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橛山

鐵橛山

鐵橛山,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境內。主峰海拔595.1米,峰巒疊嶂,森林茂密,是青島西海岸第二高山和森林“綠核”,是膠河、白馬河、風河的三河之源。

鐵橛山本名膠山,峻峭挺拔,崖壁矗立突兀,岩石色黑如鐵,因之得名。古膠州之鎮山。鐵橛山系中的七寶山礦藏豐富,蘊藏鐵、石墨、螢石礦。藏馬山與鐵橛山交界處的櫻桃峪、山系南端的琅琊台是著名的旅遊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鐵橛山
  • 別名:膠山、櫃艾山
  • 所屬山系:嶗山南延支脈
  • 地理位置:山東省青島市青西新區
  • 走向:東北西南向
  • 長度:14 km
  • 寬度:7.6 km
  • 主峰:鐵橛山海拔595.1米
名稱演變,位置境域,主要山峰,地質地貌,水文特徵,河流,降水,土壤植被,氣候特徵,自然資源,礦藏,藥材,生物資源,旅遊資源,經濟社會,農業,礦業,建置,

名稱演變

鐵橛山,本名膠山,古膠州之鎮山。《齊記》作黔艾山,《水經注》作櫃艾山,《齊乘》作鐵橛山。主峰最高會仙峰海拔595.1米。山勢矗兀,色黑如鐵。
櫃艾山,之名,可能與古櫃城有關。櫃城,西漢縣治,屬琅琊郡。《增修膠志》載:“櫃城,在治東南四十五里,洋水之南。”即王台附近。《中國歷史地圖集》也將櫃城標註於此。

位置境域

鐵橛山
鐵橛山在山東省的位置及地形
鐵橛山
鐵橛山在黃島區的位置
鐵橛山,位於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境中部鐵山街道六汪鎮內。東北西南向。南北長14公里,寬7公里,面積7.8平方公里。
鐵橛山支脈較多,西南與尹家大山、石樓山、藏馬山連為一體,東南、東北與大珠山、小珠山相連。支脈蔓延鐵山、寶山、膠河、六汪、市美、張家樓、塔山、寨里、海青、琅琊、藏南、泊里、理務關、大村、珠山等16處鄉鎮及諸城市。北部有支脈6條:起鐵橛山經野瀦嶺、高城峴、吳家溝西至崔家莊;起高城峴西北經屯裡,沿膠河至埠上蘭;起高城峴東北至胡家村;起高城峴東南經大於家嶺至背兒山、張倉;起高城峴經柳家屯,沿膠州界過廟王西經金草溝和小張八至福山;起高城峴北經肖家屯東北張八崖下,西接七寶山西之黃山。南部有支脈一條:起藏馬山西於家官莊西嶺經塔山、旺山折向西南經小場西嶺至大嵐。西部有支脈5條:起鐵橛山、貌兒山經野瀦嶺、豐臺頂至魯山;起魯山北至塔橋西嶺;起曹家北嶺北至芹口;起豐臺頂經耿家溝至市美東嶺;起魯山西經諸城市望馬墩南迴旋至前台山、老桃山入前桃山,再過龍古山南接橫山達天台山。再西行至范家山、廟子山、重羅山南抵花根山。東部也有支脈5條:起石樓東經紀家溝與大珠山北條相連;起石樓東經碾頭北山南折橫寨嶺經前溝南山東至庫山、黃道山、車輪山;起石樓東經莊家溝南至秋七元;起庫山經夏河城東嶺、季家嶺西南過蒲灣南抵胡家山再東南達琅琊台;起橫寨嶺西經橫河嶺至嶺西頭。

