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觀雅制:《文心雕龍》導引是20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觀雅制:《文心雕龍》導引
- 作者:李建中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 ISBN:9787100230049
博觀雅制:《文心雕龍》導引是20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
博觀雅制:《文心雕龍》導引是20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文不是雕蟲小技,而是雕龍之術。本書立足通識教育理念,從思想、文本和方法三個維度呈現《文心雕龍》的文論精髓和博雅精神。前面三...
博觀”與“六觀”三 觀文者披文以入情 第十九講 “文德”論:《程器》一 豈曰文士,必其玷歟?二 蓋士之登庸,以成務為用 三 身挫憑乎道勝 四 名儒之與險士,固殊心焉 作者簡介 周興陸,復旦大學中文系、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文學批評史、《文心雕龍》的教學與研究。
《文心雕龍讀本·上篇》是2007年文史哲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勰。作者簡介 劉勰,字彥和,東莞莒人,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他的生卒年已不可考,大約生活於五世紀後期至六世紀初的齊梁之際。早孤,家貧,一生不婚娶,依定林寺僧佑十餘年,博覽經籍,精通佛理,曾參加整理佛經的工作。梁以後曾任記室、...
《知音》是《文心雕龍》的第四十八篇,論述如何進行文學批評,是劉勰批評論方面比較集中的一個專篇。《知音》是我國古代第一篇比較系統的文學批評論,相當全面地論述了文學批評的態度、特點、方法和文學批評的基本原理,並涉及文學批評與創作的關係和文學欣賞等問題。但這些問題本篇都講的比較簡略,還須聯繫全書有關...
宋齊文學 四 文學與時世 第十八講 文學鑑賞論:《知音》一 知音其難哉!二 “博觀”與“六觀”三 觀文者披文以入情 第十九講 “文德”論:《程器》一 豈曰文士,必其玷歟?二 蓋士之登庸,以成務為用 三 身挫憑乎道勝 四 名儒之與險士,固殊心焉 結 語 《文心雕龍》研究須返本以開新 ...
博觀圓照 中國古代文論術語。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強調批評者要有廣泛的閱歷、深入的體會、認真的鑑別態度,才能做出整體性的準確判斷。是文學批評的基本方法。
第四單元文心雕龍——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 第一節文之為德五行之秀 第二節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第三節思理為妙神居胸臆 第四節文附質也質待文也 第五節務先博觀先標六觀 第六節三寸之舌勝百萬兵 第七節詩文弘奧包韞六義 第八節文辭準確風骨並存 第九節文章關鍵思想樞紐 第十節誇飾在用奢而無玷 ...
結語 中國文論的本質是“大文學觀” / 中國文論的主要特徵 / “文以載道”的古今演變 /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周興陸,復旦大學中文系、語文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文心雕龍》學會理事、《儒林外史》學會副會長。
·一個從玄學向美學轉化的論題——論“言意之辨”對《文心雕龍》的影響(署名:吳觀瀾)《學術研究》1987年第1期 ·從破體為文看古人審美的價值取向 《學術研究》1989年第5期 (收入林有能等主編:《審美文化:從形而上研究到範疇拓展》,商務印書館2015年3月)·古典風格學的形成及特點 《學術研究》1991...
南朝·劉勰《文心雕龍·事類》:觀夫屈宋屬篇,號依詩人,雖引古事,而莫取舊辭。唯賈誼《鵩賦》,始用鶡冠之說;相如《上林》,撮引李斯之書,此萬分之一會也。及揚雄《百官箴》,頗酌於《詩》《書》;劉歆《遂初賦》,歷敘於紀傳;漸漸綜采矣。至於崔班張蔡,遂捃摭經史,華實布濩,因書立功,...
推義窮類,靡不博觀;光潤嘉美,世宗其言。 這在語言的運用上雖然有如劉勰《文心雕龍·雜文》所評的 會清要之工 ,但平心而論,在總體藝術上既沒有創新,在思想觀念上也愈顯相對枚乘的偏狹和倒退,因此價值並不高。另外,傅毅更向上襲祖宋玉《高唐賦》、《神女賦》的形式,創作了《舞賦》。這倒是一篇在...
劉勰《文心雕龍·知音》有云:「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先博觀」。廖德良即拜文革之賜,使其工藝立基於博觀,並在陳可駱、林天泉兩位前輩指點下,所以治鈕能兼容並蓄,汲取西門派與東門派之長。東門派講究雕工精巧,重視外觀;西門派追求拙趣盎然,捕捉神韻。廖德良面對傳統的保守...
許凌雲提出,劉知幾繼承了孔子、司馬遷以來的優良史學傳統,繼承了揚雄、桓譚、王充以來的批判哲學的戰鬥風格,也繼承了前人著作,尤其是王充《論衡》和劉勰《文心雕龍》的撰述形式,寫出了《史通》。許文重點分析了司馬遷繼《春秋》之業思想和所開創的通史家的道路、王充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和懷疑批判精神、劉勰的史學...
《清人文集與筆記〈史記〉評論資料類編與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項目2011年)主要著作 《〈史記〉與中國史學傳統》,重慶出版社,2004年。《愛情與俠義的傾訴——說傳奇》,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1年。主要論文 1《博觀 入情 見異——讀〈文心雕龍·知音〉札記》,《新疆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 2《...
美國Macalester College韓福瑞客席講座教授;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客席講座教授。有學術論著《中國詩學縱橫論》《香港文學初探》《壯麗:余光中論》《文心雕龍:體系與套用》《中西新舊的交匯》等,散文集《突然,一朵蓮花》《大灣區敲打樂》等,共約三十種。曾任香港地區作家協會主席、中國文心雕龍學會顧問等。
8. 《兩晉文人與詩僧佚詩存目考》,《百色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9.《論孔廣林散曲中的聖裔身份意識》,《中國文學史的理論維度》,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 10. 《抉微闡幽探求歷史本原 圓融博觀彰顯大家風範――論羅宗強先生〈讀文心雕龍手記〉的學術價值與學術思想》,《學理論》,2009年第1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情采》:“研味《孝》《老》,則知文質附乎性情;詳覽《莊》《韓》,則見華實過乎淫侈。”《梁書·劉之遴傳》:“昔在弱年,乃經研味,一從遺置,迄將五紀。”宋 司馬光 《上體要疏》:“逮至昏夜,又御燈火,研味經史,博觀羣書。”宋 蘇軾 《葉嘉傳》:“ 葉...
《文心雕龍》有《銘箴》篇。【69】 發鳩:發鳩山。位於山西省長治縣境內。《山海經·北山經》中說:“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小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潘尼的詩注重文采,多酬答之作,與潘岳齊名,世稱“二潘”。《隋書·經籍志》輯錄《潘尼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潘太常集》1卷。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以《昭明文選》所載《迎大駕》較著名。人物生平 早年曾被薦於州官,因父年邁,辭職事親。晉武帝太康六年(285年),舉秀才,任太常博士...
我一直以來就認為被稱為才子的都是“博”與“境界”結合的人。劉勰《文心雕龍·知音》中“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任何成功的取得都是在先前做好量的積累的,文學藝術尤其如此。文學藝術的創作就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所謂的厚積就是要學習,保持思維的敏感性,不僅要閱讀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