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樹回族鄉位於閬中市東北部,距城區20公里,東與東河相連,博樹回族鄉美景北與蒼溪縣雲鋒鎮毗鄰,地處偏僻,發展相對滯後。博樹回族鄉屬典型的高山丘陵地形,山高谷深,境內文成山海拔650米,多矽土壤,自然生產條件差,物產貧瘠。鄉境內水電資源豐富,東河繞鄉而過,有羅家灘航電樞紐工程,白河水庫與雲台鄉水庫連成一片,受經濟條件制約,水電利用率不高。全鄉80%的村社和人口地處高山,乾旱季節,民眾仍面臨缺水的嚴峻挑戰,靠天吃水。博樹回族鄉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月溫差和年溫差不大,森林覆蓋率為43%。
基本介紹
經濟發展,農業概況,基礎設施,社會經濟,民生建設,民族習俗,特色產品,
經濟發展
該鄉始終把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增效作為工作目標,全鄉經濟總收入由2001年的1538萬元增長到3500萬元,2006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98元。
產業是發展致富的主體。清真風乾牛肉、風乾羊肉等是該鄉的民族特色產品,鄉黨委、政府通過扶持馬青山、蒲子新、胡大均等大戶建起牛、羊養殖場,帶動發展了肉牛、山羊養殖大戶23戶。在這些大戶的示範下,全鄉有170戶農戶改圈近4000平方米,戶均年出欄肉牛3頭以上或肉羊15隻以上,形成了團結、文成等4個畜牧養殖基地村,就地解決了清真風乾牛肉、風乾羊肉特色產品的原料供應。在此基礎上,該鄉打好民族牌,按伊斯蘭教規屠宰牛羊,保持回民醃製加工技術特色,培育出了“雲山”、“偉志”兩個風乾牛肉品牌和3戶加工企業,年加工牛羊肉系列食品近10萬袋,銷售收入達100餘萬元。
農業概況
全鄉糧食主產小麥、玉米、水稻,年產小麥1200噸、水稻1576噸、玉米1100噸;農副產品以水果、花生、蠶桑為主,年產值100萬元;畜牧業以牛、羊、小家禽為主,牛年出欄1200頭,羊出欄7200頭,小家禽120000隻。近幾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按照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的思路,立足一村一業、一社一品,大力發展橙、柚和梨,擴大花生種植面積。在調整農業產業的同時,搞好農村勞務輸出,年勞務輸出3000人,勞務收入650萬;2004年全鄉人均純收入2166元,低於閬中市平均水平近300元。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方面,全鄉多渠道爭取資金,有效利用省“兩項”資金項目、秦巴項目、 生態項目等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完成中、低產田土改造1300畝,新修塘堰6口,新建蓄水池600口,新打人工井200眼,新建簡易供水站5處,新建排灌渠5000米,整治大中小水利病患工程80處,新增灌面500畝,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里,新修沼氣池160口,完成場鎮400米街道硬化,建設省道302線2公里路基工程。投資800萬元的文博油路改建工程已於9月份正式啟動,計畫6月份鋪油通車。文博油路的建成將為博樹回族鄉的經濟騰飛注入新的活力。引進業主投資60萬元接通到村廣播電視光纜。對荒山地實施業主開發,引進資金50萬元,建成頁岩磚廠一座。但全鄉仍有5個村的公路無法有效通行,1000餘米場鎮街道急需硬化。
社會經濟