主要山峰

鐵橛山範圍內,海拔百米以上的山頭百餘處,山體較為獨立的有34座。
鐵橛山
鐵橛山主峰
尹家大山,位於黃島區六汪鎮東部,系鐵橛山支體。西北東南走向。主峰海拔499米,次峰葡萄頂海拔454米。產鐵礦石。
石樓山,位於黃島區六汪鎮東南,為市美與張家樓鄉界山之一。東北西南向。面積7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70米。北有筆架山、百尺崖。《諸城縣誌》云:“三石□□,雖盛暑登之,風獵獵不可留,故名樓山也。”
鐵橛山
藏馬山
藏馬山,位於黃島區大村鎮駐地東北4公里處,東北接石樓山,西南接高頂子。主峰海拔395.2米。長約12公里,寬約3公里。山西側多高峰,東側稍緩。群峰之中,有低山似馬、隱藏其中,故名藏馬山。
高頂子,位於黃島區大村鎮與藏南鄉交界處,北接藏馬山,屬鐵橛山主體之最西南山體。面積4平方公里。海拔206.6米。
西福山,位於黃島區寶山鄉駐地西北8公里,北鄰膠州市里岔鄉。西北東南向。面積0.7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42.3米。山頂多孤石,擊之有鼓聲。其東為東福山,稍低。有薪炭林和果林,產柴胡、桔梗、防風、丹參等中藥材。
黃山,位於黃島區寶山鄉駐東北4.7公里處,屬七寶山支體。主峰海拔146米。東南有樊梨山,西有土山。長約1000米。山上遍布薪炭林及經濟林,是寶山鄉多種經營生產基地之一。產柴胡、桔梗、防風、遠志等多種中藥材。明代有道觀一處。
七寶山,位於黃島區寶山鄉駐地東北5.5公里處,東北西南向。長6公里,寬約3.5公里。主峰海拔208米。南側有平山,海拔176米。七寶山金屬礦石豐富,有銅、鐵、錫等礦,尤以石灰石儲量為最。明代太監陳增曾開礦於此山。
香爐子石,位於黃島區鐵山鄉駐地東北6.2公里處,主峰海拔141米。山頂有巨石5塊,遠望如香爐鼎立。民國間石體遭雷擊而毀。
鐵橛山
背兒山
背兒山,位於黃島區鐵山鄉中部,鐵山水庫東,東西向。面積0.5平方公里。海拔186.2米。又稱百兒山,舊有老母廟,謬傳禱之多子。《增修膠志》稱為白猊山。相傳仙人柏猊曾居此山。山上有松樹,刺槐混交林,有野生柴胡、遠志、桔梗、防風、茜草、茵陳等多種中藥材。
月季山,位於黃島區鐵山鄉西北部與六汪鎮交界處。東北西南向。面積2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93.6米。山中多生月季,故名。
睡牛山,位於黃島區鐵山鄉西南部,鐵橛山主峰東北4.5公里處。主峰海拔261.8米。南北向。面積8.75平方公里。山體如臥睡之牛,故名。產蠶繭、山楂、板栗。山北有泰(安)薛(家島)公路經過。
鐵橛山
齊長城
峰台頂,位於黃島區六汪鎮與六汪鎮交界處,南東北向。海拔177.7米。頂平闊,松槐鬱閉成林。出砩石,有齊長城遺址。
高城峴,位於黃島區六汪鎮與寶山鄉交界處,東北西南向。長2.8公里,寬0.6公里。主峰海拔207.1米。山勢陡峭高聳,為六汪平原之制高點。山上松、槐成林。有電視差轉台和測量標誌。
老桃山,位於黃島區大村鎮與諸城市交界處,西北東南向。面積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77.4米。遍山野桃叢生,故名。又產石灰、木炭等。《諸城縣誌》作陶山。
龍古頂,位於黃島區大村鎮駐地西北3.2公里處,西北東南向。面積約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49.1米。山頂有洞,名石屋,面積7平方米,內有泉。山中多鐵礦石,品位高而儲量少。1959年曾建龍古鐵礦於此。
唐家山,位於黃島區大村鎮西北部,西北東南向。面積1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6米。
天台山,位於大村鎮駐地西0.9公里處,山體呈圓錐形。主峰海拔124.6米。明洪武間,浙江天台山丁氏由海州遷此定居,名此山為天台山。山前有革命烈士陵園。
廟子山,位於黃島區大村鎮駐地西3.5公里處。面積約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98.7米。產鐵礦石。
重羅山,位於黃島區大村鎮與理務關鄉交界處。面積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42米。南北向。有南北兩峰,北圓南方,高廣相儷。
范家山,位於黃島區理務關鄉駐地東北7.2公里,吉利河水庫東側。東南西北向。長約1公里,寬約0.7公里。主峰海拔161.4米。
子羅山,位於黃島區理務關鄉駐東北6.8公里,吉利河水庫東側。西北東南走向。長約2.5公里,寬約2公里。主峰海拔166米。
塔山,位於黃島區塔山鄉、泊里鎮與藏南鄉交界處。西南東北向。長約6公里,寬3公里。山有三峰,主峰海拔120.4米,狀如塔,上有古銀杏樹1株,亭亭如蓋。
子良山,位於黃島區泊里鎮駐地南5公里處。山體呈圓錐形。面積2平方公里。海拔69.2米,系泊里平原之制高點。山上遍植蘋果樹,有圍山河。昔日遍山生長紫羅蘭,《諸城縣誌》作紫羅山。
魚骨廟山,位於黃島區子良山南4.5公里處,南北向土嶺。長1.8公里,寬0.6公里。海拔33.8米。清乾隆間,董家海口出巨魚,長10丈,高3丈,後用魚骨建廟於此山,1955年廟毀。有測量標誌和瞭望所。
牛蹄山,位於黃島區寨里鄉駐地東南4公里處,南北向。面積約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46.4米。山體狀如牛蹄。車輪山位於寨里鄉駐地東南5.5公里處。面積1平方公里。形似車輪。主峰海拔112.6米。
大綴骨山,位於黃島區海青鄉西部,是黃島區與諸城市界山之一。西北東南向。面積7.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81.8米,山上有石筍,名縋鼓石,舊稱縋鼓山。
前黃山,位於黃島區海青鄉北部與諸城市交界處,南北向。主峰海拔204.9米。山北部屬諸城市,東有日諸公路。
跑馬嶺,位於黃島區海青鄉駐地西2公里處,南北向。長約4公里,寬約3公里。主峰海拔65.5米。表層多土,局部有花崗岩裸露。據傳,元代百戶狄穩住狄家河,此處為狄跑馬處。
黃道山,位於黃島區琅琊鎮駐地東北2.7公里處。山體呈圓錐形,面積0.7平方公里。主峰127.6米。
胡家山,位於黃島區琅琊鎮南部沿海,系琅琊山支體。西南東北向。長約1.6公里,寬約0.8公里。山頂有三峰,主峰海拔83.4米。上有測量標誌。
庫山,位於黃島區琅琊鎮駐地北5公里處。主峰海拔159米。
土山,位於黃島區張家樓鄉駐地北4.2公里處,北界珠山街道。東北西南向。面積3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11米。山體表層皆土,植被茂盛。
琅琊台,位於黃島區西南26公里,琅琊鎮境內,三面環海,海拔183.4米。其東南為齋堂島,北為龍灣,西南為沐官島,西北為琅琊城故址。

