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玉雕,品種劃分,玉石優劣,玉石研究,烙畫,烙畫起源,烙畫重現,出師表,南陽武侯祠,岳飛《出師表》,
簡介
南陽三寶,分別指的是:玉雕、烙畫、《出師表》。“南陽三寶”是熱情好客的南陽人民饋贈外地親戚好友的貴重禮物。
玉雕
獨山玉(南陽玉)產於河南南陽的獨山,也稱“南陽玉”或“河南玉”,亦稱“獨玉”。獨山玉由於色澤鮮艷、透明度好等優點,躋身“中國四大名玉”之列。高檔獨玉的翠綠色的品種,與緬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陽翡翠”之譽。一般獨玉主要用於雕琢各種陳設件以及手鐲、戒指、項鍊等飾物。
品種劃分
獨山玉是一種多色玉石,按顏色可分為八個品種。由於所含有色礦物和多種色素離子,使獨山玉的顏色複雜和變化多端。其中50%以上為雜色玉,30%為綠色玉,10%為白色玉。玉石成分中含鉻時呈綠或翠綠色;含釩時呈黃色;同時含鐵,錳,銅時,呈淡紅色;同時含鈦,鐵,錳,鎳,鈷,鋅,錫時,多呈紫色等。①綠獨山玉:綠至翠綠色,包括綠色、灰綠色、藍綠色、黃綠色,常與白色獨玉相伴,顏色分布不均,多呈不規則帶狀、絲狀或團塊狀分布。質地細膩,近似翡翠,具有玻璃光澤,透明至半透明表現不一,其中半透明的藍綠色獨玉為獨山玉的最佳品種,在商業上亦有人稱之為“天藍玉”,或“南陽翠玉”。在礦山開採過程中,這種優質品種產量逐漸減少。而大多為灰綠色的不透明的綠獨玉。② 紅獨山玉:又稱“芙蓉玉”。常表現為粉紅色或芙蓉色,深淺不一,一般為微透明至不透明,質地細膩,光澤好,與白獨玉呈過渡關係。此類玉石的含量少於5%。③ 白獨山玉:總體為白色,乳白色,質地細膩,具有油脂般的光澤,常為半透明至微透明或不透明,依據透明度和質地的不同又有透水白、油白、乾白三種稱謂,其中以透水白為最佳,白獨玉約占整個獨山玉的10%。④ 紫獨山玉:色呈暗紫色,質地細膩,堅硬緻密,玻璃光澤,透明度較差。俗稱有亮棕玉、醬紫玉、棕玉、紫斑玉、棕翠玉。⑤ 黃獨山玉:為不同深度的黃色或褐黃色,常呈半透明分布,其中常常有白色或褐色團塊,並與之呈過渡色。⑥ 黑獨山玉:色如墨色,故又稱“墨玉”。黑色、墨綠色,不透明,顆粒較粗大,常為塊狀,團塊狀或點狀,與白獨玉相伴,該品種為獨山玉中最差的品種。
⑦ 青獨山玉:青色、灰青色、藍青色,常表現為塊狀、帶狀,不透明,為獨山玉中常見品種。⑧ 雜色獨山玉:在同一塊標本或成品上常表現為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特別是在一些較大的獨山玉原料或雕件上常出現四至五種或更多顏色品種,如綠、白、褐、青、墨等多種顏色相互呈浸染狀或漸變過渡狀存於同一塊體上,甚至在不足1cm的戒面上亦會出現褐、綠、白三色並存,這種複雜的顏色組合及分布特徵對獨山玉的鑑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雜色獨玉是獨山玉中最常見的品種,占整個儲量的50%以上。
玉石優劣
顏色好壞依次為純綠,翠綠,藍綠,淡藍綠,藍中透水白,綠白,乾白及雜色。獨山玉以色正、透明度高、質地細膩和無雜質裂紋者為最佳。其中以芙蓉石、透水白玉、綠玉價值較高。此外,利用玉塊不同顏色模仿自然製作的俏色玉雕獲得好評。
玉石研究
烙畫
烙畫亦稱燙畫、火筆畫, 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用溫度在攝氏三百至八百的鐵扦代筆,利用碳化原理,在竹木、絲娟、宣紙等材料上作畫,巧妙自然一把繪畫藝術的各種表現技法與烙畫藝術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烙畫起源
據史書記載,烙畫起源於西漢,興盛於東漢。後由於連年災荒戰亂,曾一度失傳。到了光緒三年,才被南陽的民間藝人趙星重新發現整理,並延續至今。“烙畫王”的傳說:西漢末年,南陽城裡有一姓李名文的烙花工匠,是遠近聞名的烙能手。無論是尺子、筷子、還是手杖、扇墜、經他一烙燙,各式各樣人物、花鳥、山水,走獸等栩栩如生,躍然其上,精美絕倫,巧奪天工,人稱“李烙花”為人忠厚,心地善良,老兩口以烙花為營生在城裡開了個門面。此外,方圓百十里若有集鎮起會,他總要帶些烙花品去湊熱鬧。有一天,“李烙花”在紫山邊的一棵大樹下小憩,(紫山今距南陽城西北約三十里)忽然有一慌不擇路的男孩氣喘吁吁地朝他跑來,“噗通”一聲跪在他面前,說有壞人追殺。求他相助,這小孩不是別人,正是年僅十二歲的劉秀,被王莽追殺。“李烙花”急中生智, 把劉秀扮作逃飯的啞巴,引到一塊隱蔽的大石板面前,讓他睡在上面, 躲過了莽兵的追殺。臨分手時,“李烙畫”看他可憐,送給他一隻精美的烙畫葫 蘆作為盤纏,並囑咐他一路多加小心。 劉秀和“李烙花”分手後,風餐露宿,歷經了千辛萬苦。後來,劉秀起兵南陽,於公元二十五年建立東漢王朝,定都洛陽,號稱光武帝。此時身為帝王的劉秀並沒有忘記昔日“李烙花“的救命之恩,差遣心腹攜帶葫蘆暗中查訪,找到“李烙花“後,即宣進京賜銀千兩,加封“烙花王”。並把南陽烙畫列為貢品,供宮廷御用。從此,南陽烙花便蓬勃發展,名揚四海。而當年劉秀睡過的大石板,人們後來叫他“劉秀床”並延續至今。