全鄉累計投入“普九”資金100萬元,新建校舍3500平方米, 辦學規模明顯提高。鄉村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初保、傳染病防控能力有所增強;計畫生育率100%,實現了人口負增長。籌資60萬元,貫通鄉到村廣播電視光纜傳輸,覆蓋8個村,32個合作社。民政工作紮實有效,確保優撫、低保、定補的按時發放,特困戶能得到及時救助。投資32萬元架通了文博通訊光纜,現裝機容量750部;投資80萬元,建成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通訊塔。
民生建設
博樹回族鄉境內回漢雜居,回族主要居住在團結村和清真村等五個村,全鄉共建基層黨組12個,其中農村支部8個,實有中共黨員337人:其中女黨員65、回族黨員55人。全鄉回漢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和睦相處,多年來未出現過民族之間的糾紛,團結一家,意氣風發奔小康。
民族習俗
座落在鄉鼓鑼半山腰的回民聖地——清真寺,古樸清幽,在青山綠樹的掩映下,更顯出莊嚴肅穆的氣氛。該清真寺建於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距今已有264年的歷史。它是全鄉回民的重要活動場所。每年伊斯蘭教曆十月一日的開齋節,十二月十日的占爾邦節,三月十二月的聖紀節,由阿訇率領廣大穆斯林同胞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有時宗教儀式完畢還要宰牛羊聚餐祝賀。
回族人視《古蘭經》為“聖訓”,這是他們的行為法則,他們有五大信仰(即信安拉、信天仙、信經典、信使者、信末日審判和死後復活),講究五功(即念、禮、齋、課、朝)。回族人特別講究清潔衛生,如象上廁所不用便紙而用水洗,不吃死亡的動物,不吃動物的血等。回族人生活簡樸清淡,不食豬肉,以牛羊肉類為主,清真食品成為特色產品。回族人個性耿直,“遇事讓三分”是穆斯林人的優良傳統,但若“讓三分”而仍不領情,那就“捨命不讓人”。
回族青年男女到婚嫁年齡後,先請介紹人(媒人)介紹,雙方見面同意後就算訂婚。到結婚前男方向女方下聘禮。回族人不崇拜佛,婚前不抽籤算命、不合八字等,因為這被看作是對回族宗教信仰的褻瀆。只有遵守這些的青年男女才能到清真寺舉行婚禮。在清真寺舉行婚禮,請阿訇作主婚人,阿訇念“伊扎木”(音)(相當於證婚詞),有3——5人在場證婚就算正式結婚(當然,從法律上講,到政府領取了結婚證才算正式結婚)。新婚夫婦不拜天地,只拜父母、拜“真主”,祈求“真主”認同他們是正式夫妻。婚禮完畢再迎親到家。回族人的迎親隊伍不搞吹吹打打,不燃放鞭炮(他們認為是一種浪費)。打“柏樹皮”火把(後來演變成馬燈,意為男方是打著燈籠火把去接的女方)是回族人迎親隊伍中特別壯觀的景象。迎親打火把有“明燈高照”的意思,主張紅紅火火,認為黑燈瞎火是極不光彩的。
回族人喪葬講究一切從簡。他們主張“早死晚埋,晚死早埋”(早上死了下午埋葬,下午死了第二天早上埋葬),人死後不停放,不穿衣服,女裹42尺白布,男裹38尺白布,石料做棺材,無底,體現“人死入泥”、“入土為安”,念經人念《古蘭經》中的相關部分,送亡人講究“洗(亡人在入土前要找三人從頭洗到腳,回族人叫洗邁體)、穿(給亡者穿上由老師傅當場撕扯的白布衣服)、賀(由念經人主持念經,後人跪著聽經)、葬(亡者下葬),亡者安葬後一般由念經人每天早晨或下午給亡者念經(意為超度亡靈,顫悔亡者生前所做的錯事),一直要念夠四十天。
特色產品
博樹場上的回民風味濃厚的傳統名特產品“偉子牛肉”、“雲山風乾牛肉”可以和閬中的“張飛乾牛”、“華珍乾牛肉”相媲美,乾牛肉干而不硬,潤而不軟,紅潤鮮亮,味道鮮美,鹹淡適宜,回味無究。“牛肉臊子麵”熱而不燙,溫而不涼,麻辣鮮香,餘味悠長,四季適宜,老少喜愛。每到年關節氣,產品供不應求,深受顧客喜歡。回族特色食品油饗,用麵粉、白糖、雞蛋、芝麻、菜油為原料,採用傳統手工做成,經油炸後,外脆內酥,吃起來爽口舒心,風味獨特,是回族人待客的神聖禮品,每逢喪、新年佳節之際,回族人就做油饗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