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考茨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研究》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張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爾·考茨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研究
- 作者:張穎
- 出版時間:2024年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ISBN:9787511746139
- 定價:78 元
《卡爾·考茨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研究》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張穎。
《卡爾·考茨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研究》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張穎。內容簡介《卡爾·考茨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研究》是一本依託考茨基《唯物主義歷史觀》經典文本對考茨基的唯物主義歷史進行了深層次的梳理,從唯物主義歷史觀的...
《倫理學與唯物主義歷史觀》,德國考茨基著。1906年出版,旨在批判康德倫理學和倫理社會主義,填補馬克思、恩格斯關於唯物主義歷史觀著作中存在的“倫理學方面的空隙”。試圖用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達爾文主義解釋人類道德現象認為達爾文主義解決了道德的根源問題,人類道德和動物道德是一樣的,都要用“社會本能”來說明;而“...
1924年,出版《唯物主義歷史觀》,較系統地闡明了他的社會主義觀點。德國法西斯執政後,遷居維也納。1934年,取得捷克斯洛伐克國籍。1938年,德國侵占奧地利之前,逃亡布拉格,不久又逃到阿姆斯特丹。1938年10月17日,考茨基逝世於阿姆斯特丹。家庭環境 卡爾·考茨基1854年10月生於奧地利帝國的布拉格,其父是捷克畫家,祖父...
唯物主義歷史觀(第二分冊):人的天性 《唯物主義歷史觀(第二分冊):人的天性》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卡爾·考茨基,《哲學研究》編輯部編。
三 考茨基在德國革命中 第五節 考茨基與維也納國際 一 考茨基與維也納國際的建立 二 中派主義轉向民主社會主義 三 參與制定《海德堡綱領》第五章 考茨基晚年的思考 第一節 考茨基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闡發 一 考茨基的基本觀點 二 考茨基論人的進化與人類社會的發展 三 考茨基對馬克思、恩格斯學說的修正 第二節 考茨基對...
柯爾施被開除出黨後,不久又與卡茨發生分裂,同年9月,“堅定的左派”又進一步分裂。1928年,《共產主義政治》雜誌停刊。從此以後,柯爾施退出政治活動,專注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工作。1929年,柯爾施發表了題為《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長篇論文,系統地批判了考茨基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一書中的基本觀點。1930年,...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和問世 馬克思和恩格斯是為了探求人類解放、實現共產主義的道路而研究哲學的。他們通過現實鬥爭和理論研究發現了唯物史觀,並運用它來解剖資本主義社會,論證共產主義,批判形形色色的封建的反動的社會主義以及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這就為無產階級提供了偉大的理論武器,為無產階級鬥爭所需...
後蘇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狀及啟示 “經典表述”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功能拓展——考茨基《唯物主義歷史觀》第3、5分冊的微觀解讀 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及其中國化、大眾化 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念及其建構 馬克思對現代文化的批判及其當代價值 馬克思主義哲學話語創新的理論自覺 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作為一項思想史議...
他們或者認為晚年恩格斯改變了走向社會主義的策略, 主張通過議會鬥爭以非暴力的和平方式奪取政治統治, 對修正主義的出現負有“直接責任”; 或者認為恩格斯晚年通過強調思想意識形態和人的能動作用而修正了以機械決定論為特徵的唯物史觀, 為修正主義的理論和策略提供了理論“出發點”, “打開了大門”; 或者認為恩格斯晚年...
辯證唯物主義不同於以往一切哲學,它是徹底革命的、批判的哲學,是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是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 與具體科學的關係 辯證唯物主義正確地解決了哲學同各門具體科學的關係。在辯證唯物主義看來,各門具體科學為哲學提供堅實的客觀基礎,哲學則是各門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科學一旦進入理論...
齊美爾瓦爾德運動最重要的成果是鍛鍊和加強了馬克思主義者的隊伍,組成齊美爾瓦爾德左派集團,為創立新的國際組織第三國際作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列寧在同第二國際修正主義和孟什維克的鬥爭中,在指導俄國革命實踐和進行理論總結的過程中,全面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帝國主義論...
它從屬於總的歷史科學,以歷史唯物主義為哲學基礎,歷史的觀點和美學的觀點有機地統一於馬克思主義的文學理論,構成了獨特的、深刻的體系。術語介紹 文學的本質論和發展論 馬克思主義認為,“意識形態本身不過是人類史的一個方面”,而人類史不外是一部物質生產史。這一新的歷史觀,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的文學觀與傳統的...
卡爾·馬克思(1914年11月)序言 馬克思的學說 哲學唯物主義 辯證法 唯物主義歷史觀 階級鬥爭 馬克思的經濟學說 價值 剩餘價值 社會主義 無產階級階級鬥爭的策略 書目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95年9月7日[19日]以後)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1913年3月1日[14日])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1913年3月)馬克思和...
歐洲社會民主主義策略的重塑 ——美國學者M.布魯姆談奧地利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輪廓\ 多維視域下的美國共產主義運動研究 ——激進主義、國際主義和新歷史主義三種研究範式聚焦W.福斯特\ K.考茨基晚年回歸達爾文主義的解釋框架 ——《唯物主義歷史觀》呈現辯證思維被進化思維置換的文本形態\ 關於“共產主義”多樣性內涵...
