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原子刀多核導向植入技術
- 類型:最新醫學技術結晶
- 包括:原子能科學與高新醫學技術
- 誕生時間:追溯到19世紀末
發展歷程,治“癌”原理,適合症,技術優勢,國際醫學領域中的地位,
發展歷程
原子刀多核導向植入技術作為一項人類健康領域內最高的生命工程技術,它的誕生和發展可追溯到19世紀末。自1898年居里夫人發現核元素鐳開始,核元素(核能)的超強威力震驚了全世界,核技術由此被各國科學家廣泛研究套用。在醫學界,醫學家發現核元素對許多致病菌,尤其是一些頑固惡性病毒具有驚人的毀滅效果,於是開始致力於把核元素套用到癌症等惡性疾病的治療研究。然而在研究中發現,核元素雖具有極強穿透力,但它在殺滅病變細胞的同時,也嚴重損害了人體正常細胞,這種副作用一直困擾著醫學界,以至於近百年來無法套用於臨床治療。
隨著21世紀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日趨成熟,在經過了幾代科學家和醫學專家的艱苦探索和共同努力下,由包括美國、德國、中國、日本在內的多位原子能科學家和醫學技術專家共同研製出的原子刀多核導向植入技術,成功攻克了長達百年的醫學難題。原子刀多核導向植入技術將能發出持續低能量射線的核元素製成微粒子(原子),通過三維精確定導,準確地將“原子”植入腫瘤內部或病灶組織,從而達到了殺滅腫瘤細胞,又不損傷人體正常組織的目的。
治“癌”原理
治療主要分兩大步驟進行。首先是將能發出持續低能量射線的核元素製成多個對腫瘤細胞產生殺滅和爆破作用的微小粒子(又稱“原子”),然後通過三維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計畫系統(TPS),在CT或B超的引導下,根據腫瘤所在的部位和所需的劑量,準確地將微型“原子”導向植入腫瘤內部或受腫瘤侵犯的組織病灶內(包括腫瘤淋巴結擴散途徑的組織),以此實現消滅腫瘤細胞的作用。
同時,植入腫瘤內部的“原子”持續效應可達八個月以上,因直接貼近腫瘤細胞,其組織穿透距離只有1.7cm,所以對人體正常組織細胞無損傷,從而成功解決了傳統常規療法“敵我不分”、間斷性治療等缺點,具有“定向精確、定量精準、多管齊下、針對性強、療效可靠、治療徹底”等優點。
原子刀多核導向植入技術中的“原子刀”雖不是真正意義的手術刀,但勝似手術刀。它最大的特點是:不管是什麼位置、形狀、大小的腫瘤,都可以採用最恰當的植入方法,將“原子”非常均勻地呈立體分布在腫瘤內部。“原子”發出持續性的有一定劑量率的低能量射線,可迅速、有效、毀滅性地殺死病變細胞,阻止癌細胞的再增殖及擴散,讓癌細胞沒有轉移或重新修復的機會,從而能夠達到全面治療腫瘤的目的。
適合症
1、腫瘤浸潤重要臟器無法完全切除者;
2、不願進行手術切除、外照射、化療的腫瘤患者;
3、未經治療的原發腫瘤,如前列腺癌、肺癌、食道癌等;
4、無法手術的原發腫瘤,如巨塊型肝癌、肺癌、鼻咽癌等;
5、外照射效果不佳或失敗,或對化療產生耐藥性的腫瘤患者;
6、手術中為預防腫瘤局部或區域性擴散,增強根治性效果,進行預防性植入;
7、需保留的重要功能性組織或手術將累及重要臟器,如顱內、腫瘤、胰腺癌、骨癌;
8、轉移性腫瘤病灶或手術後孤立性腫瘤轉移灶,失去手術價值者,如肺的多轉移腫瘤;
9、患者不願意進行根治性組織的腫瘤,如鼻咽癌、腸癌、甲狀腺癌、宮頸癌、乳腺癌等。
技術優勢
1.不開刀,不傷正常組織。從體外直達腫瘤內,持續不斷直接殺滅腫瘤細胞,使腫瘤細胞在短期內迅速縮小直至消失。
2.適應範圍廣,治療禁忌少。可全面治療早、中、晚期全身各部位實體腫瘤,解決了手術,放化療等長期不足。
3.微創植入,安全可靠。患者無痛苦,不損傷正常組織,不會造成免疫力下降,治療成功率高。
4.與手術結合,治療效果比單純手術治療更理想,治療方案靈活多樣。
5.一次性治療,住院時間短,費用低。一次性殺滅腫瘤病變細胞,避免多次治療創傷,大大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國際醫學領域中的地位
★2000年原子刀多核導向植入技術率先在美國、英國、德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開展臨床套用,其中,僅在美國西雅圖市,每年經原子刀多核導向植入技術獲得成功救治的腫瘤患者多達400名,一舉轟動全球。隨後,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相繼引進該技術套用於腫瘤治療領域。
★2000-2001原子刀多核導向植入技術先後榮獲“美國市場推廣前景為A級的ALVC”、“第五十一屆尤里卡世界文明博覽會”金獎、“2001英國、瑞士技術博覽會”金獎等多項國際性專業榮譽獎項。
★2001年原子刀多核導向植入技術首次引進我國以來,經十餘年臨床治療和創新,已發展成為腫瘤臨床及腫瘤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是國家衛生部重點推廣項目之一。中央電視台《走進健康》、《健康之路》、《健康報》、百度、廣西電視台、《廣西日報》、《南國早報》等全國多家主流媒體為此作了相繼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