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密教》是2017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印度密教
- 作者: 薛克翹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有限公司
- 出版時間:2017年
- ISBN:9787520200912
《印度密教》是2017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
釋迦牟尼創立的佛教在印度經歷了早期佛教階段之後,依次相繼經歷了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三個階段,到13世紀初便在印度本土衰落了·背景介紹密教開始於公元7世紀,到公元8世紀以後日益與婆羅門教----印度教接近,並在佛教中取...
印度密教 《印度密教》是2017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
所謂純密,乃指結合佛教的教義和理論,如唯識、中觀、般若、性空等思想,以真言密咒為中心,而成為獨樹一幟的密宗。純正密教的完成 七世紀時,印度大乘佛教的晚期,也是全盛時期,大乘佛教的中觀、瑜伽思想體系已臻完成,密教亦隨之結合大乘佛教的精粹,以真言、陀羅尼為中心,成為系統化、獨立化的一個宗派。《...
TantraYoga。密宗,又稱密教(EsotericBuddhism),國外又稱怛特羅(Tantra)佛教;也稱真言乘(Mantra-Yana)、持明乘(Vidya-dhara-yana)、密乘(Esoteric-yana)、果乘(Phala-yana)、金剛乘(Vajra-yana)。它是公元7世紀到12世紀以後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別與婆羅門教相結合的產物。密宗的傳承體系,是大日如來授法金附薩...
密教產生的背景印度在治亂交替的時代。6~7世紀,印度教在當時的社會和文化生活中逐漸取得了占優勢的地位,從玄奘的記述中可知當時對濕婆、毗濕奴、梵天的崇拜極為盛行。8~9世紀間商羯羅創新吠檀多派,使印度教在理論上得到重大發展而空前地盛行。佛教在這種社會潮流影響下開始吸收印度教和民間信爺而逐步密教化,在...
《神魔小說與印度密教》是2016年3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克翹。內容簡介 本書從密教入手研究神魔小說,分別介紹了密教和神魔小說的概念及發展。重點關注密教對明清神魔小說的影響,研究考據了《西遊記》、《南遊記》、《北遊記》和《封神演義》等7部神魔小說與印度密教的聯繫。圖書目錄 前 言 …...
6~7世紀,印度教在當時的社會和文化生活中逐漸取得了占優勢的地位,從玄奘的記述中可知當時對濕婆、毗濕奴、梵天的崇拜極為盛行。8~9世紀間商羯羅創新吠檀多派,使印度教在理論上得到重大發展而空前地盛行。佛教在這種社會潮流影響下開始吸收印度教和民間信仰而逐步密教化,在南印度和德乾高原以及東印度出現了金剛...
《印度西藏密教概論認識最初之體系性密教概說》是2012年12月22日大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薩迦二祖索南孜莫(福頂)。內容介紹 本書不只是薩迦派密教最理想入門書,也是由西藏人所寫的最初之體系性密教概說書籍,在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意義。薩迦派內部洛窩堪欽.索南倫珠,著有注釋書,盛行講說;他宗若布敦....
《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是2013年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伯爾·薩耶。內容簡介 《印度-西藏的佛教密宗》簡明扼要地論述了印度—西藏密教的歷史、教法基礎、儀軌、象徵物、修習與解脫之“受”。書中每一小節,均可以作為一部辭書的大條目。它對“密教”這一神秘的內容,做了深入淺出的論述,資料翔實,是...
南印度人。依密教之傳說,曾向龍猛(龍樹)學密教,為密教附法之第四祖。神力難思,德被五天,名播十方,上天入地皆自在無礙。或住南印度,弘法度眾生;或游師子國,度化有緣。傳說曾住世數百年之久,八世紀初葉,傳法與金剛智(梵Vajra -bodhi )。另據西藏所傳多羅那他之印度佛教史載,師生於東方芒...
印度密教,著重探討歷史密教的起源、形成和早中期歷史,晚期歷史因藏譯中有比較系統的記載,故有待於來者。藏傳密教及大理密教,廣義上也在中國密教的範圍之內,但自成體系,傳承有別,故作全面論述,而重點仍在(藏傳)傳入同地的歷史。日本密教及朝鮮密教,根據已有的研究(日本)加以介紹,但突出與中國密教直接相關...
