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膠萊河

南膠萊河

南膠萊河,又名膠萊南河,大沽河支流。起于山東省平度市姚家村分水嶺,向東南流經高密市、膠州市,在膠州市前店口東南與大沽河匯流後流入膠州灣。主要支流有清水河、小青河、膠河、墨水河等。河流全長30千米,流域面積150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18470萬立方米。

新中國成立後,膠南縣(今黃島區)、膠州市在南膠萊河支流的膠河中游建中型水庫1座(王吳水庫),小(一)型水庫6座,小(二)型水庫20座,塘壩310座,總攔蓄庫容1億立方米。1959年10月,在南膠萊河支流墨水河上開工石棚水庫,水庫防洪能力實際達到1000年一遇洪水削減洪峰59%。

南膠萊河在失去運糧功能後,沿岸居民仍稱其運河、運糧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膠萊河
  • 別名:膠萊南河、運糧河
  • 所屬水系:黃海膠州灣入海水系大沽河支流
  • 地理位置:山東半島
  • 流經地區:山東省平度市、山東省高密市、山東省膠州市
  • 發源地:平度市姚家村分水嶺
  • 主要支流:膠河、墨水河等
  • 河長:30 km
  • 流域面積:1500 km
  • 河口:山東省膠州市膠東街道前店口村南
形成變遷,幹流概況,水文特徵,水文特點,災害,主要支流,治理開發,河道治理,水利灌溉,水庫建設,樞紐涵閘,

形成變遷

南膠萊河,為膠萊河自平度縣姚家村分水嶺向南流入大沽河的一段河道。該河段始建於元朝,元世祖為南糧北調接濟京師,於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開鑿,歷時五年而成。為膠萊河主要排水幹道。但當地民眾仍有運河、運糧河之稱。

幹流概況

南膠萊河,即膠萊河之東南段。起於平度市姚家村東與北膠萊河分水,向東南流,經平度、高密、膠州,在前店口東南與大沽河匯流後流入膠州灣。全長30千米,流域面積1562平方千米,全長30千米,其中平度市境內河段長11.5千米、高密市境內河段長6千米、膠州市境內河段長22千米。
南膠萊河向東南流經平度、高密、膠州三縣(市)界,自高密市大欄鄉鹹家北入高密市境,流向東南至大欄鄉孫家口東出境,在膠萊街道劉家花園處流入膠州市,經膠東街道,於前店口村南穿膠濟鐵路匯入大沽河。後流入膠州灣。
南膠萊河
南膠萊河與大沽河交匯處
南膠萊河
南膠萊河流域

水文特徵

水文特點

南膠萊河的多年平均徑流量為1.93億立方米。河流含沙量較高,據南膠萊河吳家口水文站1953~1965年實測,多年平均懸移質年輸沙量為27.4萬噸。
據1956~1979年同步觀測系列統計,南膠萊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752.6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165.3毫米,折合年徑流量為2.49億立方米,根據平度吳家口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積882平方千米)實測資料,最大年徑流量出現在1964年,為5.37億立方米,最小值出現在1968年,為0.0997億立方米,最大值為最小值的53.9倍。

災害

南膠萊河在明洪武七年(1374年)至明天啟五年(1625年)的251年間,共發生20餘起重大水災。清代災情更重。民國時期災情則有增無減。建國後,雖經多次治理,但受災次數仍較為頻繁。
1949年8月,膠州市連續大雨,墨水河、膠河等決口,水澇地50餘萬畝。
1953年,膠州市夏秋降雨量多且急,利民河、墨水河、膠河、洋河等河流決口10餘處,全市受面積1947萬,其中面6.53萬畝,倒塌房屋243間,受災人口111340人,死亡2人。