地質地貌

鐵橛山
鐵橛山岩石特徵
鐵橛山地質構造屬魯東地質次一級構造單位——膠南隆起。早期太古代以褶皺為主。元古代以後以斷裂為主,斷裂構造線主要為北東向,出露地表的岩石多為變質岩、岩漿岩和沉積岩。大珠山、小珠山、鐵橛山及藏馬山區,以岩漿岩為主,主要為侵入岩,地質年代為太古代、元古代和燕山晚期,岩體多侵入變質岩中,岩性多為花崗岩和閃長岩,面積407平方公里。
鐵橛山
鐵橛山一帶地形地貌
鐵橛山屬低山丘陵區,山巒起伏,溝壑縱橫,與小珠山、鐵橛山、大珠山、藏馬山等一起,呈東北——西南向隆起,構成中部脊樑。地勢西、北偏高,南、東臨海處偏低,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入海。
主要地形有:裸岩地,分布在隱珠、大村、藏南、市美、鐵山等鄉鎮,是內隆起地帶的頂部,海拔223~724.9米,坡度15~30度。自然植被率小於60%,石隙間生有赤松和雜草。
嶺地,主要分布在山脈裸岩地以下和丘陵上。海拔50~350米,坡度10~20度,自然植被率大於60%。嶺地分為三部分:荒坡嶺,面積372760畝,海拔55~350米,坡度20度,自然植被率大於60%,為黃島區主要的薪炭林基地;坡嶺梯田,面積1032426畝,坡度10~15度,分布於山的中上部和嶺繫上部,屬中低產農田區;坡麓梯田,面積384940畝,海拔50~150米,坡度在10度以下,多分布在六汪、寶山、薛家莊、隱珠、泊里、琅琊、大場、小場等鄉鎮,屬中產農田區。

