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綠茶,皖茶。原於佛門,取之地名,成名於宋。宋時,皖東滁州市皇甫山彌陀寺主持悟真大師雲遊南方,從川貴帶回茶種,種在南、北兩將軍山山塢中,山高雲低,風輕霧濃,喜得雲霧滋潤,茶樹生長繁茂,僧人於雲霧朦朧時摘取新芽,自己焙制,香味極佳,稱為“雲霧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譙貢茶
- 屬於:綠茶,皖茶
- 原於:佛門
- 成名於:宋
起源,地理環境,自然生態條件,名茶特色,
起源
史料《安徽茶經》中記載,“宋朝,池州九華和六安壽州的龍芽,休寧的白岳金芽,全椒南譙茶,都是名茶,馳名全國。”《滁州鄉土志》載:“後漢,滁州併入全椒縣”,因此,宋時寫全椒南譙茶不足為奇,現琅琊寺有石碑“南譙阿彌”為證,可見,宋時的南譙茶產於滁州南譙區。明·朱元璋於應天府稱帝,品飲彌陀寺茶別具一格,喝入口中細評,神清氣爽,香甜醇正,遂令滁州歲歲敬送雲霧茶。據史料記載,明《南京戶部志》云:“成化三年(公元1468年)奏準,朝中供庫歲用茶。芽茶,坐派徽州府(今黃山市)三千斤,....”;葉茶,徽州府二千斤,滁州二百斤,廣德州(今安徽廣德縣)三百斤.....”,至此,滁州茶葉正式載入史冊。
地理環境
孕育優良品種。歷史上南譙貢茶產於彌陀寺門前山窪坡上。彌陀寺坐落在皇甫山林場內,周圍群山環抱,林竹蒼翠,綠樹成蔭,寺旁山泉流水潺潺,百鳥啼鳴,自然風景十分優美,素有“小江南”之稱,現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和省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茶樹種植在泉溪兩側,這裡,山高林茂日照短,霧雨多而濕度大,晝夜溫差大,土壤肥沃,酸度適宜,排蓄水良好,...... ,十分有利於茶樹光合作用的形成與積累,符合“茶宜高山之陰,而喜日陽之早”的條件,安農大茶樹育種教授楊維時讚嘆說:“皇甫山茶園自然條件甚優,本省除黃山外,可與其他名茶產地媲美。”
自然生態條件
促進了茶樹生長。經過1979--1980兩年實地觀測,彌陀寺茶樹生育特點明顯。一是芽葉生長速度快,比施集茶場茶樹早5—7天;二是新稍生長旺,比其它地方茶樹芽葉長0.5—2.5厘米,且芽長於葉,葉片肥大厚實,葉質柔軟,葉色深綠光潤;三是茸毛多,春茶葉背披滿茸毛,夏茶仍顯見。這些都是優良品質的基礎。
名茶特色
制烘青,顯清香,芽壯葉肥,很象猴魁;制炒青,味醇甘,顯栗香,與屯綠相近;內在化學成分化驗結果更是喜人,茶多酚含量,烘青33.38—36.08%,炒青35.09%,近似大葉種;胺基酸含量,烘青3.14—3.58%,炒青2.89%,也很高。這兩項指標充分顯示出彌陀寺茶樹的自然超群品質。
推陳出新,爭創名牌。南譙貢茶立題研究有兩個目的,一是分析內在成分,視其研究價值(已完成);二是推陳出新,利用貢茶之名揚滁茶聲譽,促茶葉生產發展。從1981年開始,原滁州市農業部門就著手研製新名茶,經十餘年努力,到1993年區農技推廣中心研製的西澗春雪和西澗雪芽雙雙榮獲省名茶稱號,同年西澗春雪獲農博會銅牌獎,榮獲國家級名茶稱號。現在該區名優茶生產已進入系列化,有國家級名茶西澗春雪,省級名茶西澗雪芽,地方名茶普賢雲霧,地方優質茶施集毛峰、烘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