主要支流

南膠萊河較大支流左岸有東小清河、助水河等,右岸有膠河、墨水河、碧溝河等。
膠河,為膠菜南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青島市黃巖區鐵橛山,20世紀九十年代截膠河而建有澄月湖。北走經膠州市里岔鄉、張家鄉、鋪鎮入高密縣境,蜿蜒北上,於膠州市、高密縣平度縣交界處的刁家丘入膠萊南河。河道全長100千米,膠州市境內河長24.2千米,總流域面積608平方千米,為常年性河流。年平均徑流量10130萬立方米。
墨水河,為膠菜南河支流,是青島市北部區域的一條入海河流。簡稱墨河,古稱奴水、墨水、張魯河、烏池河諸名,為膠萊南河的主要支流。發源於膠州市南部夼集鄉高家艾泊和匡家塋一帶丘陵地區,上游流經夼集、南杜村、西祝村、苑戈莊4處鄉鎮;中下游沿後屯鄉西界北流,至刁家屯西入高密縣境,於岳頭屯西北再入膠州市,經後屯、馬店、北王珠3處鄉鎮,於官路滯洪區下游匯合梁溝、小套二河入膠萊南河。主要流經城陽區即墨區。河道全長41.5千米,總流域面積為317.2平方千米。河道上游依兩陵為河床,河床開闊,一般在300—500米;下游堤防窄,一般在50米左右。多年平均徑流量為5029萬立方米,為季節性河流。
助水河,為膠菜南河支流,發源於平度市南村鎮後斜子村北部,長10.5千米,在亭蘭鄉吳家口匯入南膠萊河。
小清河,為膠菜南河支流,發源於平度市張戈莊鎮前沙嶺村東,流經張戈莊、郭莊、蘭底、亭蘭等鄉鎮,長26千米,在程家寨子村西匯入南膠萊河。
清水河,為膠菜南河支流,發源於平度市張戈莊鎮小馬丘,流經張戈莊、蘭底、宅科等鄉鎮,長23.5千米,於劉家莊東匯入南膠萊河。
碧溝河,為膠菜南河支流,發源於膠州後屯鄉至皇廟、陳家河頭一帶,東流經馬店鎮周家河頭村西韓家村前入前店口鄉,至後店口村東南匯入南膠萊河。幹流全長13千米,流域面積83.4平方千米,是後屯鄉、馬店鎮、店口鄉雨季重要的排澇河道。
利民河,為膠菜南河支流,以興利於人民而得名。發源於平度縣南村鎮大洪蘭以東,自蒼古屯村北流入膠州。幹流長10千米,流域面積62平方千米。在溝里莊北分成東西2條:東利民河於1977年改道入大沽河,西利民河至劉家閘子東南1.5千米處入南膠萊河。
王珠河,發源於膠州市趙家營,至沙溝村北入南膠萊河,河長4千米,流域面積8.5平方千米。
雙回河,北源吳家莊,南源葛家莊,於北王珠鎮南部入南膠萊河,河長9千米,流域面積15平方千米。
郭楊河,1975年開挖,西起郭家台子西南,東至孫家口村前折向東北,入南膠萊河。全長9.3千米,流域面積23.2平方千米。
順溪河,起於高密縣於瞳南,經河崖鄉,至艾丘東出境入膠州市。高密縣境內長18.1千米,流域面積43.7平方千米。
郭楊河,1975年開挖,西起高密縣郭家台子西南,東至高密縣孫家口村前折向東北,入南膠萊河,全長9.3千米,流城面23.2平方千米。

