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安徽滁州南譙卷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安徽滁州南譙卷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安徽滁州南譙卷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頁數:443頁
  • 開本:32
  • 品牌: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 作者:汪宗文 白庚勝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00946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包括街巷和地名的傳說、歷史人物傳說、名勝古蹟傳說、其他傳說、俗語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話等。
本書是《中國民間故事全書》之《安徽滁州南譙卷》分冊,由汪宗文等編著,主要收錄了十里上天梯、韓湘子出世、鐵拐李的腿是怎么瘸的、喜鵲搭橋、雷公與雷婆、如來賴賬、人心是肉做的、盤古、李老君出世、張果老倒騎驢、卜家墩的傳說等故事。

圖書目錄

神 話
十里上天梯
韓湘子出世
鐵拐李的腿是怎么瘸的
喜鵲搭橋
雷公與雷婆
如來賴賬
人心是肉做的
盤古
李老君出世
張果老倒騎驢
卜家墩的傳說
仙女落扇皇甫山
何仙姑的傳說
傳說
動植物傳說
苦哇鳥
猴子的故事
黃鱔的由來
蚊蟲的由來
老鷹的傳說
牛的故事
喳刺郎報恩
琅琊榆
檀樹芯為啥有黑線
滁菊
南譙貢茶的由來
荷葉
半夏
杜仲
細辛
何首烏
西河柳
桑椹子
決明子
枸杞子
山楂果
巴戟天
山萸肉
地榆炭
菸草的故事
地方風物傳說
燒紙的來歷
“頭勒子”的來歷
補鍋的扁擔為啥兩頭翹
拜年的傳說
圍裙的來歷
秤的由來
過了三天年,還是原還原
貨郎挑子一頭空
圓石頭的由來
大碓窩和小碓窩
天鵝生蛋
望夫鏡
秧歌石
棺材石
三問石屋與四尊侍女石
雙仙石傳說
試劍石傳說
點兵石的故事
古驛道車轍的由來
公橋與母橋的傳說
柏子潭傳說
無意泉傳說
落龍潭傳說
凍骨泉傳說
西牛望月
張四房下瓦到滁州
仙水泉的來歷
二郎廟會的由來
故事
地名故事
琅琊山傳說
皇甫山傳說
白米山
獨山與戀子山
大小獨山的傳說
磨盤山的傳說
豐山傳說
清流關的由來
寶珠與烏衣
沙河的傳說
珠龍橋與龍亭口
大王郢的傳說
大豐山與擔子街
汪郢的來歷
三官傳說
黃泥傳說
腰鋪傳說
花山傳說
章廣傳說
太平集的來歷
常山傳說
曲亭的由來
施家集傳說
張浦郢傳說
吳港傳說
燕窩李的來歷
石廂李由來
朱崗的傳說
雨留龔的來歷
陳官塘的來歷
瞎子窪傳說
好漢田
斷妖洞
九面塘的傳說
金歪橋
駐馬山與野馬塘
蘇塘與曾家壩
皇甫山仙人洞
土龍搶珠山
老牛墳的由來
五尖山上仙人洞
花板橋
皇甫山烽火台的傳說
五女壩
神沖與神井
彌陀寺的傳說
紅琊山與紅琊寺
龍骨包傳說
黑狼廟傳說
皇姑郢與常山古墓群
彩雲洞的傳說
二狼洞的傳說
孟良練兵場