印度教徒認為,梵天創造世界之後已經盡了他的天職。他以自己的女兒為妻是犯了忤逆的大罪。因此對梵天很不重視。只在普希伽爾有一所供奉梵天的神廟。但對娑羅室伐底的崇拜則很流行。不害 印度教有顯密兩乘之分。在密教中盛行著輪座,對性力女神“五M”的祭儀等。另外,在民間信仰中,還流行著宰殺動物甚至活人...
阿耆(qí)尼(梵文),即火天,是吠陀教及印度教的火神,阿耆尼——अग्नि本身即是梵文“火焰”的名詞,與拉丁語的火焰—-“ignis”是同源詞(及與英文動詞點火“ignite”同根)。密教十二天之一,八方天之一,為東南方之守護神,於密教為重要護法神之一。有各種形象,在胎藏界現圖曼荼羅中,火...
印度密宗 密教來源有二說法,一是來自吠陀與奧義書,一是佛親說秘密教門(對一般根器的人佛用淺白的顯教,對根器好的人直言,是密教),密教的梵文叫怛特羅,意思是紡織時的經線,重述萬物歸一的哲學。密教也說人體是宇宙的縮影。與性力派一樣強調世界萬物分陰陽,互相依存。無事物孤立存在。密宗內有部分來自...
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實踐傳入中國,始於三國時代。但在中國弘傳純粹密教(“純密”)並正式形成宗派的,實始於善無畏、金剛智、不空等。傳入 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實踐傳入中國,始於三國時代。自2世紀中至8世紀中的600年間,漢譯佛經中約有100多部陀羅尼經和咒經,其中東晉帛屍梨蜜多羅譯的《大灌頂經》12卷,初唐阿...
時輪教,印度佛教密教的流派之一。亦稱時輪乘。此派在公元10世紀已開始流行,到11世紀初伊斯蘭軍隊侵入印度後,因與伊斯蘭教對抗而迅速傳播。經典是《時輪經》。此派認為,只有信仰本初佛(Adibuddha)才能從現在、過去、未來三世限定的迷妄中解脫出來。時輪教使印度佛教一變為一神論宗教,但這已是印度佛教發展的最後...
印度密教 印度密教就有這樣的傳說:崇尚婆羅門教的國王“毗那夜迦”殘忍成性,殺戮佛教徒,釋迦牟尼派信徒化為美女和“毗那夜迦”交媾,醉於女色的“毗那夜迦”終為美女所征服而皈依佛教,成為佛壇上眾金剛的主尊。與佛教其它派別所主張的非存在(“無”)不同,密教肯定現實世界是存在的(“有”)。在肯定萬物...
密教一派是七世紀初在印度形成的一個佛教宗派,是大乘佛教與婆羅門教結合的產物。密教在印度出現不到一個世紀,就由善無畏、金剛智和不空等人在唐開元年間傳入我國,並形成我國最初的“密宗”。開元年間,不空等因經常為皇帝、朝廷的安康和“息難除災”誦秘密真言(咒)和修法令,備受重視,先後被封為“國師”。
學術界認為,“開元三大士”的入唐,致使印度本土可以傳授金胎兩部的具德阿闍梨乏人,為吸引信眾並應對重新興起的婆羅門教,後期印度密教不得已引入了婆羅門教的性瑜伽內容,並在後來陸續發展出了易行乘、幻化網、時輪乘,導致佛教被婆羅門教逐漸同化。自公元8世紀起,隨著伊斯蘭軍隊的逐步深入,中亞地區和印度的...
阿闍梨教,因主要流行於中國雲南大理一帶,故亦稱“大理密教”或“雲南密教”、“滇教”等。該教原屬印度密教的一支,是公元7世紀以後印度大乘佛教一部分派別與婆羅門教相結合的產物。以高度組織化的咒術、儀禮、民俗信仰為其特徵,主要經典是《金剛頂經》、《大日經》、《蘇悉地經》。公元8世紀印度密教阿闍梨僧...
