韻》落蓋切,音賴。《前漢·地理志》厲鄕,故厲國也。《注》師古曰:厲,讀曰賴。
又《史記·范雎傳》漆身為厲。《注》厲,音賴。言以漆塗身,而生瘡為病癩。
又《韻會》力孽切《正韻》良薛切,音列。《韻會》嚴也。一曰囊垂飾。《詩·小雅》心之憂矣,如或結之。今茲之正,胡然厲矣。《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起西音於促柱,歌江上之厲。《注》厲,歌聲淸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