人物故事
醉翁不醉
太守與樵夫
歐陽修巧斷婆媳案
千里送鵝毛
放牛與殺牛
打菩薩
看花鼓
畫像
朱元璋與大柳樹
朱元璋與黃圩
朱元璋與劉澗
木人拉鋸
侯度斷指
秦始皇與皇道山傳說
陳友諒的傳說
生活故事
有智不在年高
粘一起
黃狗拉犁
大樹鳥
瞌睡金瞌睡銀
看後世
借隔扇
三媳婦
賢良墳
張百忍
拾元寶
早不吃雞中不吃梨
精老大與呆老二
五斤花
一個半朋友
土地老爺
呆子娶媳婦
女婿祝壽
作詩世家
長工箭
屈死鬼
名醫趕不上時醫
男人口氣大
古井冒木頭
小徒弟學乖
麻姑娘
解謎
自討虧吃
聰明的三媳婦
巧妾哭靈
青灰繩
砍了一半
一個饅頭一碗湯
小放牛戲弄老神仙
紙糊棺材葬老子
狼外婆
呆子學話
三妹巧罵兩姐夫
邢春風報恩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歹人
白果樹上的人影子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種蘿蔔的老太婆
老王送東台
一毛不拔
兩兄弟分家
文章九十九
秀才悔悟
姑嫂鬥趣
五子不如石子
幻想故事
神草帽
趕山鞭
煎海珠
神仙種地
烏龍探母
天門鑰匙
黃盆姑娘
王小二
四大金剛
人是泥巴做的
男人為何比女人多
對聯故事
智仙巧對歐陽修
歐陽修續絕對
長工與小姐對對子
劉老頭取勝朱老頭
朱元璋出題試監生
巧對
死後對
奚落對
戲弄對
增字對
減字對
鬼怪故事
告城隍
水鬼
狐女
狐仙
鬼妻
水怪
水鬼與長工
笑 話
鵪鶉嘴
假月子
夫妻逗趣
蠢老婆做褲子
胡兄弟謅詩
扯謊
目不識丁
蠢子學話
枉頭拜壽
就是那個東西
貼醬
掉淚是三行
我兒子比你兒子強
一泡尿抵一籮灰
是人怎不走
凍死也要吃塊餅
指著吃也費
兩親家
大嫂子小月子
禿子護短
賈詩人
夢話退賊
四兄弟學藝
呆子相親
一升面一個疙瘩
幹了兌水稀了添面
只有一張嘴
附錄一 故事家小檔案
附錄二 未收入本卷的主要作品篇目
後記

文摘

十里上天梯
有一家開飯店的,夫妻倆帶一個寶貝兒子。
兒子還沒有多大歲數,老兩口就從鄉下花幾十吊錢買來個姓何的小姑娘來家做童養媳婦。這小姑娘長得水靈靈的,手勤嘴兒又甜,人家都叫她何小姑。
老婆婆對小姑狠得不得了,不是打,就是罵。小姑身上這塊疤沒長好呢,那塊又破了,反正是沒好日子過。
有一天老婆婆讓小姑看店,自己到外邊溜門子去了。一會兒,打外邊走進飯店裡七個穿得又髒又破的要飯的。
“小姑娘,給俺們弄些吃的吧。”
何小姑說:“我婆婆要我看店的,哪有什麼給你們吃呢?”
“弄碗面吃吃也好。”
“我要弄給你吃,婆婆回來要打我呢。”
要飯的說:“你別看俺是討飯的,錢還是有的,你只管下面,吃過了給錢。” 。
小姑忙得利索,一會兒工夫下好了一大鍋面。七個要飯的一會兒工夫吃得乾乾淨淨。
小姑說:“給錢算賬吧。”
這七個又說:“唉,小姑娘,俺們可是可憐巴巴的討飯的,哪有錢呢?”
“你不是說有錢買面的么?”
“那是俺哄你的。”
“你不給錢,我要挨打的。”
“打你,你不能跑嗎?”
這七個要飯的說著講著出了店門,大步流星地往南走了。小姑眼睜睜見七個要飯的搖晃晃笑哈哈地走了,急得她直流淚。剛巧,老婆婆來家了,一見七個大海碗放在桌上,就問:“剛才做什麼生意,收了多少錢?”
“剛才有幾個要飯的要我弄飯,吃過了面說沒有錢,走了。”
“往哪去了?”