治理開發

河道治理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高密縣在膠河支流於疃河段修築攔河大壩,驅河水流向西北。
1953年春,高密膠縣民工對下膠河遊河道疏槽培堤,上自鐵路,下至河口,長2.5萬米。
1956~1964年,平度縣先後增修呈家口至萬家莊、李戈莊村南、河北至劉家莊堤防,計6千米。
1957年,膠州市在南膠萊河右岸從南店子到膠濟鐵路,左岸從利民河到河西店,築、復堤22千米。1964年,右岸從店子到碧溝河復堤19.2千米。
1962年12月,高密縣為防止膠河下游洪水漫溢在大欄東北建滯洪區,大欄西膠河左岸,建一疊梁式23孔分洪閘,引河水北帶洪區。此工程於1963年5月竣工。滯洪區面積為12.5平方千米,設計蓄水深1米,蓄水1250萬立方米。共搬動方8.6萬立米,砌體1160立方米,投工10萬個,投資4.7萬元。
1963年1月,高密縣在張家南直至欒家泊子河段裁彎取直,長1800米,並在新舊河交匯處築土壩4座,1963年、1964年培修柏城至大欄之河岸,長5萬米。
1964年4月至6月,高密縣在墨水河全線疏凌培修堤防,局部拓寬河槽,兩岸修建排水涵洞。投工15萬個。
1965年,高密縣培修順溪河堤防。
1971年,高密縣的順溪河自艾丘村西南至縣界,新開河段長1500米。
1973年,膠州市在南膠萊河右岸從膠河至店子,左岸從閘子到大沽河復堤17.5千米。
1975年,高密縣在紀家大溝從任家莊西北新開一直段,改上游之水入膠河,在膠河堤上設三孔分洪閘。
1976年,膠州市在南膠萊河右岸從鐵路至劉家花園20千米,左岸從大沽河到助水河18千米築堤;1980~1984年又在左、右岸復堤2.4千米。上述6次工程共完成土石方68.88萬立方米,投工65.28萬個,國家投資42.1萬元。治理後,膠州市段兩岸堤防總長已達38千米,其中左岸18千米、右岸20千米,兩岸共有險工9處3.82千米。
1986年,國家投資19萬元用亂石護砌2.47千米;重點加固薄弱地段6處2.6千米,計投工1.03萬個。
2019年9月29日,平度市人民政府將南膠萊河劃入“平度市河庫(湖)管理和保護範圍”。
膠河入南膠菜河後,水流不暢,每到汛期,河水屢漫溢,淹沒田舍。清縣署始治此河,新中國建立後,人民政府多次治理,基本消除水患。
1960年,在其支流墨水河、膠河的下游,分別建成官路、大蘭2個滯洪區,最大滯洪量均在1000萬立方米以上。同時還在上游建中小型水庫7座,塘壩24座,蓄水總量1億立方米以上。這些水利工程,有效地控制了幹流的洪峰流量,使其逐步變害為利。
由於南膠萊河行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標準,1975年由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和昌濰地區水利局統一組織規劃設計,採用山區高水高排、平原低洼區低水低排的原則,1976年計畫開挖一條南膠新河,將膠河在姚哥莊鐵路橋以下截斷,向東匯入墨水河,在黃家莊前將墨水截入,經戴家屯、玉皇廟,在斜溝崖村東拐向南,再經羅家村西十里堡、膠濟鐵路、濟青公路,沿躍進河南下穿沽河農場,在碼頭村東南入膠州灣。膠縣動員萬餘民工,於1976年春節前後分2次施工,從碼頭村河口開始向上游開挖,歷時4個月,國家投資50萬元,民眾自籌300餘萬元。這段工程系海灘淤泥,經一冬春緊張施工,僅完成3.3千米,後因區劃變更、資金短缺、施工難度大等諸多原因停工作罷。至1987年,南膠萊河仍是原走向。
南膠萊河雖經多年治理,但由於河跨數縣,缺少統籌全面治理,災情依然不斷。建國後至1987年,仍有21年發生澇災(其中有兩次河道決口),其中有6次澇災面積達40萬畝。
建國後,膠南縣(今黃島區)、膠州市各自在轄區內逐年進行培堤、疏浚整修,擴大行洪斷面。同時在上游加強了水土保持。在中游建中型水庫1座(王吳水庫),小(一)型水庫6座,小(二)型水庫20座,塘壩310座,總攔蓄庫容1億立方米。膠州市境內建攔河閘1處、揚水站2處。治理後膠河洪澇災害基本消除,僅王吳水庫設計灌溉膠州市、高密縣18萬畝土地。
建國後對上游及其支流楊柳河(養兒溝)作過系統治理。1956年,膠州專區動員膠縣、高密2縣人民統籌挖河疏浚、裁彎取直、展寬堤防,擴大行洪斷面。設計通過最大洪峰流量219立方米每秒。1956年、1965年、1974年、1984年先後復堤:右岸從膠萊河口至岳頭屯、黃家莊至膠濟鐵路,從門家屯至岳頭屯、劉家莊至劉家河,從宋家屯至岳頭屯、萬家屯至劉家河,從門家屯至岳頭屯,黃家屯至鐵路橋;左岸從膠萊河口至梁家屯,閻家屯至梁家屯。共復堤62.45千米,疏河11.3千米,完成土方79.88萬立方米,投工49.27萬個,國家投資24.24萬元。1958年曾在河口處建官路水庫,1960年擴大庫容,1963年改為滯洪區。至1987年,墨水河堤防完整,兩岸土地肥沃,是膠州市主要糧食作物產區。