烙畫重現
據志書記載,清光緒三年(公元一八七七年),擅長繪畫的南陽人士趙星在一次吸食鴉片時,煙隱過後,頓生畫興,以燒紅的煙扦代筆在煙槍桿上烙燙作畫,得一小品,喜出望外。繼而又在其它木玩上施藝,均獲成功。隨潛心究研,久而久之,逐磨出一整套烙畫工藝。其烙畫作品也逐漸成為達官貴族之間禮尚往來饋贈之佳品。以至作為南陽的貢品進入清宮,一些烙畫上品頗受皇親國戚的青睞。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烙畫已形成為一個特殊的手工行業,烙花品也成為南陽頗有名氣的民間藝術品而享譽國內。
出師表
南陽武侯祠
南陽武侯祠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臥龍崗上,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有1800多年歷史,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十年躬耕隱居地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也是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歷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和“草廬對策”發源地。
李白《南都行》:“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白居易《詠史》“魚到南陽方得水,龍飛天漢便為霖”等詩句表明早在唐代時期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已成為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和人們憑弔先賢和陶冶情操的地方,有不少文人墨客都曾來此遊覽祭祀,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崗”,先後有眾多國家高層領導人慕名前來參觀過,為豫西南歷史名勝之首。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為首批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榮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4年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榮獲鳳凰網友最喜愛的“河南省十佳旅遊景區”。
岳飛《出師表》
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八月,攻打金兵的岳飛路過南陽,謁武侯祠武侯祠,有感而發,夜不能寐,便親自抄寫了一份諸葛亮的《出師表》。後人為了紀念他,將他書寫的《出師表》碑刻拓印片。岳飛在“跋”中寫道:“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祠、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岳飛並識。”現藏於河南省項城市博物館,是項城市博物館重要文物之一。該碑是清末南陽鎮守使田作霖(項城田老家人)利用岳飛手書墨本諸葛亮《出師表》雙鉤刻石制碑。該碑刻共22塊刻石組成,此外還有一對聯刻石:“海為龍世界,天是鶴家鄉”,系清代大書法家鄧石如之手跡。當時由南陽運回項城田老家。項城市博物館於1982年徵集保護。1984年在袁世凱行宮內(項城博物館)建《出師表》碑廊,占地140平方米,碑刻源於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南下路過南陽諸葛亮武侯祠,給一老道寫的墨本。因戰亂墨本流失。被袁世凱步父袁保恆在陝西督辦軍務時收藏,田作霖借之刻石,題跋明確(其他同類碑刻均無跋),系用拓本雙溝刻石,故此碑刻極其珍貴。岳飛手書大草,蒼勁有力,一氣呵成,氣勢豪放曠達,經河南省文物專家鑑定為國家二級文物,河南省重點保護文物單位,項城市博物館之寶,每年前來觀賞品吊者者萬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