“往東南去了。”
“你這個死、r頭,快把他們喊回來,要不到錢看我可剝你的皮。”
小姑出了店門往南追,一邊跑,一邊喊。七個要飯的被喊回來了。要飯的對老婆婆說:“老闆娘,我們都是吃百家食的人,全當你少做筆生意,行行好吧。”
老婆婆說:“哪有吃白食的道理?除非你給我吐回來,拉倒算和。”
“你真要吐,我們哥幾個就吐了還你。”
老婆婆要何小姑端了個大黃盆子,七個要飯的把嘴張著,“啊烏,啊烏”地把吃的都吐出來了。
吃的麵條怪好看吧,一吐出來就難看噦!難看還是小事,味道更不好聞了。
七個要飯的笑嘻嘻地說:“麵條還給你,咱們不欠賬。”說完,一腳緊一腳慢地往東南方去了。老婆婆氣得火冒三丈高,順手拿起撈麵的笊子沒頭沒腦地打何小姑。
老婆婆一邊打,一邊說:“你這個死丫頭,這一盆東西是你給我糟的,你給我吃下去,不吃下去,我非打死你。”
小姑被打得受不住,只好憋住氣吃下去幾口。老婆婆還是一個勁地用撈麵的笊子打。何小姑被打急了,一邊奪過撈麵笊子,一邊往外跑。老婆婆在後面追。何小姑順著路跑到南河邊的高坎子上,只見七個要飯的站在水上半空中向何小姑招手。何小姑說:“這都是水,我往哪去?”話一落音,只見河上出現一座大橋。何小姑三步兩步上了橋,跑到要飯的眼前,橋一下子又不見了,只見半空中何小姑與七個要飯的越飄越高,越飄越遠了。
人們都說,何小姑是七個仙人度她成仙的,成何仙姑了。後來人們把南河邊的高坎子說是十里上天梯,何仙姑從這上的天。
不信,你看畫子上八洞神仙的何仙姑手裡拿的是什麼,是撈麵的笊子。
講述:袁本義 78歲 工人
記錄:劉新平
採錄時間地點:1981年4月採錄於滁州建築公司
韓湘子出世
有姓王的老夫妻倆。老頭子年輕時就愛玩,祖傳的一竿簫。到了他手裡,吹得比誰都中聽。只要聽說哪裡有吹簫的好手,再遠的路。他也要去學去聽。他吹簫吹出了名,家裡田租給旁人種,自己一天到晚只顧和一班好友吹彈拉唱。不久,家業一天比一天窮了。少年苦不為苦,老來苦才真苦呢。老夫妻倆都是七十多歲的人了,日子過的吃上頓沒下頓的。
這一年的年三十,鵝毛大雪滿天飛。老太婆說:“家裡米無一把,面無一升。你吹簫是出了名的,你不能上街去吹吹簫,左鄰右舍幫點錢。咱也好過個年。”
老頭子上街去了。地上雪多深的,老頭子走啊走,走不動了。天又冷,肚子又空,心想不如死了算啦。他把臉朝下,睡在雪窩裡,一邊吹簫一邊等死。
剛巧天上的九個仙女到王母娘娘那裡赴會,聽到了簫聲,就降下了雲朵,來到王老頭身邊,對王老頭說:“老人家,你怎么睡在這冰天雪地里呀,不怕凍壞了身子?”“你這幾位姑娘不要管我這無用的人啦,我活在人世上遭罪還不如死了好呢。”仙女說:“老人家有什麼難處,講給我們聽聽,我們姐妹們也好幫幫你呀!”
王老頭把家裡的苦情說了一遍。一個仙女說:“我這有一隻筆,你老人家拿去畫畫兒,能換錢使,比吹簫省氣力。”
“我從小喜歡看畫兒,哪會畫畫呢?”
