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學校園可再生資源回收中心成立於2005年3月,是江蘇省高校中第一所由在校貧困學生創建的“廢品收購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通大學校園可再生資源回收中心
- 外文名:Center of Resources Recovery.NTU
- 成立時間:2005.3.18
- 成立人:周響 孫如高
基本信息,歷屆負責人,口號,宗旨,理念,原則,對聯,日常活動,每周例會,周末收購,愛心義賣,DIY活動,素質拓展,回饋社會,發展瓶頸,相關視頻,
基本信息
南通大學校園可再生資源回收中心經過十二年運作,發放勤工助學工資數十萬餘元,將近五百名貧困生從中受益。
回收中心將收購的一些書籍整理後,利用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鹽城永豐和徐州睢寧、宿遷太平鎮娥眉村、海安角斜鎮灘河村、海港新村、南郊社區建立了六所“南通大學愛心圖書室”,在汶川地震後還向災區捐獻了3000元現金和南通市文明新風獎的全部獎金,還對家庭困難的校友和老師伸以援手。
為支持回收中心,學校很多行政部門還設立了“廢物回收箱”,學生宿舍里也養成了收集廢舊物品再變賣的節約習慣。在“校園裡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的宣傳口號下,可再生資源中心幫助學生們在校園裡樹立了“節約資源、變廢為寶”的理念,成為校園裡名副其實的“垃圾大王”,促進了節約型校園的建設,並被評為南通大學“創建節約型校園工作先進集體”。
多年來,回收中心不僅實現了從“自助”到“助人”的轉變,更是實現了從“受助”到“反哺社會”的轉變,其艱苦創業的事跡在校園內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先後得到《人民日報》、《新華日報》、《南通日報》、中國共青團網、南通電視台等30多家媒體的報導,並獲得南通市第29次文明新風提名獎、第30次文明新風典型獎,回收中心負責人馬建同學還獲得了全國自強之星提名獎。
歷屆負責人
周響
馬健——
“團隊之星”人馬建
馬建,男,預備黨員,南通大學理學院05級學生,“校園可再生資源回收中心”負責人。該中心成員進行廢品回收,先後為30多名貧困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發放工資、愛心基金近4萬元;為生活困難學生提供價值2萬元的學習生活用品;2007年在鹽城市永豐鎮建立了農村第一家由貧困大學生捐獻的“南通大學愛心圖書室”;資助徐州市邱集鎮5名特困中小學生圓了上學夢。團隊曾獲“2006年江蘇省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南通市第30次文明新風典型”、“南通市大中專院校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馬建個人曾獲國家勵志獎學金、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中國大學生新東方自強獎學金、江蘇省FMC永興多媒體獎助學金、江蘇省大中專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論文報告一等獎等榮譽。團隊事跡多次受到《人民日報》、《新華日報》、中國共青團網、南通電視台等媒體報導。
楊帆
石敏
鐘欣
程志宏
邵晨
口號
校園裡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
宗旨
幫助貧困生,美化校園環境,減輕家庭和學校負擔
理念
自強、自立、自助、助人
原則
誠信經營 規範運作
對聯
橫批: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上聯:足行千里 自強自立創偉業
下聯:胸藏萬卷 為國為民濟天下
日常活動
每周例會
每周五,我們都會舉行例會。總結一周以來的工作,舉辦小演講以鍛鍊成員的能力。會後,還有部長對部分幹事進行技能指導。
周末收購
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每周六或周日我們都會在各大宿舍區門口設定回收攤點,回收通大學子或老師積攢的廢舊物品。
愛心義賣
每學期我們都會舉辦兩到三次的義賣活動,大部分義賣所得都捐給了身邊急需幫助的人,僅留一小部分維持自身發展。
DIY活動
2015年由回收中心舉辦了通大首屆“DIY——廢品大變身”比賽。
2016年由學校莫文隋舉辦
2017年由回收中心舉辦
每一次都吸引了不少動手能手和環保者前來參加,將合理利用廢品的精神一次又一次的傳播到通大的每一個角落。
素質拓展
回饋社會
感恩-包餃子活動
愛馨書屋-愛心圖書室
江蘇鹽城永豐
江蘇徐州睢寧邱集
江蘇宿遷太平鎮娥眉村
江蘇南通海安角斜鎮灘河村
南通海港新村
南通崇川區南郊社區
發展瓶頸
1、品牌的認知度還不夠高
清華大學趙平教授提出的“用戶導向經營的戰略方式”認為,要與用戶建立持久的關係,要努力進行針對性生產、個性化服務,並做好用戶期望的管理。品牌認知度對項目的成敗具有重要影響。校園可再生資源回收中心雖然已經學校運行了十二年多時間,但是大部分同學的認識還停留在他們是一群校園的“破爛王”、廢品收購者。這一現象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校園競爭中,回收中心並沒有占得先機。與社會上專業的廢品回收人員相比,大學生收購廢舊品時間少、精力投入不足的劣勢較為明顯。為了與社會人員競爭,回收中心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來安排和調度人員。而熟知這個項目的學生,則會為他們自強自立、誠信經營的精神和理念而打動,更願意信任和幫助他們。
2、發展的思路不夠明確
回收中心之前主要的贏利方式仍然是收購校園廢舊物品,賣出賺取差價。但隨著不斷的發展,中心成員紮實做好收購工作,同時重視形勢轉變經營策略、多種經營,增強組織運營的活力。比如,開設二手書市,在畢業班離校前大量收購圖書、特別是英語、計算機、考研複習資料等有用的工具書以及部分二手物品,整理歸類後,利用新生進校、軍訓期間,以二手書的低廉價格賣出,非常受學生歡迎。同時,應注意發揮貧困生社團的特殊作用,多參與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事業,才能更多地贏得社會、學校和身邊同學的支持與幫助。但始終不具規模,無法與社會人員、甚至是專業的回收公司形成有效的競爭力。
3、人員隊伍不夠穩定
一方面,學生隊伍流動性大。每年回收中心從新生入學開始就與其他社團一起招新,但有 60%以上的同學因為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觀念轉變難等問題,鍛鍊時間並不長,到二年級時基本就留下了十個左右的骨幹成員,到大三就更少了,更多的同學會把主要精力投入考研、找工作,願意繼續在社團發展的並不多。在三年級下學期左右,就要面臨負責人的更替。也就是說,當從熟悉流程鍛鍊到能夠獨立地承擔成員的工作分配、調度、全局把握、市場分析等任務時,差不多就“功成身退”了,所以很難在項目上有所開拓。另一方面,指導教師工作隊伍不健全。雖然也配有指導教師,但是對指導老師沒有明確的權責約束,沒有“該指導什麼”“如何指導”的界限劃分,更沒有真正集中學校的優勢力量來進行指導和教育,難以形成穩定的工作隊伍。
4、硬體設施建設亟待加強
回收中心成立以來,在學校相關部門的支持下雖已有一些固定的場地,如:用於存放收購物品的倉庫,以及與回收中心項目開展緊密關聯的一些企業實踐基地,但仍然不能滿足其進一步發展的需求。與一些企業的聯繫也僅僅停留在一次到兩次的活動交流,尚未建立長效合作。
相關視頻
在校大學生建廢品回收中心,自助助人
第一組 一切為了愛 紀錄片
再生--記南通大學回收中心成立之路
校園拾荒者--記南通大學回收中心奮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