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卡斯蒂利亞一詞意為城堡之地,在公元800年左右開始使用,當時指的是當代
布爾戈斯省最北部坎塔布連山腳下的一小塊地方,9世紀中葉,卡斯蒂利亞有所擴展,但仍然是一些小的分散的小縣郡的集合體,各縣郡的統治者由
阿斯圖里亞斯王國和
萊昂王國指派,直到卡斯蒂利亞第一代伯爵
費爾南·岡薩雷斯統一全卡斯蒂利亞為止。岡薩雷斯設此地為其家族世襲領地,從而開始在萊昂國王的統治下保有一定的自治權。當時卡斯蒂利亞把首都定在
布爾戈斯(Burgos),後來向南邊摩爾人領土擴張,在
加西亞·費爾南德斯和
桑喬·加西亞兩伯爵時代,卡斯蒂利亞的領土擴張到都
羅河,首都又遷至巴利阿多利德。當時萊昂國王名義上對卡斯蒂利亞仍享有宗主權,但與之屢屢交惡。
納瓦拉王國的
桑喬大帝之母為卡斯蒂利亞人,1029年他將
卡斯蒂利亞從
萊昂王國中獨立出來。1035年桑喬大帝鄰終時將此地封於次子,即第一代卡斯蒂利亞國王
費爾南多一世。1037年,費爾南多一世吞併了
萊昂王國,當他1065年去世後,他的5個兒子分管了他的領地,之後其次子
桑喬二世重新統一王國。1072年,桑喬二世死去,其四弟
阿方索六世繼位,從這時起到1157年萊昂和卡斯蒂利亞共奉一主。在1085年,卡斯蒂利亞攻下
托萊多後把它改名為
新卡斯蒂利亞。但第二年就遭到穆斯林反攻而大敗。1157年
阿方索七世死後萊昂和卡斯蒂利亞分離,1188年
阿方索八世只能滿足對萊昂名義上的宗主權。這樣就削弱了對穆斯林的鬥爭。1212年的納瓦斯德托洛薩戰役(Las Navas de Tolosa)宣告了摩爾人失去了在南部大部分地區的統治。1230 年,卡斯蒂利亞統一了萊昂。在接下來的十年里,卡斯蒂利亞又相繼攻下
科爾多瓦(1236年)、
穆爾西亞(1243年)和
塞維亞(1248年)。將南部疆界推進至
大西洋沿岸,確立了在西班牙的政治霸權。其子
阿方索十世統治時期(1252~1284),卡斯蒂利亞王國政治上進展不大 ,但在科學、文化上卻有很大的發展,編成了《卡斯蒂利亞法典》(又稱《七章法典》)。這時西方各國普遍把卡斯蒂利亞宮廷和西班牙視為一體,1385年在武力吞併
葡萄牙未果,從1460年3月6日開始,
加那利群島也歸卡斯蒂利亞所有。
1412年,卡斯蒂利亞親王費爾南多登上阿拉貢王位,部分原因是卡斯蒂利亞給予該國的經濟支持和政治壓力,1469年,阿拉貢王國的
費爾南多二世與卡斯蒂利亞的
伊莎貝爾一世結婚,其後兩人通過
卡斯蒂利亞王位繼承戰爭排除了葡萄牙人的干預,並使這兩個王國成為共主邦聯。它們的聯合使西班牙最終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實體。1492年征服了
格拉納達,1512年,納瓦拉王國的西班牙部分為卡斯蒂利亞合併,最終形成現代統一西班牙的圖形。1516年卡斯蒂利亞女王胡
安娜和王夫
腓力一世的兒子查理(西班牙文名:卡洛斯)以拉斯塔馬拉家族的外孫資格繼承卡斯蒂利亞、萊昂、阿拉貢、華格納等國的王位,是為
卡洛斯一世,建立了歐洲最早的統一中央王權的共主聯邦的國家。1837年
伊莎貝爾二世女王在通過君主立憲的法案之後將其正式合併為一個國家,決定用西班牙一詞“Espana”(n上邊有波浪形音標發音類似“釀”,腓尼基語,意為“野兔”)命名,自此結束了歷經300多年的共主聯邦模式。 一般認為卡斯蒂利亞的領土大致是由當代西班牙的
坎塔布里亞、
卡斯蒂利亞-萊昂(Castile-Leon)、卡斯蒂利亞-拉曼查和
馬德里這幾個自治區組成。 卡斯蒂利亞文化是西班牙的主體文化。由於它對西班牙各地文化的兼容並蓄,反而顯得自己的特點不明顯。卡斯蒂利亞的語言逐漸成為西班牙的首要語言,它被稱為 Castellano(卡斯蒂利亞語)。中文中通常說的西班牙語也是這個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