“這隻筆不同一般,你想畫什麼就能畫什麼。畫的山山水水、梅蘭竹菊、百鳥朝鳳能跟活的一樣。不用墨不用色,拿筆往紙上一點就行啦。”
“啊,那還怪奇巧的呢!”P3-5

後記

南譙區位於皖東中部,環抱滁州市區四周。地跨北緯32°05’至32°36’,東經117°50’至118°30。東交來安縣,西接定遠、肥東兩縣,南鄰全椒縣,北倚明光市,東南與南京市浦口區隔滁河相望。總面積1271平方公里,2006年末27萬人口。設8鎮8鄉1個辦事處1個管理區,區政府駐滁州市東大街。
南譙區建於1993年元月,因南北朝,陳太建七年(575年),建南譙州而得名。是時境域屬南譙州新昌郡。隋開皇九年(589年)改南譙州為滁州,廢新昌郡,省高塘、樂鉅入頓丘,改新昌縣為清流縣,區域屬清流縣。至唐、宋、元三朝,皆屬清流縣。明洪武初,省清流入滁州。明、清兩朝屬滁州。民國元年(1912年)改滁州為滁縣,區域屬滁縣。1983年撤縣設滁州市(縣級),又屬縣級滁州市。1993年元月,撤銷縣級滁州市,設立省轄滁州市,原縣級市分為琅琊、南譙兩區,境域為省轄滁州市郊區。
南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地方。境內大王鎮卜家墩出土文物表明,新石器時期已有人類活動。南譙人民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不僅創造了豐碩的物質財富,而且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古老的歷史與文明,使南譙的文學素材蘊藏量極為豐富。民間故事則是群星璀璨,各呈異彩的各類文學作品中的一顆閃亮之星。民間故事滋生於本土,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選編這本集子時,鄉情鄉風悠悠而來,仿佛走進了故事中的山山水水,腦海里呈現出一幅美麗的南譙風土人情與民風民俗的畫卷。書中《燒紙的來歷》,描述了人去世時買黃紙,一邊燒一邊哭的情景,介紹了燒紙的由來。《頭勒子的來歷》,介紹了以前婦女戴頭勒子的習俗。《過了三天年還是原還原》,寫出南譙人民過春節時高高興興的熱鬧場面。《補鍋的扁擔兩頭翹》,講述了補鍋挑子兩頭翹小扁擔的由來,表露了人民痛恨奸臣的情感。
民間故事是人民的口頭文學,在文字出現以前已廣泛流傳。南譙的很多地方名字的由來,就是一代一代人口頭傳說流傳下來的。書中的《烏衣傳說》、《腰鋪傳說》、《清流關的由來》、《雨留龔的來歷》、《吳港傳說》等故事都與地名有關。有的傳說與考古發現還有相似之處。《皇姑郢與常山古墓群》,說的是常山鄉境內的古墓群故事。通過文物部門考證,傳說中的皇姑墓葬及其陪葬確是古墓群。1993年12月被滁州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然,這些古墓是否與皇姑有關,還需進一步考證。
民間故事反映人民的願望與愛憎。南譙人民古來就對樂善好施、扶貧濟危者給予熱情讚頌;對吝惜刻薄者以無情諷刺嘲笑。書中的《何仙姑傳說》,讚揚了何仙姑賢淑、忍辱負重、心地善良的品格,對蠻橫狠毒的惡婆婆則嘲笑諷刺。對清正廉明、為民辦案的清官也同樣給予謳歌。書中的《歐陽修巧斷婆媳案》,頌揚了滁州知州歐陽修的智慧與為民秉公辦案的品格;對貪官、貪婪者則給予諷刺。書中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陳官塘的來歷》、《聰明的三媳婦》等篇對昏官、貪心不足的人進行無情鞭笞和嘲笑諷刺。《白果樹上的人影子》、《圓石頭由來》等篇對無惡不作的壞人以無比憤恨……
這些民間故事,既有趣味性,也有可讀性,從一個側面展示了南譙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形象地反映了古往今來,南譙人民的優良品行、愛憎情感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這對了解南譙、了解南譙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大有裨益。
在南譙區這塊熱土上流傳的民間故事多得數不清。新中國成立以來陸續有民間文學愛好者蒐集整理,並在報刊上發表。上世紀80年代初,原縣級滁州市收集整理出版《滁州民間故事》一書,其中絕大部分是現南譙區人講述,整理或流傳在區境的。本人多年從事宣傳工作,鐘情民間文學,上世紀80年代始,即注意收集民間故事,至2001年,近30年間,蒐集整理民間故事80餘篇,於同年出版了《南譙的傳說》一書。本書副主編貴明廣先生,是位文化工作者,多年筆耕不輟,收集過民間故事多篇,於2002年結集成冊,出版《南譙民間故事》一書。
蒐集整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安徽滁州·南譙卷》(以下簡稱《南譙卷》),是以上述三本民間故事集(《滁州民間故事》、《南譙的傳說》、《南譙民間故事》)為基礎,同時也向鄉鎮文化站與民間文學愛好者徵集了一部分。我們遵照《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編輯委員會的部署、要求和有關規定,認真進行分類和篩選。編輯故事全書,我們始終堅持“全”、“真”的原則,忠實保持口傳文學的特點、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及原汁原味。收集內容與範圍著重是:本區人講述與收集整理的;在區境內流傳的。有關與區境毗鄰的琅琊山、醉翁亭等方面的傳說故事也收入本書。在上級編委會和南譙區政府、區政協的領導與關懷下,在沙河鎮黨委書記鄧元松、鎮長卜學貴,腰鋪鎮黨委書記王良仁、鎮長謝飛,章廣鎮黨委書記胡明桂、鎮長王玉明等鄉鎮領導支持下,區文化教育體育局具體組織實施,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終於編輯完成了《南譙卷》初稿。
由於水平有限,加之時間倉促,不足之處難免,祈請民間文學工作者與讀者惠賜指教。
汪宗文
2007年2月

序言

春天的故事(代總序)
