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南陽市第四中學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市中心位置。西側有歷史上保存最完好的
南陽府衙。
南陽市簡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
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
南陽又有“
南都”、“
帝鄉”之稱。歷史上,南陽是古
絲綢之路的源頭之一;漢代時期,南陽是全國最大的冶鐵中心,現有
宛城冶鐵遺址;
東漢時期曾作為陪都。“
科聖”張衡、“商聖”
范蠡、“智聖”
諸葛亮、“
醫聖”
張仲景、“謀聖”姜子牙等歷史名人多是出自或發跡於這裡;因此地是東漢光武帝劉秀髮跡之所,故南陽又有“南都”、“帝鄉”之稱。
人才培養
學校堅持“追求平等、進步、創新”的治學理念,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子成為社會的棟樑。
著力打造名師團隊
學校遵循“開拓創新,不屈不撓”的校訓,發揚“決不低頭,不卑不亢”的女中精神,自辦校之日起,該校就致力於為學生打造一支名師團隊。
隨著高水平教師隊伍的組建,為進一步提升青年教師的工作能力,他們積極開展“青藍工程”,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與兄弟學校進行對接和交流。同時,學校把教師競比貫穿到日常的工作中去,有效拓展了教師綜合素質和團隊意識的培養。截止2020年9月,學校在崗教師173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32人,省、市骨幹教師68人,市區級優秀教師56人,98人次獲省、市、區級優質課一、二等獎,25項省市級課題結項。
創新“三位一體”德育模式
四中注重德育教育與學科教育相融合,在努力構建滲透愛國主義、傳統道德教育、傳統文化教育的德育新模式的同時,通過開辦班主任論壇,創辦家委會工作室,大力開展志願服務,實現了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教育體系。
學校充分利用厚重的歷史底蘊和所處古宛城豐富的歷史資源,打造四中的德育特色,創新成立學雷鋒志願服務社、紅色基因踐行團、古城文化宣講社、生態文明科普團等特色社團,通過開展志願服務、重走本土紅色教育基地等活動,引導學生體悟家鄉歷史文化,使學生對家鄉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升華家國情懷,養成責任擔當、合作學習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學生鋪就多元成才之路
為進一步提高升學率,學校依據自身特點,在努力提升學生文化課成績的同時,整合校內專業團隊,大力發展特長教育,開設美術、音樂、體育等特長專業教學,為每一個學生考上大學積極創造條件。這些年來,學校為高校輸送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藝術人才,備受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稱讚,特長生教育逐漸成為該校的一大亮點。令人欣喜的是,2020年高考,四中在當年初升高招生第三批錄取的背景下,低進高出,藝術一本上線63人。這些優秀考生圓夢
華中師範大學、鄭州大學、
河南師範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等高校,創造了該校高考新的輝煌。
四中歷史
1926年3月,南陽有識之士
楊鶴汀、許靜山、許文園等籌建了私立南陽女子中學,校址在老員店(俗稱老鹽店),有學生十八名。到1930年不光宛屬十三縣的女防來此上學,就連湖北
光華縣的女孩子也來此報考學習,學生達300多人,當時的考試科目只有國文、數學兩科。
抗日戰爭時期,女中先遷
南召縣柳青店柳村,再遷南陽縣石橋鎮夏村,抗日戰爭勝利後又遷回老校址——市老員店。1948年秋冬之交,南陽將解放,部分師生被迫南逃,女中停辦。1949年11月4日南陽解放,在南陽地委的直接關懷下,辦起了省立南陽女子中學。1955年秋,以南陽縣立第七中學的校名招收兩個男女混合班,附設在省立女子中學國中部。1956年秋,省立女中的高國中分辦,高中遷出,國中部留原校和
南陽縣七國中、私立豫陽中學、南陽一、二高中的國中班合併,命名為南陽縣第七初級中學。1962年秋,縣市分治,南陽縣第七初級中學更名為南陽市第二初級中學,在1968年(文革中);南陽煙廠“
工宣隊”進駐學校,南陽市二國中又改稱南陽市煙廠“
五七”幹校。1971年二國中增設高中班,
學制改為高、國中合併為四年的完全中學,更名為南陽市第四中學。1994年7月,南陽撤地設市,為南陽經濟騰飛、社會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南陽市新分出
宛城區、
臥龍區。1995年7月起,南陽市四中隸屬宛城區教委,高國中在校學生共24班,高中6班,國中18班。1995年7月,經市教委批准,南陽市四中高中部改為南陽市女子職業學校,直接招收職專學生,發
職業中專畢業證,學制三年,每屆招收旅遊專業1個班,學生50人,商業服務專業一個班,學生50人,原高中部二三年級學生併到三中就讀。1996年9月起,招收
旅遊專業、服裝專業各1個班,共100名學生,學制三年。1999年,職專部繼續招收旅遊、服務專業各1個班的學生,國中部設立18個班,職專部設6個班,全校總計24個班規模。2000年9月,高中部恢復招生,四班規模,學生320人。
學校規模
學校占地57.8畝,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幽雅,擁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學生公寓、餐廳、綜合樓和教師住宅樓等,總建築面積達3萬平方米。在校學生1300人,在崗教職工110人,共有高中級教師54人,本科學歷63人,省市級骨幹教師35人。
國際交流
2012年4月4日,挪威親友團參觀南陽市四中。 重點訪問了當年挪威傳教士在我市的活動遺蹟(南陽基督教堂、南陽市四中)。原南陽德育女子國小(後發展為南陽市四中)首任校長挪威女教士孟慕貞的後人及家屬隨團來訪。
相關資料: 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挪威傳教士在湖北
老河口建立傳教中心,當年從老河口派教士,來南陽傳教,初在察院街(今民主街)租房開設教堂,以後購買四隅口(今和平街與聯合街交叉口)房宅1處,修建教堂。 清宣統二年(1910年),在四隅口東側創辦德育女子國小(即現南陽市四中),校長為挪威女教士孟慕貞,教員2人,招生40名。以後又在四隅口南開辦
三育國小(男子),校長鄭明道,挪威教士何維義具體負責。兩校學生不論信教與否,聖經為必修課,成績優良者,由教會保送老河口教會育英師範或育英中學免費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