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實驗診斷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簡稱原醛症),是由於腎上腺皮質病變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導致水、鈉瀦留及體液容量擴增繼而血壓升高並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所致,是一種以高血壓、低血鉀、低血漿腎素及高血漿醛固酮水平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綜合徵。及時行實驗室檢查,可見血漿醛固酮水平及尿醛固酮排量明顯增加,同時血漿腎素活性及血管緊張素水平受到嚴重抑制時,有助於原醛症的確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實驗診斷
  • 臨床意義:有助於原醛症的確診
實驗診斷
1.血常規
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升高,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減少。
2.尿液分析
並發腎盂腎炎時尿中白細胞計數增多,部分患者有尿蛋白,呈持續性或間歇性;尿pH多≥6.5;尿比重多固定在1.010~1.018,少數患者呈低滲尿。
3.24h尿鉀、尿鈉
24h尿鉀排出通常>25mmol/24h,尿Na+排出量少於攝入量或接近平衡。
4.血清電解質、血糖、腎功能
(1)血鉀降低,多數患者血鉀在2~3mmoL/L,嚴重者可更低,低血鉀多為持續性,少數呈間歇性,血鈉升高,CL-、Mg2+輕度降低,Ca2+正常或輕度降低,P3-多為正常,CO2-CP正常或增高。
(2)葡萄糖正常或降低,約50%患者呈糖尿病曲線。
(3)一部分患者腎功能嚴重損壞,除腎臟濃縮功能降低外,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降低。
5.血漿醛固酮、腎素-血管緊張素活性測定
多數患者血漿醛固酮(ALD)明顯增高,可達正常的數十至數百倍,以腺瘤患者最為顯著;腎素-血管緊張素活性降低。
6.皮質醇濃度測定
原醛症患者測定24h尿游離皮質醇及血漿皮質醇濃度應為正常。
7.鈉負荷試驗
(1)低鈉試驗:原醛症患者尿鉀排量明顯減少,低血鉀、高血壓減輕,尿鈉迅速減少與入量平衡,但腎素活性(PRA)仍受抑制;而失鉀性腎病患者,在低鈉試驗時尿Na+、K+排泄卻無顯著減少。
(2)高鈉試驗:對已確診為原醛症的患者不宜做此試驗,僅適用於無明顯低血鉀,而臨床高度懷疑為原醛症患者。高鈉試驗有下述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為口服高鈉試驗,正常人和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進高鈉飲食後,血鉀無明顯變化,但ALD的分泌可被抑制;而原醛症患者進高鈉飲食後血鉀可降低至3.5mmol/L以下,症狀及生化改變加重,但血漿ALD水平仍高於正常。第二種方法是靜脈鹽水滴注試驗,正常人和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於鹽水滴注4h後,血漿ALD水平被抑制到10ng/dl(277pmol/L)以下,PRA也被抑制;但原醛症患者,特別是腎上腺腺瘤(APA)的患者,血漿ALD水平不被抑制,仍高於10ng/dl(277pmol/L),PRA仍低;而部分腎上腺增生(IHA)患者可出現血漿ALD水平被抑制。對於血壓較高、年齡較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應禁止做此試驗。
8.卡托普利試驗
卡托普利可抑制正常人的血管緊張素Ⅰ向Ⅱ轉換,從而減少醛固酮的分泌,降低血壓。在正常人或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服卡托普利後血漿ALD水平被抑制到15ng/dl(416pmol/L)以下,而原醛症患者的血漿ALD則不被抑制,該試驗診斷原醛症的靈敏性為71%~100%,特異性為91%~100%。
9.地塞米松抑制試驗
用於診斷糖皮質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口服地塞米松2mg/d(0.5mg,9.6h),服藥3~4周后,ALD可降至正常,低腎素活性、高血壓及低血鉀等症狀可被改善並恢復至正常或接近正常,長期套用小劑量地塞米松可使患者維持正常狀態。
10.螺內酯試驗
該試驗可使原醛症患者的電解質紊亂得以糾正(血K+、尿K+接近正常,血Na+下降,CO2-CP正常,尿pH呈弱酸性),腎病所致的低血鉀沒有以上變化,可作為二者的鑑別診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