對於中華民族來說,21世紀是與中國民間文藝保護的春天一起來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紀新中國歷史開篇注定要從知識界對民間文藝的關注及其從中尋找現代化的資源與動力開啟那樣,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精英階層乃至普通民眾,在新紀元伊始之際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華大地上五千年積澱豐厚的民間文藝遺存:幾多焦慮,幾多審視,幾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個世紀的痛苦與歡樂、犧牲與勝利之後,隨著4月的和風一寸寸染綠京城的街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終於完成了新統帥部的組建,並在馮驥才主席的倡導下作出了用10年時間在全中國境內實施“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戰略決策。其內容是對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56個民族的民間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終編纂出版縣卷本《中國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國民間美術圖錄》(31卷)、專題集《中國木版年畫集成》(20卷)、《中國剪紙集成》(50卷)、《中國唐卡集成》(20卷)、《中國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國服飾集成》(60卷)、《中國彩塑集成》(10卷)、《中國民窯陶瓷集成》(10卷)、《中國皮影集成》(10卷)、《中國民間傑出傳承人集成》(100卷)、《中國史詩集成》(300卷)、《中國民間敘事長詩集成》(500卷),並命名一大批民間藝術家,建立一系列民間文藝之鄉與民間文藝保護基地、傳承基地,建立民間文藝資料庫。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華文明根脈、傳承中國文化薪火。
想當初,沒有上級的指示,沒有企業的支持,沒有出版社的承諾,一切都只是一個發生在初春里的夢。於是,多少讚嘆如春潮湧起,多少懷疑似濤聲依舊,多少譏諷穿行在街巷,多少風險橫陳於前路。但是,緊迫感、責任心使我們義無反顧,民間情懷、國家利益令我們堅定前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眾志成城,誓將夢想化現實。
由於順應了發展多元文化的時代潮流,也順應了弘揚民族精神、實現中華復興的黨心、民意,春天的夢想一天天成長:在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扶持優秀民間文藝及國家級大型文化工程之後,中宣部決定襄助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持實施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在獲得民間文藝界前輩賈芝、馮元蔚諸先生的全力支持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新聞發布會於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實施工作會議於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開,第一批實施省區及專項隨之開展行動。
作為主幹項目,編纂出版包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在內的“中國民間文學全書”,從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動議之初就被提到了議事日程。這是因為:作為這項工作重要基礎的“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的組織系統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編纂工作仍在進行;大多數地區都已編定有關縣卷本。我們相信,它定能成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第一批收穫。
難忘啊,從1984年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當時稱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曾先後動員200多萬名民間文藝工作者從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民間文學普查,先後收集到40億字的文學資料。其中,包括184萬篇民間故事,302萬首民間歌謠,748萬條諺語,各種專集4000多種。這是一筆多么豐厚的遺產!如今,作為這項工程的最終成果《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省卷本的編纂出版正在接近尾聲,而曾經主持這項工作的鐘敬文、馬學良、姜彬等領袖人物卻長眠大地,再也看不到這賞心悅目的收穫,還有許多民間文藝傳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許多“三套集成”工作者從“青青子衿”變成了“白髮老翁”。面對這一切,除了繼續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後續工作之外,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能夠拒絕編纂出版他們苦苦收集到的民間文學原始資料?
