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譯《迦西頓信經》。基督教古老信經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爾西頓信經
- 外文名:Creed of Chalcedon
- 別名:迦西頓信經
亦譯《迦西頓信經》。基督教古老信經之一。
亦譯《迦西頓信經》。基督教古老信經之一。公元451年,羅馬皇帝馬西安為解決東方教會對基督位格和屬性的爭執,在卡爾西頓召開第四次大公會議。會議除重申《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為權威信仰外,贊同羅馬主教利奧一世關於基督具同等完...
卡爾西頓大公會議(別稱迦克頓會議)是451年由東羅馬帝國皇帝馬爾西安在小亞細亞卡爾西頓(Chalcedon)召開的基督教世界性主教會議。旨在否定449年以弗所強盜會議,鎮壓一性論派。東部各教會均派主教或代表參加,約520人到會。會議重申《尼西亞信經》及其在君士坦丁堡公會議中的定稿本,譴責歐迪奇(Eutyches380-456)關於...
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Nicene-Constantinoplolitan Creed),基督教古老信經之一。基於公元325年尼西亞公會議確定的第一部由大公會議所立《尼西亞信經》。381年在君士坦丁堡召開的公會議和451年卡爾西頓公會議對之修訂後確立,故名。亦稱《君士坦丁堡信經》。共12條。曾普遍用於古代東西方教會的聖餐和彌撒禮儀中。
16世紀基督教神學上帝一位論學說之一。由義大利宗教改革家萊利奧·索齊尼和弗斯都·索齊尼叔侄二人倡導、宣揚而得名。拒絕尼西亞-卡爾西頓信經確定的三位一體論和基督具有神人兩性的正統教義,認為耶穌基督只不過是一個從屬於上帝的人,而不是上帝,基督只是在復活升天、與上帝同有權柄之後才能被看作上帝。主張用理智...
以上結論納入《卡爾西頓信經》。上帝創造及形象 根據基督教的傳統說法,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上帝在七天之內完全憑著他自己的無限的能力和善的意志從無中創造世界。上帝熱愛他的創造物,上帝所創造的世界是一個平衡的、和諧的、美好的世界。上帝將他的創造物託付給人類管理。在基督教關於人的學說中,上帝照著自己的形像...
在5世紀關於基督神人兩性的爭論中,大部分教徒不接受卡爾西頓公會議所規定的基督論教義,與正統教會分裂而成為一性論派;因其禮儀使用科普特語,又稱科普特教會。只有接受卡爾西頓信經的教徒,屬於亞歷山大里亞正教會,信徒主要居住在非洲地區。7世紀後一部分教徒改信伊斯蘭教,正教徒人數逐漸減少。19世紀許多希臘和敘利亞...
在長達三個多世紀的爭論中形成了以亞歷山大里亞和安提阿為中心的兩大學派,最後通過公會議產生了《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和《卡爾西頓信經》,作為這兩項教義的正統標準。為後世基督教大多數派別所接受。不接受這兩項信仰標準的各派都被斥為“異端”。當時的“異端“派別有阿里烏派,阿波利拿里派、聶斯脫利派(...
這些地區的一性論派反對卡爾西頓信經以及正統教會關於基督一位二性的教義,逐漸和東方正統教會脫離,形成獨立的一性論派教會。經過長時期的發展,埃及地區的科普特教會已形成具有民族特點的科普特禮儀,崇拜儀式中,大都採用古代科普特文。在埃及,科普特教會至今仍是基督教各派中最大的教會,宗主教座堂設在亞歷山大里亞...
基督教神學聖事論學說之一。起源於中世紀經院哲學。指祝聖后,在靈性的存在物或實體的層次上,聖餐中的麵包和葡萄酒已轉變為耶穌的身體和血,但是按照《卡爾西頓信經》闡述的基督論,耶穌基督的神性和人性“不相混亂,不相交換,不能分開,不能離散”,因此,在聖餐中,耶穌基督的神性和人性、血和肉、靈性的東西和...
由於上帝選擇自我局限系根據其主權所作之抉擇,所以無損神性的光輝,基督完全可以既是完全的,受到人性局限的人,又是完全的神。需要指出:這一命題的提出系在現代心理學發展的背景下試圖對《卡爾西頓信經》作出澄清,系“基督的兩性"這一古老命題的討論在近代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