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牛

印度牛

印度牛(Bos frontalis或mithan)是偶蹄目(Artiodactyla)牛亞科(Bovinae)的一個種,產於印度和緬甸,被認為是印度野牛(gaur)的一種家養類型,頸部垂肉較大,角粗大,向外伸展而不彎曲。

雄性肩高1.5公尺(5呎),毛色淺黑,腿白色,尾有叢毛。雌體和幼牛體略矮,體色較褐。居於林地,喜放牧而不餵飼牧草。印度牛歷來用作乳牛,但也屠宰用於祭祀,或作結婚聘禮

基本介紹

稱呼,印度牛在印度的地位,印度牛的生活,印度牛造型的工藝品,

稱呼

印度牛gayal

印度牛在印度的地位

牛被印度教教徒視為“聖獸”,印度教徒認為,牛既是繁殖後代的象徵,又是人類維持生存的基本保證。就是在科學技術十分發達的今天,印度人對牛仍然是敬之如神。印度教不準吃牛肉,印度雖有養牛業,但只能提供牛奶、黃油及牛糞作燃料,喝牛奶允許的。特別是水牛奶印度人格外喜歡。牛雖然不能宰殺吃肉,少數地方有用作役牛(民間運輸、耕地)。因此,在印度的一些城市、鄉村里,老牛、病牛、殘牛比比皆是,牛可以到處自由遊蕩,神聖不可侵犯。這么多的牛,成為國家的一個負擔。印度擁有的牛達到3億多頭,人均擁有量居世界第1位,但經濟上的作用並不大。印度僧侶每年還要舉行一次儀式,叫“
波高”,表示對牛的尊敬。他們還和商人舉辦了許多“聖牛養老院”,將那些年邁體弱,不能自己覓食的老牛收養起來,一直到老死。
印度因其版圖形如牛首,且舉國敬牛如神,而被稱為“牛顱之國”。印度國徽上有四種動物就是:雄獅、大象、駿馬和公牛。

印度牛的生活

印度的牛非常多,城鎮鄉村隨處可見,印度無處不在的牛不僅數量極多,而且地位很高,簡直到了“橫行霸道”的程度。在那裡,牛被奉為聖物,嚴禁屠殺,還受到法律的保護,在印度是吃不著牛肉的,但常常受到牛的恩惠:喝牛奶。
大街小巷到處閒逛的牛實際上是一種叫瘤牛的牛,這種牛肩上有瘤狀突起,如同駝背。體毛乳白,雙角高翹,兩耳下垂,頸下垂肉晃了晃當,走起路來昂首闊步,八面威風,儼然一個個牛魔王下世。但它們脾氣平和,從不輕易攻擊人,也不把公路上來往疾馳的汽車放在眼中,似乎知道沒人敢碰它們。白天逛馬路在路旁吃草,夜晚乾脆巨石般地臥在馬路中央,成為印度大街上不可或缺的一景。印度人對這些牛也持不同態度,有送吃送喝,敬牛愛牛的;也有提出異議,要求驅牛的。公路上從沒有人膽敢開車壓牛甚至碰牛,畢竟在信奉“萬物有靈論”的國度,牛也是神。
印度是全球牛的存欄量最多的國家,印度教認為牛是繁殖的象徵,也是維繫人類生存的必要生產資料,印度大街小巷雖然到處是牛,但這些四處閒逛、安然遊蕩的牛也是有主的。主人必須幫著擠奶,但飼餵、繁殖都不必操心,因為大街就是大牛圈,走到哪吃到哪,走到哪拉到哪,甚至走到哪生到哪。在印度,牛的福利基本能夠得到保障,大都“頤養天年”,而非“英年早逝”幼齡即遭屠殺,自然死亡之後才可利用。主人受到恩惠,牛兒充分自由,多好哇。好是好,只是牛多草少,害得這些牛在大街上可憐兮兮地找吃找喝,在垃圾堆里翻來翻去,什麼瓜皮爛葉,甚至連報紙都吃。這些牛既然生於大街、長在大街,當然就不怕人,也不會去威脅人,大家相安無事
印度人民普遍信奉印度教,教民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90%;其次為伊斯蘭教、耆那教,佛教居少數。印度教主張萬物有靈的“泛神論”,把許許多多大山大河、動物植物都敬奉為神,或當做精神的寄託,形成了人與自然緊密聯繫的“梵文化”,處處體現人對自然的崇敬、感恩之情。

印度牛造型的工藝品

印度因以牛為崇拜的圖騰,因此印度牛造型的工藝品在印度也比比皆是。隨著邊境貿易的暢通,印度牛造型的工藝品也隨著商家的採購而進入中國市場,作為一種古樸而文化內涵生動的家居工藝品為廣大中國消費者所收藏。
印度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