懷著如火燃燒的激情以及對民間文藝事業的忠誠,我們經過兩年多的準備,於2004年4月正式啟動《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專項。那時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長,落英繽紛,群鶯亂飛”,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實施這項工作的過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發生在我的身邊: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懷與文化領袖的睿智,始終堅持將包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在內的“中國民間文學全書”編纂出版工作納入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並具體過問它的體例設計、出版、文本審定、封面設計,真正做到了事無巨細、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學創作卻因此被束之高閣;楊亮才先生是中國民間文藝界的老同志、老領導,他不僅參與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全部策劃,而且還主動承擔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整體設計,並不顧七旬高齡奔走於湖北、雲南、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摸底遊說,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的編纂工作;趙寅松是白族文化專家,他任所長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並不從屬於文聯繫統,但他在得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在主持實施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後主動請纓,不僅承擔了《雲南甲馬集成》大理部分的編纂工作,而且還以極快的速度、較高的質量完成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的編纂工作。他說:“搶救遺產不分內外,保護文化豈等檔案經費!”這是他的心聲,也是全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的深願;與趙寅松先生一道為示範本的編纂作出貢獻的還有湖北省民協主席傅廣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協主席王作棟先生。在他們的主持下,“當陽卷”示範本的編纂亦高速優質,一錘定音。
隨著河南信陽文聯主席廖永亮、山東棗莊民協主席王善民、內蒙古民協主席那順、中國民協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協主席曹保明、江蘇省徐州市民協負責人殷召義等先後加入到《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纂工作中來,早日高水平出版這些成果便成為當務之急。也就在這個時刻,經過不斷挫折,我們最終與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喜結良緣。該社有膽有識的社長董鐵鷹先生與總編輯歐劍先生、副總編輯王潤貴先生決定投巨資以圓這套“全書”的出版夢。這使我們感到鼓舞,也更使我們堅信中國尚有出版家,而不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這段良緣的是一位名叫孫昕的年輕女士。她曾在2002年與2003年兩次採訪過我,以報導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在無“紅頭檔案”、無一分錢的背景下組織實施的壯舉。那時,她是一名記者。2004年,她從《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轉調到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我打電話了解這項工程的進展以及有關成果的出版問題。當她了解到我們雖已獲中華書局斥資幫助出版《中國木版年畫集成》、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資幫助出版“中國口頭與非物質遺產推介叢書”,但《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出版維艱之後,決定向本社領導反映搶救工程面臨的困難。對此,我心存疑,而被智慧財產權出版社的出版家們鐵肩擔大義。慨然允諾。
這,都是發生在2l世紀春天裡的故事。
在這個春天裡,我十分榮幸能成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最高統帥部的一個成員,並奉調協助馮驥才主席主持協會日常工作及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的組織領導工作。可以說,這四年里,我是與中國民間文藝的夢想一起不斷成長的。儘管衣帶漸寬、雙鬢初霜,我與我的同仁們卻無怨無悔,抱誠守貞,一直執著於為祖國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創新、發展而努力。這是因為我時刻聽到來自田野的呼喚:暫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與保護;我亦不斷被馮驥才主席對國家文化命運的關切所震撼:暫先離開你的書齋,走到人民民眾中去。是的,暫先放下,是為了永遠拿起——學術;一時離開,是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這部洋洋3000卷的《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即將問世之際,我覺得有必要對這項工作的緣起與經緯作一些簡單的詮釋。
關於名稱 《中國民間故事全書》名副其實。它之所以以“中國”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內地及港、澳、台地區。港、澳、台地區民間故事作品入“全書”是藉台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金榮華先生之力才得以實現的。這在“三套集成”時代是不可能、也是沒有做到的;所謂“民間故事”沿用的是《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廣義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體民間口頭創作,包括神話、故事、傳說之屬;“全書”之稱,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國民間故事的基本情況而定,它的確在內容、形式、地域、民族、體裁、題材等方面都比較全面、客觀。以它的編纂出版為標誌,中國民間故事的形象將不再殘缺星碎、模糊不清。
