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學史
厄利垂亞美羚生活在
尼羅河以東。在過去,該物種被視為與
湯氏瞪羚和
蒙加拉美羚(Gentry 1972, Kingdon 1997, East 1999)或作為
赤額瞪羚的亞種(例如Grubb 2005)。Groves(2013)認為它是一個獨立的物種,這裡暫時遵循這種處理方法。
形態特徵
厄利垂亞美羚頭體長80-120厘米,肩高約67厘米。雄性體重約20-3千克,雌性體重15-25千克。外觀與赤額瞪羚非常相似,不同的是體型更小,下頦顏色更紅。背部呈淡紅色,與深褐色不同。在兩側,從肩胛骨區域到臀部水平,有一條寬淺的淺黃色條紋,在其下方有一條輪廓分明的黑色條紋和另一條淡紅色的黃褐色條紋,將下部區域的黑白色分開。臀部周圍沒有帶紋,背部是白色的。尾巴長15-27厘米,黑色。有一簇黑色絨毛,與白色臀部形成鮮明對比。眼睛周圍有兩個白色的大環;前額偏紅,而臉的中線較暗,從眼睛到鼻子有淡紅色和奶油色的線條。鼻子上沒有斑點。耳朵長而顏色淺。性別二態性最小化。兩性都有粗大的、幾乎平行的角,彎曲成一個輕微的“S”形,是脊狀的,雄性角長22-35厘米,雌性角長15-25 厘米,但要細得多。腿非常細長,外側呈紅褐色,內側呈白色。
近種區別
與厄利垂亞美羚在同一分布範圍活動的
鹿瞪羚沒有沿著體側的黑色帶,並且犄角具有更多彎曲。赤額瞪羚的角越來越大,膝蓋上沒有一簇簇毛。
產地生境
棲息在乾燥的草原和高達1,400米的荊棘叢中,分布於厄利垂亞、衣索比亞和蘇丹。
生長習性
厄利垂亞美羚由於曾經是赤額美羚的亞種,其習性可能與
赤額瞪羚的習性沒有太大區別。它們大部分時間過著孤獨的生活,但也可以成對或小群生活。有黃昏活躍的習性,在其活動範圍內較乾旱的地區,它們在一天中最熱的時間會休息。更喜歡開放的環境,即使在人類住區附近或在耕地活動,因此很容易找到。在交配季節,雄性會保護自己的領地不受其他雄性的侵擾,厄利垂亞美羚周圍有成堆的糞便和眶周腺體分泌物。以草和灌木為食。雖然它們可以從自己吃的植物中獲取所需要的最多的液體,但仍然更依賴於棲息地的水源。天敵包括獵豹、非洲野狗、獅子、黑豹和鬣狗。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種群現狀
厄利垂亞美羚在標準C1下被列為瀕危物種,因為2008年總種群估計為2,500-3,500隻(因此成熟個體小於2,500)。此外,面對持續的狩獵、與家畜的競爭和棲息地退化,以及大部分地區的保護不力,估計和預測數量在兩代(九年)內將持續下降20%。最後一次評估是在2008年。由於過度放牧、清除灌木叢、砍伐遮蔭樹、乾旱和農業侵占導致的狩獵和棲息地退化是該物種面臨的主要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