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水牛產地,外貌特徵,生產性能,雜交利用,奶業發展,養殖技術,
水牛產地
現廣泛分布於廣西、湖南、廣東、四川、安徽、湖北、雲南、江蘇、河南、江西、陝西、貴州福建、浙江等地。摩拉水牛抗病能力強,耐粗飼,少有疾病發生。
外貌特徵
摩拉水牛體形高大,四肢粗壯,體型呈楔型,尻扁斜,皮薄而軟,富光澤,被毛稀疏,皮膚被毛黝黑,少數為棕色或褐灰色,尾帚白色或黑色,頭較小,鼻孔大,前額稍微突出,角如綿羊角,呈螺旋型,耳薄下垂,胸深寬發育良好,蹄質堅實。母牛乳房發育良好,乳靜脈彎曲明顯,乳頭粗長。成年牛平均體高132.8cm,成年公牛體重450~800kg、母牛體重350~750kg。
生產性能
摩拉水牛是較好的乳用水牛品種,年平均產奶量2200~3000kg,乳脂率7.6%。它與我國本地水牛雜交的雜種較本地水牛體型大,生產發育快,役力強,產奶量高。該牛具有耐粗飼,耐熱,抗病能力強,繁殖率高,遺傳穩定的優點,但集群性強,性較敏感,下奶稍難。宜在水源多的地方飼養。
雜交利用
用摩拉水牛與本地水牛進行雜交,可大幅度提高雜交後代的生產性能。我國本地水牛泌乳期產奶量約700kg,摩雜一代水牛平均泌乳期產奶量1400kg~1600kg,三品雜或二代雜可達1900kg,優秀個體305天產奶量達3800Kg,高峰泌乳日達19.5kg。雜種公水牛2歲達400~500kg,經肥育的青年公牛屠宰率為52%,淨肉率達43%,產肉量是本地同齡水牛的2倍。
奶業發展
概述
印度是世界上飼養水牛最多的國家,全國現有存欄牛2.62億多頭,其中存欄水牛7200多萬頭,占全世界水牛總數的50%以上。而且該國有飼養奶水牛的傳統,人們普遍有喝奶的習慣,從牛奶中提取的奶油是該國的主要食油。特別是70年代以來,該國水牛奶業發展較快,鮮奶產量197。年為1637萬噸,1993年增加到6000萬噸,僅次於美國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水牛產奶占全國牛奶總產量的70%。1993年全國牛奶人均占有量達到72公斤,全國人均每天消費鮮奶由1970年的107克增加到1993年的193克.由於印度水牛奶業發展迅速,已由奶粉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70年代前每年進口奶粉5萬多噸,現每年出口奶粉2萬多噸.印度水牛奶業之所以發展迅速,其主要的基本經驗是:
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生產管理體制
印度在70年代以前,水牛奶業一直處於自發性的生產階段,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產銷脫節,一般每個農戶飼養l-2頭水牛擠奶自食,只有少量余奶出售,商品率很低,致使大中城市乳品供應十分緊張,每年不得不進口奶粉來生產還原奶供應城市,從七十年代初開始,經過20多年的努力,對發展水牛奶業逐步形成了比較先進的管理體制。
(一)是實行官辦與民辦相結合,建立了比較健全的奶業管理機構。國家建立了奶業發展委員會,屬企業管理機構,即受國家的委託管理髮展奶業的各有關項目和資金,制定並實施奶業發展計畫,包括奶業生產投資計畫、奶品廠和飼料加工廠建設計畫,產品質檢質控計畫等,並對奶業企業進行管理。全國建立丁德里等5個地區住的奶業發展委員會,此外,大部分邦、地、縣也相應地建立了奶業發展委員會,專門負貴對發展奶業的管理。在村一級建立了牛奶生產合作社,每個合作社均建有鮮奶收購站,這是農民根據自願互利的原則,自發成立的奶業發展聯合體,凡飼養奶牛的農戶均可以參加,每戶交納一定的入社費,用於建立鮮奶收購站。村級合作社一般由200個左右的農戶組成,由社員民主選舉產生管理委五會,每年改選一次。並根據生產規模的大小僱請3-6人分別擔任收奶員、會計、牛奶質量化驗員,負責合作社的日常事務工作,這種組織形式完全是自己管理自己,沒有政府參與。