關於關係 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與“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工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我在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心組織實施、全面開拓創新》中即已作過明晰的闡釋:“‘搶救工程’與‘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同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持承辦的民間文化工程。‘搶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種繼承與延續,也是對‘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種拓展與深化、發展。兩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但其搶救保護民間文化遺產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學意義上,‘搶救工程’是對‘三套集成’的範圍擴充,增加了史詩、民間敘事長詩;在藝術意義上,‘搶救工程’增加了民間工藝美術,為‘中國民間文藝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關部分作了‘補天’;在文化意義上,‘搶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力求一網打盡,理清了民間文學與民間藝術存在基礎的關係。在‘搶救工程’實施過程中,還將最終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遺留問題,不僅爭取出版《中國民間文學集成》,還將對歷時20年的‘三套集成’進行總結、評獎,並探討有關資料的活化與套用問題。”
也就是說,在最初的創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國民間文藝十套集成”工程之組成部分“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縣卷本是擬在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以《中國民間文學全書》的形式加以編纂出版的。後來,由於經費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轍,決定先編纂出版縣卷本《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歌謠、諺語、史詩、民間敘事長詩等則留待今後再相機啟動編纂出版。顯然,《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纂出版並不是平地起高樓,也不是刻意另起爐灶,它基本屬於“三套集成”《中國民間故事集成》縣卷本資料的系統編纂出版。
關於原則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開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推動會議”上,我受主席團的委託,作了《用優異的成績編好〈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報告,對編纂出版這部“全書”提出了以下原則:1.分批實施、推進,用五年左右的時間完成全部編纂出版任務;2.示範本先行,先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範本及湖北省當陽卷示範本;3.對未編過縣卷本的地區進行普查並編纂縣卷本;4.對已編纂縣卷本但未作過普查的地區進行普查,以補充原有縣卷本資料;5.對已作過普查並編有縣卷本的地區進行補充調查,以豐富原有文本;6.對已有少數民族文字縣卷本進行翻譯並補充有關資料,以編成漢語文縣卷本;7.制定體例及出版方案,進行統一編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從中央到省、市、縣的四級領導小組、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會領導此項工作。雖然進度不一,但一年多來這項工作始終是按此原則實際進行的。
關於動機我們妁最初動機是:1.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當然包括對民間文學的搶救,搶救性保護是一個永恆的話題;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於種種原因,從1984年起被蒐集到的民間文學資料正面臨著各種厄運:或佚失無存,或藏諸私家,或變賣造紙,或鼠囓蟲蛀,或風雨侵蝕,必須加大對它們的再搶救;3.通過《中國民間故事全書》的編纂出版,為日後編纂出版《中國歌謠全書》、《中國諺語全書》、《中國史詩集成》、《中國民間敘事長詩集成》等積累經驗,並最終完成“中國民間文學三套集成”各層級卷本的全部編纂出版;4.為方興未艾的故事學、傳說學、神話學及類型學、母題研究等提供最生動的資料,推動這些學科的發展進步;5.強化民間故事作品的社會套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設、學術建設、道德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文藝建設、文化產業建設等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親愛的朋友,《中國民間故事全書》擺放在您的案頭並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節日。為了這一天,我們付出了我們應該付出的一切;為了這一天,我們為自己的正確抉擇、堅定信念、審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來自人民民眾的偉大創造!
光榮,展示了精神家園守望者的無私與智慧!
我們確信,春天的故事永遠沒有結束,她只會延伸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穫。
2005年8月13日酷熱中於北京潘家園寓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