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與教育

博物館與教育

《博物館與教育》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艾琳·胡珀-格林希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博物館與教育 
  • 作者:[英]艾琳·胡珀-格林希爾
  •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月
  • 頁數:206 頁
  • 定價:50.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2865281
  • 叢書:世界博物館最新發展譯叢
內容簡介
從博物館中你能學到什麼?館藏資源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有什麼積極的作用?怎樣衡量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中的學習呢?本書介紹了在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中學習的方法,以及中國小教師怎樣利用博物館等資源達到課堂效果。本書將帶給你不一樣的博物館教育。 近年來,博物館的概念正在被重新定義,老套的理念正在被顛覆。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在中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藉助館藏資源完成課堂教學內容。那么,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怎么樣的,來自不同地區的學校在藉助博物館方面有什麼不同,該怎樣衡量呢? 本書的研究重點是,開發在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中“衡量學習”的方法,以及三項衡量博物館學習成果和影響的國家性研究項目,解釋了國小教師與國中和高中教師在利用博物館等資源上的不同,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效果。 精彩書評 該譯叢精選國外博物館學術...(展開全部) 從博物館中你能學到什麼?館藏資源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有什麼積極的作用?怎樣衡量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中的學習呢?本書介紹了在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中學習的方法,以及中國小教師怎樣利用博物館等資源達到課堂效果。本書將帶給你不一樣的博物館教育。 近年來,博物館的概念正在被重新定義,老套的理念正在被顛覆。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在中小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藉助館藏資源完成課堂教學內容。那么,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是怎么樣的,來自不同地區的學校在藉助博物館方面有什麼不同,該怎樣衡量呢? 本書的研究重點是,開發在博物館、檔案館和圖書館中“衡量學習”的方法,以及三項衡量博物館學習成果和影響的國家性研究項目,解釋了國小教師與國中和高中教師在利用博物館等資源上的不同,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同效果。 精彩書評 該譯叢精選國外博物館學術專著,涵蓋了國際博物館界在熱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有助於我們準確把握全球博物館發展的動態與趨勢,為我國博物館深入思考自身的升級與轉型提供了更廣闊的國際視野。同時,這套叢書折射了博物館領域中不同的研究思路,促進我們以更多元化的方式解決現代博物館的發展問題。 ——故宮博物院院長 單霽翔 該譯叢內容翔實,設計博物館管理、教育、數位化等領域,有助於我國博物館在自身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對接國際先進理念,提升公眾服務能力,進一步發揮博物館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它向我國博物館界展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成果,為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博物館發展模式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安來順 艾琳·胡珀-格林希爾(Eilean Hooper-Greenhill),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名譽教授,自1980年起,一直在中學、大學、博物館和美術館授課。1996—2002年,任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系主任。著作有《博物館與知識塑造》、《博物館及其觀眾》等。 宋嫻,上海科技館科學傳播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科普聯席會副理事長,教育學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博物館教育、科學傳播方面的研究,在博物館展示策劃及內容製作、教育活動策劃及實施方面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曾參與上海科技館彩虹兒童樂園的更新改造、上海自然博物館展示工程項目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設。在CSSCI核心期刊上發表過十餘篇文章,主持過近十項省部級以上課題,著有《新媒體與博物館發展》、《重構與發展——博物館集群化運營研究》、《博物館與學校的合作機制研究》等專著,並獲得2015年上海市人才發展基金資...(展開全部) 艾琳·胡珀-格林希爾(Eilean Hooper-Greenhill),英國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名譽教授,自1980年起,一直在中學、大學、博物館和美術館授課。1996—2002年,任萊斯特大學博物館學系主任。著作有《博物館與知識塑造》、《博物館及其觀眾》等。 宋嫻,上海科技館科學傳播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科普聯席會副理事長,教育學博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博物館教育、科學傳播方面的研究,在博物館展示策劃及內容製作、教育活動策劃及實施方面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曾參與上海科技館彩虹兒童樂園的更新改造、上海自然博物館展示工程項目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設。在CSSCI核心期刊上發表過十餘篇文章,主持過近十項省部級以上課題,著有《新媒體與博物館發展》、《重構與發展——博物館集群化運營研究》、《博物館與學校的合作機制研究》等專著,並獲得2015年上海市人才發展基金資助,曾榮獲上海科普教育創新獎二等獎,兩次榮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