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情況
1942年10月,“南達科他”號參加了西南太平洋的系列海戰,為航空母艦護航。26日,日軍艦載機向美軍航空母艦編隊發起攻擊,擊沉了“大黃蜂”(CV-8 Hornet)號。“南達科他”號在這次防空中,發揮了戰列艦在航空母艦編隊的價值,但“南達科他”號,還是被命中4彈,死傷60多名,但對艦體沒受到多大的影響。緊急修復後,由5艘巡洋艦和驅逐艦護航返回,在夜裡和“馬漢”號相撞,幸好裝甲夠厚,還是沒對艦體受到多大的影響。只是對油箱造成了破損影響了航行,事後由修理船“修女”號派人修復。隨後參加了11月的瓜島海戰,後來南達科他”號駛入紐約海軍船廠進行修理和大修,共用了62天。在此期間,更換了一門主炮,艦上所有28mm炮全部被拆除,增添了許多20mm和40mm機關炮。修復後加入大西洋艦隊,和英國本土艦隊一起為北部的海上運輸船隊進行護航。隨後它又返回了太平洋,充當防空艦和炮擊艦。1944年6月19日,在菲律賓海海戰中,被一架日本轟炸機投下一顆250千克炸彈命中,死傷50多名,但沒影響作戰能力。“南達科他”號繼續作戰。稍後它還參加了菲律賓的占領,炮擊硫黃島和沖繩島以及對日本本土的炮擊。
1942年10月26日,南達科他號同兩艘
約克城級航空母艦一起參加聖克魯斯群島戰役,在海戰中擊落32架日本飛機,創造了一艘戰艦一天內擊落飛機的紀錄。 同年11月8日,麻薩諸塞號參加了北非的“火炬”登入行動,炮擊停泊在
卡薩布蘭卡港的法國
讓·巴爾號戰列艦,16英寸大炮顯示了強大的威力,法國戰列艦被命中5枚炮彈,喪失了戰鬥力。2艘法國驅逐艦亦被擊沉。這是戰爭中美國軍艦第一次發射16英寸炮彈。 1942年11月14日夜間,南達科他號與
華盛頓號戰列艦在瓜島海域和日本海軍
霧島號戰列艦編隊遭遇,隨後的戰鬥即為
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南達科他號在電路故障的情況下遭到日本艦隊集中攻擊,被1枚14英寸炮彈及40餘枚其他炮彈擊中,上層建築損傷嚴重,但艦體並沒有受到大的損壞。這是史上唯一一次確認的被敵人戰列艦擊中的美國戰列艦。隨後南達科他號進廠大修62天並換掉一門主炮。 南達科他級各艦隨後參加了包括
菲律賓海海戰、
雷伊泰灣海戰、
沖繩島戰役等其他盟軍大型行動,大多為快速
航空母艦特混艦隊提供防空火力掩護,以及為兩棲登入作戰提供對岸火力支援等。
戰後1947年該級艦開始陸續退役,1962年至1965年相繼報廢處理。1965年麻薩諸塞號成為
麻薩諸塞州的一個紀念館開始對公眾開放。阿拉巴馬號也作為博物館予以保留。
建造情況
南達科他號在1939年按照第二次文森法案(Second Vinson Act)開始建造,於1941年下水,並在1942年服役,其時美國已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著南達科他號前往太平洋戰區,掩護美國
航空母艦參與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南達科他號在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成功掩護
企業號撤走,卻在
瓜達爾卡納爾島海戰中遭到
霧島號戰列艦等重創,而要返回美國維修。維修後南達科他號短暫到大西洋巡航,然後返回太平洋,並先後參與
吉爾伯特及馬紹爾群島戰事、馬里亞納群島及帛琉戰事、
雷伊泰灣海戰、
硫磺島戰役及
沖繩戰役。日本投降後,南達科他號協助美軍占領日本,並在
東京灣見證日本簽字投降儀式。戰後南達科他號返國待命,在1947年退役,並在1962年除籍出售拆解。
傳奇經歷
1942年11月14日,南達科他號戰列艦和華盛頓號快速戰列艦從企業號的護衛艦中脫離,由4艘驅逐艦護衛,在海軍少將威利斯·李的率領下,去襲擊正準備要偷襲瓜島的一支日軍特混艦隊。混戰中,負責護衛戰列艦的四艘
驅逐艦都被擊沉或擊傷,撤出了戰鬥。日軍以火力優勢將南達科他號戰列艦的上層建築打得粉碎。但好在受彈面積分布均勻,對艦艇主體沒有太大的傷害。反倒是隱藏在南達科他號戰列艦後面的華盛頓號快速戰列艦利用雷達瞄準,精確的命中日軍戰列艦霧島號,致使霧島號在第二天早上被自沉。勝利的海軍少將威利斯·李率隊返回企業號,稍後獲得海軍十字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