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貢獻
開設主要課程:
傳播學概論,中國新聞思想史,近代中國的新聞與社會,跨文化傳播,客群研究
主持和參與科研項目:
1、2020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電子媒介與現代人境況研究”(主持人,進行中)
2、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近代報刊閱讀史及其史料庫建設(1815-1919)”(主持人,結項)
3、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閱讀公眾的興起:晚清報刊閱讀史研究(1894-1911)”(主持人,結項)
出版專著:
發表論文:
除標明外均為獨立作者
《從江南到京師:主流政治、精英讀者和〈申報〉的全國化》,《新聞與傳播研究(1872-1879)》,2021年9月,第93-107頁。
《成員無數:一份馬克思主義刊物的欄目設定與群體邏輯》,《國際新聞界》,2021年7月,第43-58頁。
《遺忘與重建:作為“傳播”的“交通”》,《新聞大學》,2021年1月,第36-47頁。
《中國的一年:新聞、閱讀與民族國家在日常的興起(1894-1895)》,《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2020年4月,第52期,第87–115頁。
《偉大的情感:近代報刊的“祖國”話語與意義爭奪(1902-1927)》,《新聞與傳播研究》,2020年第1期,第97-109頁。
《線上社會世界的興起:以“自我”概念探究“社交”媒體》,《新聞記者》,2019年第10期,第31-40頁。
《“世界”的陰影:報紙閱讀與晚清的國家想像(1898-1911)》,《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年第4期,第25-32頁。
《為致用而讀:新聞紙在晚清官場的興起(1861-1890)》,《新聞大學》,2019年第5期,第46-57頁。
《五四運動在鄉村:傳播、動員與民族主義》,《二十一世紀》(香港),2019年4月,第90-102頁。
《中西映照的開始:晚清新聞紙閱讀中的“社會比較”》,《編輯之友》,2019年第4期,第98-104頁。
《路上無風景:城市“移動空間”中的交流》,《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2019年1月,第29-54頁。
《“打探”西方:新聞紙在晚清官場的初興(1850-1870)》,《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年第1期,第114-125頁。
《林則徐去廣州:19世紀中國傳播網路的一個片段》,《國際新聞界》,2018年第11期,第6-21頁。
《開眼看中國:從澳門新聞紙發現世界、國家與自我》,《二十一世紀》(香港),2018年2月。
《可見的共同體——報紙與民族國家的另一種敘述》,《國際新聞界》,2017年12月。
《傳播思想史的“兩條河流”》,《國際新聞界》,2016年8月。
《現代性之前的交往:阿倫特思想的另一個側影》,《
中國圖書評論》,2015年6月。
《古騰堡的人馬在十九世紀的中國:深描和隱喻——評蘇精著〈鑄以代刻:傳教士與近代中文印刷變局〉》,《新聞學研究》(台灣),2015年4月。
《識“時務”者為俊傑:晚清知識轉型與中國近代報刊的興起》,《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2015年2月。
《從報刊史到報刊閱讀史: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視角》,《國際新聞界》,2015年第1期。
《古典心靈的現實轉向:上海新聞紙與中國現代性的發生(1894-1895)》,《二十一世紀》(香港),2014年6月。
《社會世界的更新:新聞與現代性的發生》,《國際新聞界》,2014年第2期。
《“活人”辦報及其歷史書寫:評李金銓著〈報人報國:中國新聞史的另一種讀法〉》,《二十一世紀》(香港),2014年2月。
《現實主義的匱乏:1894年前中國讀書人的閱讀與生活》,《
河南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報紙閱讀與晚清讀書人國家意識的形成》,《二十一世紀》(香港),2013年8月。
《在中國發現公眾:報刊與晚清閱讀公眾的形成》,《傳播與管理研究》(台灣),2013年1月。
《為印刷辯護:機印本取代手抄書的歷史意義——評愛森斯坦著〈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傳播文化》(台灣),2012年10月。
《自由的抗爭:從新聞專業主義到公共新聞業》,《國際新聞界》,2012年第5期。
《大陸傳播知識的生產:一項參與觀察式的個案分析》,《玄奘大學資訊傳播學報》(台灣),2010年7月。
《再論媒介時間:電子媒介時間觀之存在、影響與反思》,《
新聞與傳播研究》,2010年第1期。
《從儀式到消費:大眾傳媒與節日意義之生產》,《國際新聞界》,2009年第7期。
《媒介時間之內化:電子媒介社會時間紀律的形成》,《傳播與管理研究》(台灣),2009年1月。
《新十字路口:傳播研究中的時間概念及其可能》,《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年第7期。
《膚淺的縱深:媒介時間之社會影響》,《資訊社會研究》(台灣),2008年1月。
《媒介時間的來臨:電子傳播媒介的時間想像》,《新聞學研究》(台灣),2007年1月(作者為卞冬磊、張紅軍)。
《媒介時間的來臨:對傳播媒介塑造的時間觀念起源、形成與特徵的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年第1期(作者為卞冬磊、張稀穎)。
《轉型期大眾傳媒報導和大學形象關係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05年第2期(作者為卞冬磊、張稀穎)。
《直面報紙星期日冷清》,《傳媒觀察》,2003年10月。
獲獎記錄
第三屆(2016)“全國新聞學青年學者優秀學術成果”著作獎。
出版圖書
作者名稱:卞冬磊
作者類型:
作者時間:2015年12月
本書認為閱讀報刊將讀書人從立足朝廷、關心實際事務與耳聞目染的現實中,轉到以國家為主體、忽略實際功用、超越個人聞見的政治現實。這種所謂“無用的政治現實主義”,恰是現代意識發生的搖籃。所以,本書運用“閱讀史”的方法,以數十位晚清讀書人的日記為史料,根據“社會世界”理論安排行文框架,試圖從“人”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