水利灌溉

南膠萊河流域主要灌區有閘子灌區等。
閘子灌區,位於南膠萊河下游,北王珠鎮閘子村北,25個村受益,灌溉面積1.3萬畝。灌區建成乾渠2條長3.85千米;支渠6條,長9.3千米,斗15條,長12千米,排水乾渠8條,長12.9千米,支渠14條,長21千米。1968年開灌,1970年又建電力排灌站,兩站裝機4台244.76千瓦,用2.9個流量1972年滋面積03萬畝,比開灌前產增加1倍。以後陸續配套,灌溉面積也相繼擴大,每年春夏灌潺3次,秋季灌溉1次,由於攔河閘攔蓄流水,沿河兩岸臨時提水灌溉甚為便利灌區土地迅速建成穩產高產田,1987年畝產由開灌前100公斤增加了4倍。

水庫建設

南膠萊河流域主要水庫有石棚水庫、書院水庫、官路水庫等。
石棚水庫,位於即墨縣三里莊鄉石棚村西南的墨水河支流土橋頭河中游,總流域面積54.8平方千米(其中直接匯入15平方千米,截引墨水河上游39.8平方千米)。流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719.6毫米。總庫容114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840萬立方米。1959年10月開工,1960年8月竣工,由即墨縣水利建設指揮部設計。1966~1987年完成的主要續建工程有:放水洞更換為鑄鐵閘門,溢洪道建閘,大壩加高、護坡翻修、建防浪牆,副壩壓力灌漿等。至1987年,累計國家投資137.89萬元,投工133.6萬個,完成工程量44.75萬立方米。已淤積庫容22萬立方米。主、副壩均為均質土壩,主壩長527米,最大壩高15.2米,副壩長606米,最大壩高6.5米。溢洪道最大泄量155立方米每秒,放水洞設計流量3立方米每秒。防洪能力實際達到1000年一遇洪水削減洪峰59%。1986年前主要供灌溉用水,之後主要通過石棚水廠供縣城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1987年實際供水212萬立方米,其中城鎮生活用水及工業用水200萬立方米,灌溉用水12萬立方米。設計灌溉面積1.21萬畝,有效灌溉面積0.92萬畝。有養魚水面0.11萬畝,1987年捕魚1.8萬公斤。
書院水庫,位於嶗山區惜福鎮街道書院村西、墨水河上游的支流葛家河上,控制流域面積11平方千米,流域內多年平均降水量966毫米。總庫容1368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080萬立方米。1972年4月開工,1981年底竣工(溢洪道工程按停緩建維護標準)。至1987年,完成工程量121.2萬立方米,投工428萬個,國家累計投資684.53萬元,投工427.38萬個,完成工程量121.67萬立方米。大壩系黏土心牆砂殼壩,長352米,最大壩高42米。溢洪道最大泄量252立方米每秒。放水洞設計流量3立方米每秒。因工程列入停緩建,只能達到維護標準的10年一遇洪水削減洪峰54%。設計灌溉面積1.6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5萬畝。1982年3月曾通過9.4千米渠道向嶗山水庫送水65萬立方米,以解決市區供水之急需。有養魚水面0.09萬畝,1978年開始放養魚苗25萬尾,1984年首次捕魚500公斤。
官路水庫,位於膠州市墨水河下游,距墨水河與南膠萊河交匯處約1.5千米,規劃總庫容2.11億立方米,是大(Ⅱ)型水庫,是中國北方最大的平原人工湖,是國家大水網的重要節點,也是構築青島市“多渠輸送、多庫調蓄”客水調引體系的關鍵性骨幹工程。
南膠萊河
官路水庫

樞紐涵閘

南膠萊河流域的涵閘有膠萊河口閘、劉家疃攔河閘、李家村攔河閘等。
膠萊河口閘,1956年秋,在利民河(膠菜南河支流)雙回河、王珠河入膠萊河口處,各建4孔磚砌涵閘,這3處河聞,由於斷面偏小,流水不暢,後又改建為砌石鋼筋混凝土啟閉機閘。
劉家疃攔河閘,1967年建,閘長75米,24孔,可存水量100萬立方米。
李家村攔河閘,1980年建,閘長45米,11孔,單2米。系筋混凝鋼絲網自動翻板閘門,可蓄水12萬立方米,閘上設交通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