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冬磊,男,1982年8月生,博士,現任任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卡冬磊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新聞學
- 任職院校:南京大學
人物經歷,研究領域,主要課程,學術成果,科研項目,出版專著,發表論文,所獲獎勵,
人物經歷
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碩士,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2007年6月起,任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科研秘書、講師、副教授。2016年12月起,任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5年3月至4月,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系訪問學者;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訪問學者。
研究領域
新聞傳播思想史、報紙與民族國家、新媒介與人際關係
研究議題
1.傳播媒介與二十世紀中國的日常政治
2.近代中國報刊閱讀史(1840-1919)
3.多元視野中的“傳播”
4. 媒介、時間與空間
主要課程
本科:傳播學概論、跨文化傳播
碩士:新聞思想史、客群研究、新聞傳播學質化研究方法
南大-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近代中國的新聞與社會
學術成果
科研項目
1.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近代報刊閱讀史及其史料庫建設(1815-1919)”(主持人,進行中)
2.2015年農業部軟科學項目“新媒體時代農產品的品牌塑造與傳播策略”(主持人,結項)
3.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閱讀公眾的興起:晚清報刊閱讀史研究(1894-1911)”(主持人,結項)
出版專著
《古典心靈的現實轉向:晚清報刊閱讀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發表論文
除標註外均為獨立作者
1. 《「中國」的一年:新聞、閱讀與民族-國家在日常的興起(1894-1895)》,《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待刊。
2.《五四運動在鄉村:傳播、動員與民族主義》,《二十一世紀》(香港),2019年4月, 頁90-102。
3.《中西映照的開始:晚清新聞紙閱讀中的“社會比較”》,《編輯之友》,2019年第4期,第98-104頁。
4.《路上無風景:城市「移動空間」中的交流》,《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2019年1月,頁29-54。
5.《“打探”西方:新聞紙在官場的初興(1850-1870)》,《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年第1期,第114-125頁。
6.《林則徐去廣州:19世紀中國傳播網路的一個片段》,《國際新聞界》,2018年第11期,第6-21頁。
7.《開眼看「中國」:從澳門新聞紙發現世界、國家與自我》,《二十一世紀》(香港),2018年2月,頁51-64。
8.《可見的共同體——報紙與民族國家的另一種敘述》,《國際新聞界》,2017年第12期,第34-52頁。
9.《傳播思想史的“兩條河流”》,《國際新聞界》,2016年第8期,第6-17頁。
10.《現代性之前的交往:阿倫特思想的另一個側影》,《中國圖書評論》,2015年第6期,第44-49頁。
11.《古騰堡的人馬在十九世紀的中國:深描和隱喻——評蘇精著〈鑄以代刻:傳教士與近代中文印刷變局〉》,《新聞學研究》(台灣),2015年4月,頁271-280。
12.《識「時務」者為俊傑:晚清知識轉型與中國近代報刊的興起》,《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2015年4月,頁209-233。
13.《從報刊史到報刊閱讀史: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視角》,《國際新聞界》,2015年第1期,第157-165頁。
14.《古典心靈的現實轉向:上海新聞紙與中國現代性的發生(1894-1895)》,《二十一世紀》(香港),2014年6月,頁68-81。
15.《社會世界的更新:新聞與現代性的發生》,《國際新聞界》,2014年第2期,第103-114頁。
16.《「活人」辦報及其歷史書寫:評李金銓著〈報人報國: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讀法〉》,《二十一世紀》(香港),2014年2月,頁125-133。
17.《現實主義的匱乏:1894年前中國讀書人的閱讀與生活》,《河南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第22-31頁。
18.《報紙閱讀與晚清讀書人「國家」意識的形成》,《二十一世紀》(香港),2013年8月,頁25-34。
19.《在中國發現公眾:報刊與晚清閱讀公眾的形成》,《傳播與管理研究》(台灣),2013年1月,頁53-82。
20.《為印刷辯護:機印本取代手抄書的歷史意義——評愛森斯坦著〈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傳播文化》(台灣),2012年10月,頁137-144。
21.《自由的抗爭:從新聞專業主義到公共新聞業》,《國際新聞界》,2012年第5期,第21-25頁。
22.《大陸傳播知識的生產:一項參與觀察式的個案分析》,《玄奘大學資訊傳播學報》(台灣),2010年7月,頁23-46。
23.《再論媒介時間:電子媒介時間觀之存在、影響與反思》,《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年第1期,第50-55頁。
24.《從儀式到消費:大眾傳媒與節日意義之生產》,《國際新聞界》,2009年第7期,第21-25頁。
25.《媒介時間之「內化」:電子媒介社會時間紀律的形成》,《傳播與管理研究》(台灣),2009年1月,頁79-110。
26.《新十字路口:傳播研究中的時間概念及其可能》,《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年第7期,第48-55頁。
27.《膚淺的縱深:媒介時間之社會影響》,《資訊社會研究》(台灣),2008年1月,頁101-132。
28.《媒介時間的來臨:電子傳播媒介的時間想像》,《新聞學研究》(台灣),2007年1月(作者為卞冬磊、張紅軍),頁101-140。
29.《媒介時間的來臨:對傳播媒介塑造的時間觀念起源、形成與特徵的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年第1期(作者為卞冬磊、張稀穎),第32-44頁。
30.《轉型期大眾傳媒報導和大學形象關係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年第2期(作者為卞冬磊、張稀穎),第68-71頁。
所獲獎勵
首屆(2015)新聞傳播學國家級學會獎“優秀學術獎”三等獎;
南京師範大學“青藍工程”(2016)優秀青年骨幹教師;
第三屆(2016)“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著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