(二)是科研管理機構健全.國家建立了農業研究委員會,農業研究委員會下面建立了“印度水牛研究所”和“印度奶業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全國各邦和地縣絕大部分都建立了水牛研究所或奶業研究所,由於科研機構健全,技術力量雄厚,印度水牛通過不斷純縈選育,提純復壯,產奶性能不斷提高。現全國產奶母水牛一個泌乳期頭均產奶達2000-2500公斤,最高的達月600公斤。並在全國大力推廣冷凍精液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技術,有效地提高了水牛質量。
(三)是實行產銷一體化管理,解決了產銷脫節的矛盾。農戶生產出來的牛奶由合作社收助站統一收購,收購站直接送交奶品加工廠,加工後的奶產品由工廠設點銷售給消費者。
(四)是嚴格質量管理,實行優質優價。無論是村級合作社的鮮奶收購站,還是奶品加工廠,都有成套的鮮奶質量檢測設備,通過牛奶質量掃瞄器能將鮮奶乳脂、蛋白質、非脂以及細菌的含量準確、快速地檢測出來,並實行優質優價,如含脂率在3.5-4%的鮮奶,每公斤的收購價只有3.5-4盧比(l盧比相當於人民幣0.28元),而含脂率在11%以上的鮮牛奶,每公斤收購價高達8盧比,平均每公斤鮮奶的收購價為7盧比。徹底改變了過去因質檢不嚴而在鮮奶中兌水摻假的狀況,從而實現了奶品質量優質化。
建立了社會化全包式的服務體系
印度水牛奶業生產之所以發展迅速的另一條重要後的消毒鮮奶運送到德里市的1100多個銷售點,每天早、晚各運送一次。為了降低鮮奶加工成本,除運送商店銷售的實行包裝外,其他都是散裝銷售.在每個銷售點都設立了自動售奶機,由消費者自帶容器去購買。這種集生產、收購、加工、運輸、銷售於一體的全包式社會化服務(阿南德模式)不但使農戶生產出來的鮮奶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較好地解決了農戶賣奶難的問題,而且為奶品加工廠提供了穩定的貨源,同時為消費者提供了方便,解決了城市居民買奶難的問題,從而有力地推動了水牛奶業生產的發展。
為發展水牛奶業提供了較充足的資金
為了加快奶業生產的發展,印度政府從60年代中期開始,從資金投入等方面逐步加大了對水牛奶業的開及力度,於二96月年成立了全國奶業發展委員會。並由全國奶業委員會制定了一個發展奶業的宏偉規劃,又稱為“洪流計畫”,也就是將“一滴一滴”牛奶從農村千家萬戶收集到加工廠形成“洪流”。這項計畫旨在促進農村奶業的發展,組織有效的收購、運輸、加工、銷售和管理體系,建立全國性的銷售網路。該計畫分三期實施,連續執行20多年。在整個計畫的實施中,印度政府通過積極爭取,得到了大量外援。第一期1970年到1979年,奶業委員會抓住60年代末歐洲牛奶過剩的時機,爭取了聯合國世界糧食署贈送的12.6萬噸脫脂奶粉和4.2萬噸黃油,價值達11.64億盧比,以此支持第一期洪流計畫的開展.1979年10月開始執行規模更大的第二期洪流計畫,在實施過程中,得到歐洲共同體捐蹭的乳製品,價值達23.25億盧比。同時國內民辦銀行提供貸款1.5億美元。實施第三期洪流計畫是從1987年到1994年,所需資金來自印度政府在世界銀行爭取到的3.5億美元貸款和國內的部分投資。
