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陸生中型蕨類植物,根狀莖頗長,近直立或斜生,有腹背之分和肥壯肉質不分枝的長根疏生。葉簇生,通常3-4枚成叢,柄長,頗細,多汁草質,上面有一寬縱溝槽,近基部處有不少長絲形暗棕色具粗孔篩的鱗片,腹部著生,邊緣有粗齒牙,向上部疏生或幾光滑,基部有一對頗大的薄肉質卵狀長圓形宿存的托葉狀的附屬物包圍,向中部有一個(有時4-5個)肉質節狀膨大,上面有縱溝,乾後成扁壓,呈淡黑色。
葉片卵狀三角形,此葉柄為短,照例為一回奇數羽狀,少有二回羽狀,弱片一般為1-6對,互生或近對生,闊披針形。漸尖頭,有小柄,頂生一枚羽片和側生的同形而通常較大,羽柄也膨大,乾後也變淡黑色。
葉脈分離,從中肋向外斜向上開展,一次分叉或為單脈,明顯,直達葉邊,近頂端多少向上彎弓,頂端尖削,不具倒行假脈,草質或紙質,綠色,上面光滑,下面通常有鱗片疏生。
孢子囊羣為長線形,沿葉脈中部以二列著生,照例位於邊緣與中肋之間,但既不達中肋,也不達葉邊,每羣由40-60-160-240個船形的無柄分離的成兩排緊靠的孢子囊組成,孢子囊的頂部有不發育的環帶,並以腹部的一縱縫開裂,放出大量孢子,下面有沿葉脈著生的分枝夾絲,夾絲的長短不一,節狀,腺頭,透明,分枝,乾後易擦落;
孢子略圓或闊卵圓形,乳黃色,透明,表面有短細刺頭密生的外孢壁。
生長環境
喜生於季節性雨林陰濕環境的生境,常構成草本地被層常見的成分,特別是山坡下部溝谷邊緣分布最多,也較高大。所在地為
赤紅壤或
紅壤,pH值4.5--5.5。早春於根莖上萌發新葉芽,嫩時捲曲成球狀,葉柄逐漸伸長,新葉也隨之開展,逐漸成長。7--8月
孢子囊群在葉背上顯現,11月成熟,孢子飛揚,在適宜的環境裡長成
原葉體。
分布範圍
本屬現有10種,主要產於
雲南東南部及
越南北部,生於
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向東分布到廣西南部,海南島及台灣。除一種(A. cadieri Tard-Blot et C. Chr.)產越南東南部外,余產中國及中越邊界。
栽培繁殖
觀音蓮與
芋屬(Colocasia)植物容易造成混淆,事實上,
觀音蓮較芋屬喜好陰暗的環境(綠葉品種可生長於
光度較強的環境)、生長較緩慢,且在
自然界中並非水生。觀音蓮株高因品種而異,從30~45cm高的‘BlackVelvet’至210cm高的綠葉品種‘PersianPalm’均有,大部分品種分布美國熱帶的第9~10農業區。
孢子繁殖時應選擇陰濕而溫暖的生態環境。因人工繁殖較為困難,應進行孢子繁殖和栽培苗株的研究。
觀音蓮多由
組織培養的方式繁殖;亦可以未含展開葉的莖段繁殖,且新芽會快速萌出,待1~2周后葉片展開後再開始施肥。
光線:觀音蓮的光度需求為遮陰65~73%,因栽培地點而有差異。
栽培
介質:使用樹皮、粗珍珠石與
泥炭苔混合成通氣性佳的介質,使pH值維持在5.8~6.2、EC值0.75~1.5mS/cm,
肥料使用20-10-20或15-0-15配方。
溫度:與其它熱帶
觀葉植物相同,
觀音蓮喜溫暖的環境,最適生長的土溫約為23℃(73℉),最低不可低於18℃(65℉);由於冬季栽培較為困難,美國北部的生產業者可於11~12月定植,雖然葉片展開較緩慢,但根部仍可持續生長;隨著日長與溫度的增加,植株莖部伸長、葉片迅速展開,但7℃(45℉)以下植株會呈現休眠狀態,提早種植有利於生產較大的植株,或以種植不同品種的方式調節出貨。
病蟲害:常見的病害包括:葉斑病(
病原菌Alternaria)、灰霉病(botrytisblight)、炭疽病(Anthracnose)、根腐病(Phytophthora/pythium)、立枯病(病原菌Rhizoctonia)與細菌性葉枯病(病原菌Xanthomonas),每月以
農藥防治;蟲害以、類為主。
科學研究
二回原始觀音座蓮蕨
光合作用的生理生態學研究利用
CO2光合測定儀分析了引種栽培的二回原始觀音座蓮葉片的光合補償點和光合飽和點及其日變化,通過控制葉室的光合有效輻射、CO2濃度、
溫度和相對濕度,分析了葉片的羧化效率和CO2補償點,並進行光合有效輻射,溫度或相對濕度對光合速率的單因子影響研究。
二回原始觀音座蓮的二回羽狀複葉上午、中午和下午的光合補償點分別為6.1、6.4和3.1μmol/m^2s,光合飽和點分別為250、500和250μmol/m^2s。最適光合有效輻射為100-500μmol/m^2s。葉片的羧化效率為0.0191,CO2補償點為59.1μmol/mol。光合速率在葉溫22-28℃範圍內,隨溫度升高上升;28-33℃隨溫度升高下降,最適溫度為24-30℃。相對濕度30%-85%的試驗範圍內,葉片光合速率隨濕度增加而增大,最適相對濕度條件在75%以上。
生物價值
本種系蕨類植物中較原始的類型,對研究
蕨類植物進化、區系起源等有一定的價值。
其姿態奇異,葉片翠綠,是優美的蔭生觀賞植物。
保護措施
雲南屏邊大圍山和
金平分水嶺已規劃為自然保護區,需從速完善管理制度。
相似物種
亨利原始觀音座蓮
屬於觀音座蓮科,拉丁學名Archangiopteris henryi,多年生草本,高80~120厘米。根狀莖短呈直立狀態,近肉質。葉簇生,葉片長40~60厘米,寬17厘米,卵形,一回羽狀。孢子囊群線形,通直,長10~20毫米,位於中肋和葉邊之間,彼此被等寬的間隙分開,隔絲紅褐色,較長於孢子囊群。根粗壯、肉質、光滑。
喜生於
熱帶季雨林中的陰濕生境。垂直分布多在海拔800米以下,特別是在山坡下部溝谷邊緣分布最多,植株也較高大。所在地為赤紅壤或者紅壤,呈酸性。早春於根莖上萌發新葉芽,嫩時捲曲成球狀,葉柄逐漸伸長後新葉也隨之開展,逐漸成長,7~8月孢子囊群在葉背上顯現,11月成熟。
福建觀音座蓮
別名:福建蓮座蕨 ,產地分布: 分布於中國福建、廣東、廣西、貴州、湖南、湖北等省區 。形態特徵: 根莖塊狀,直立。葉簇生;葉柄粗壯,長約50厘米;葉片闊卵形,長和寬各為60厘米以上,二回
羽狀複葉;羽片5-7對,互生,狹長圓形,上部的小羽片稍斜向上,披針形,長7-10厘米,寬1.5-2厘米,下部的小羽片漸縮短,近基部的長僅約3厘米,有短柄,頂生小羽片同形,有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