印度教密教將其經典分為四類,坦特羅文獻是其最後一類,以配屬於此世劫中之四時期。第一為屬於天啟書之《四吠陀本誦》及其所屬之《梵書》、《森林書》、《奧義書》等,適用於第一沙替時期。第二為屬於傳承書類之《家庭經》、《法經》等,適用於第二吹佗時期。第三為各種古事紀或往世書,適用於第三得勿怕...
密教大師羅特納伽羅商底、那羅帕,都曾在此學習、撰述。1203年異族入侵時,成為主要襲擊和掠奪的目標。歷史背景 印度佛教密宗大學那爛陀寺、超戒寺等寺住持,是一位德高望重的佛教密宗大師。波羅王朝興起於七世紀的孟加拉,共傳十八代,代代崇佛。第四主達摩波羅曾將國土擴展到曲女城,國勢最盛,對佛教貢獻也最大...
印度為人詬病的妝嫁制度,促使許多貧民將女兒獻為聖女。而且,沒有兒子的父母,把女兒獻出後,習俗上這女兒可以代替兒子供養他們。利益所在,許多父母便不惜犧牲女兒的幸福。性力派 印度大多的宗教中對於性愛的態度是健康的,是泰然自若的。 印度教中有一派崇拜性力(shakti)密教神秘主義的宇宙論認為:人體是宇宙的...
大乘佛教發展到後期,吸收了印度傳統的婆羅門教的一些理論和方法,發展出密乘,也稱金剛乘。這一派認為其他教法都是都是如來的“方便”說法,而本派的教法是如來所宣的“真實密意”,不可輕易示人,需秘密傳授,因此稱本派為“密教”,稱所有其他宗派為“顯教”。或稱為“密宗”與“顯宗”。在印度金剛乘出現的...
密教 佛名FROM:【佛光大辭典】【本初佛(梵A^di-Buddha)】。音譯阿提佛陀。意譯又作本初覺者、第一覺者、勝初佛。用語。印度後期密教(即金剛乘,Vajra-ya^na),以此佛為諸法的本源、萬物的創造者。並謂五在定佛(Dhya^ni-buddha)系由此佛所流出。但是在金剛乘諸派中,有人以本初佛為五在定佛之一。
密教經歷了哪幾個發展階段?印度密教崇尚密咒是怎么回事?“瑜伽”與密教有什麼關係?“大日如來”為何被密教尊崇?如何看待印度密教的“法統”?印度密教有哪些主要經典?何謂“密教四部”?“明王”、“明妃”是什麼意思?“金剛”是什麼意思?“大樂”思想與性力派有何關係?印度波羅王朝如何扶植密教?印度著名的...
在八世紀中葉,印度密宗大師蓮花生應藏王赤松德贊之請來到西藏傳播佛教時傳入。其所修法門屬於源自佛教、婆羅門教、印度教性力派和苯教的混合物---密教,是密教自創經典中所說的大日如來宣揚的金胎兩部教法,主要以大日如來所說的內證真言境界為教法,因其文義令人駭然,深密奧妙,秘密難曉,故稱密教。自阿底峽...
7世紀以後,印度密教開始流行,到8世紀以後,與印度教相接近。波羅王朝在那爛陀寺以外另建超戒寺,作為研習和宣傳密教的中心;9世紀後,密教更盛,相繼形成金剛乘、俱生乘和時輪乘。11世紀起,伊斯蘭教的勢力逐漸進入東印度各地,到13世紀初,超戒寺等許多重要寺院被毀,僧徒星散,佛教在南亞次大陸消失。傳播 佛...
唐玄宗時代,印度密教大師善無畏來到中國。初被迎住興福寺,後任西明寺住持。善無畏三藏曾在那爛陀寺──當時印度佛教亦即密教的研究中心──學習密教。他到中國後,著手翻譯密教的經典。在善無畏的譯經中,最重要的是《大日經》。密教採用印度固有的灌頂禮儀,作為其師徒傳承密法的儀式。這種灌頂式在四世紀從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