由於增加了大量投入,確保了奶業發展洪流計畫跳實現,加強了發展奶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不斷完善了奶業生產、收購、加工、運輸、銷售一條龍的全包式服務體系,印度成功地開發了奶業,形成了“白色革命”的宏偉氣勢。高投人得到了更高的產出,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產奶國.其洪流計畫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成功、規核最大的奶業發展計畫。此外,還通過鮮奶的收購和加工等環節,讓利於農民,如收購鮮奶時付給農民合理的如價,加入奶業合作社的農戶每年還可分到一定的紅利等等,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奶業生產的發展,充分調動了農民發展奶業的生產積極性。
養殖技術
養殖摩拉水牛,首先是要有適合的生活環境,為了方便餵養,我們一般把牛場建設在地勢較高,乾燥並且向陽背風的地方。每頭肉牛按照6平米去建設,在牛舍前應設有飼養區,建設固定的飲食槽,方便牛的採食。另一方面我們要注意牛舍的溫度建設,冬季的時候我們套用塑膠薄膜扣棚來提高牛舍的溫度,這樣一來,有利於牛的成長。
摩拉水牛的餵養,飼料以青料為主,精料為輔。飼餵的草、料要充足,搭配合理,能滿足水牛生長發育和生產需要;平時有充足的青料即可,哺乳時再補充一些精料。應儘量讓牛吃好吃飽青綠草料,養殖戶可以人工種植hn-mc優優苜蓿、hn-mc優優黑麥等青飼料草。除了夏、秋兩季飼餵青草外,青草秋季收割後還可以曬制青乾草或製成青貯飼料餵牛,還可以通過種植玉米進行青貯,滿足牛隻的常年食用,同時補飼其它必需的營養飼料。提高養牛效益,要從犢牛培育抓起,特別是要搞好第一、二個冬春舍飼期補飼使其在18~24個月齡體重達300公斤左右出欄,也可經短期強度育肥後 體重達500公斤以上出欄。稻草和麥秸通過氨化後粗蛋白含量可提高,不僅能降低飼養成本,也能提高養牛經濟效益,因此,要大力推廣普及秸桿青貯、 半乾貯和氨化等秸稈處理新技術,推廣種草養牛、秸稈養牛。
農戶養殖摩拉水牛要講究飼餵技術,管理周到細緻。飼餵做到定時定量,少給勤添,飼料清潔新鮮,不混雜質,更換飼料要有1周的過渡時間,並保證充足的飲水;不餵腐爛、霉壞或污染的飼料及污濁臭水,餵料應先粗後精,以刺激食慾,增加採食量。麥秸、玉米秸等粉碎後的乾粉料要先進行氨化,然後與精料一起加水拌濕混喂,有條件的地方飼餵青貯料等效果更佳。肥育牛夏秋季每天餵3次,冬季每天餵2次,每次餵飼後1小時左右飲清潔水。架子牛入舍後,要經過10-15天對環境、飼料的適應。入舍5天內以飼餵乾草為主,5天后增餵肥育飼料,逐漸過渡到肥育日糧。
農戶養殖摩拉水牛要講究飼餵技術,管理周到細緻。飼餵做到定時定量,少給勤添,飼料清潔新鮮,不混雜質,更換飼料要有1周的過渡時間,並保證充足的飲水;不餵腐爛、霉壞或污染的飼料及污濁臭水,餵料應先粗後精,以刺激食慾,增加採食量。麥秸、玉米秸等粉碎後的乾粉料要先進行氨化,然後與精料一起加水拌濕混喂,有條件的地方飼餵青貯料等效果更佳。肥育牛夏秋季每天餵3次,冬季每天餵2次,每次餵飼後1小時左右飲清潔水。架子牛入舍後,要經過10-15天對環境、飼料的適應。入舍5天內以飼餵乾草為主,5天后增餵肥育飼料,逐漸過渡到肥育日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