對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闡述 五、恩格斯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新闡發 第六章 歐洲各國無產階級理論家對馬克思主義 哲學的貢獻 一、狄慈根對辯證唯物主義的探索 二、拉法格對唯物史觀和唯物主義反映論的 論證 三、拉布里奧拉對唯物史觀的闡發 四、梅林對唯物史觀的捍衛和對哲學史的 研究 五、考茨基對唯物史觀的宣傳和解釋 ...
卡爾·馬克思(1914年11月)序言 馬克思的學說 哲學唯物主義 辯證法 唯物主義歷史觀 階級鬥爭 馬克思的經濟學說 價值 剩餘價值 社會主義 無產階級階級鬥爭的策略 書目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95年9月7日[19日]以後)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1913年3月1日[14日])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1913年3月)馬克思和...
梅林在《論歷史唯物主義》(1893)和其他著述中,批駁了資產階級社會學家P.巴爾特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思想的曲解,明確指出馬克思的社會理論不是刻板的公式和僵化的封閉體系。考茨基通過對階級、職業和社會地位的考察,充實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分層的理論。他在《唯物主義歷史觀》(1927)中對社會欲望的探討,為馬克思主義社會...
第一卷“思想譜系與概念考古”,內容涉及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資本主義理解與認識的發生和發展的全程研究。簡言之,青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從“布爾喬亞社會”的政治關係入手,批判性地生成了對現代私有制經濟結構“異化關係”的理解和認識。在創立歷史唯物主義之後,馬克思恩格斯從現代性的物質生產出發,進一步透視了“現代資產階級...
三、關於哲學對象及馬克思主義與以往哲學關係的研究和 爭論 四、研究列寧的哲學遺產與宣傳歷史唯物主義 五、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系統化 第十四章 蘇聯理論界對政治經濟學的研究 一、普列奧布拉任斯基的“新經濟學”二、瓦爾加關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理論 三、沃茲涅辛斯基對確立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貢獻 第十五章 蘇聯...
(五)否定歷史決定論,把社會形態變革歸因於人的自由選擇。人的實踐活動不僅依賴於物質條件和經濟狀況,而且主要取決於人自身的自由選擇和價值取向。所以,人本主義應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中占主導地位,用社會經濟基礎去說明一切社會現象已是過時了的模式,是倒退到經濟唯物主義的庸俗觀點。有些人把自由和必然絕對地對立...
一、一元論歷史觀之貢獻 二、俄國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先驅 三、富有創建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 第八章列寧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和創新 一、《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 理論創新 二、《哲學筆記》:辯證法體系的列寧構想 三、列寧哲學創新的上下篇及其邏輯關係 第九章考茨基、盧森堡、希法亭、布哈林對...
這種整體性研究樹立了政治經濟學方法論的構造典範。意義:它強調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認識史的偉大變革,在於堅持了範疇生產的歷史唯物主義批判原則。用《剩餘價值理論》的例子說,就是:它把握的是“剩餘價值——各種收入”的整全認識。這就把經濟認識和唯物史觀的批判有機結合了起來。方法論意蘊是:堅持由歷史生產認識...
迄今為止,《資本論》邏輯研究的成果是非常豐富的。該內容可總括為一句話:馬克思在構思《資本論》的邏輯時,所依據的理論和方法論原則是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表明馬克思的航程乃是“歷史”到“邏輯”,再到“歷史”。它的內在的方法、邏輯和工作話語是“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這是中華條件下的馬克思的“...
運用的邏輯和方法是“現象發生學”。據此而論,《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也是關於資本主義公式的“是什麼”研究的。 《資本論》所運用的歷史唯物主義發生學的“第三義”,即現象發生學。我們在這裡再回憶一下《資本論》首篇邏輯:物對事、自然物對社會物的轉換,事的發展,以及事的發展下的社會物(規定)。首章邏輯是...
馬克思的《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及馬克思若干篇民族學筆記(見荷蘭L.克拉德的《卡爾·馬克思民族學筆記》)是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的光輝論著。恩格斯發現了馬克思對摩爾根著作的十分詳細的摘錄,寫信給德國K.考茨基說:“摩爾根在他自己的研究領域內獨立地重新發現了馬克思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並且最後還對現代社會提出...
普列漢諾夫在成立“勞動解放社”期間寫了一系列反對民粹派、伯恩施坦主義以及俄國經濟派、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優秀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是《社會主義和政治鬥爭》(1883年)、《我們的意見分歧》(1885年)、《論一元論歷史觀的發展》(1885年)、《唯物主義史論叢》(1886年)、《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1898年)等等。...
他用杜威的“自然主義的經驗主義”和多元歷史觀混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把社會歷史的發展更多的看作是人的主觀意志的決定和創造,而忽視或者可以說是無視客觀條件的決定性這一前提。他用杜威的工具主義混同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和反映論,把革命理論看做是實現人的目的、滿足人的需求的隨心所欲的手段,進而把捍衛...
”[3] “歷史觀點,就是要以唯物史觀來分析作品。美學觀點,一方面檢驗一下作品藝術描寫的真實性問題,另一方面就是要檢驗一下作者是否運用了忠實於現實的現實主義藝術方法。[4]“用歷史的觀點來衡量作品,即歷史的批評。歷史的批評是歷史的具體的批評,其哲學方法論是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論是對具體問題進行...
翻譯論著——《唯物主義》(1954年?出版),《什麼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羅森塔爾著,1956年出版),列寧有關政治經濟學論文13篇(1955年出版),《紀念列寧誕生八十五周年論文集》(1956年),《偉大的蘇聯》(1956年),《走向社會主義的羅馬尼亞》(1956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而鬥爭的歷史》(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