水文特徵

河流

鐵橛山,作為青島市的重要地理界限,是膠南地區重要的分水嶺,山北為膠河、洋河流域,山南為風河、橫河等膠南地區沿海河流流域的界線。而白馬河則經山西側流過,其左側一些支流發源於鐵橛山。
膠河,發源於黃島區鐵橛山北孫家溝,北流經膠州市西部,經過褚家王吳水庫,流入高密市境,又蜿蜒北流,在高密呂家南直村屈而東北流,於馬家花園南注入南膠萊河。河長106公里,流域面積60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7/1000。
風河,又稱王戈莊河。源流有三:出鐵橛山之七寶山者為張倉東河;出鐵山西北者為張倉西河;出陡陽山者為溧水河。張倉東、西河至張倉東南合流,至雙鳳山南與溧水河合流。流經寶山、鐵山、珠山、隱珠4鄉鎮,於黃島區東南大港口入海。全長31.8公里,匯水面積303平方公里。上游建鐵山水庫。
橫河,發源於張家樓鄉西北鐵橛山南麓,有二源流經張家樓、藏南、泊里、寨里4處鄉鎮,於泊里鎮西小灘入黃家塘灣。全長23.97公里,匯水面積158.37平方公里。上游建陡崖子水庫。
洋河,漢代稱櫃艾水,後又稱洋水。是黃島區與膠州市的界河。發源於寶山鄉西南部的鐵橛山之高城峴東麓,於王台鎮五河頭入海。全長45.9公里,境內段長5.35公里,界河段長3.66公里。流域面積254平方公里,其中境內56.84平方公里。上游膠州建山州水庫,下游膠州建攔河閘引水工程。
甜水河,發源於海青鄉後河西村北大綴骨山南麓,縱貫海青鄉,於宋家嶺村東南入海。全長20公里,匯水面積109.9平方公里。2.5公里以上的支流7條,總長46公里。
白馬河,發源於諸城市魯山東麓和黃島區鐵橛山西北側,流經市美、大村、大場、塔山、小場5處鄉鎮,於河崖村南與吉利河匯流,至馬家疃村東入海。全長44.2公里,其中黃島區境河段長24.39公里。匯水面積265.3平方公里,其中黃島區境243.99平方公里。二十年一遇洪峰流量1911.06立方米/秒。
鐵山水庫,位於鐵山鄉前石溝村後,風河北源張倉河上游。流域面積58平方公里。1959年10月開工,次年10月停建。1966年10月恢復建設,1967年5月竣工。總投資254.4萬元。設水庫管理所、發電站各1處。有效灌溉面積3.1萬畝。

降水

鐵橛山地區,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季節性強,地區差較明顯。夏秋季大於冬春季;相對於膠南南部地區,鐵橛山所在的六汪鎮降水最小,為716.7毫米。連雨和連陰天氣多發生在夏秋季。≥0.1毫米的連雨日,歷年平均6.5天,最長12天。降水總量258.1毫米。≥5.0毫米的最長連雨日為5天,秋季連陰一般3~5年一遇。日降水量<0.1毫米的連旱日一年四季都出現,春季最嚴重。
鐵橛山是青島市地下水水質最優良的地區,分布在中低山及其周圍丘陵地區的基岩裂隙水和河谷上游第四系孔隙水。

土壤植被

鐵橛山地區,棕壤以山脈為軸心向四周延伸。海拔10米以上。總面積1681515畝,占可利用面積的77.37%。棕壤成土母岩多為酸性岩和部分基性岩,成土母質為洪積物和洪積沖積物。土壤粘粒較少,淋溶澱積十分明顯。呈微酸性至中性反應,顏色為棕色、褐棕色。表土質地粗松,通透性好,但耕層肥力低。隨地勢高低依次分布棕壤性土、典型棕壤和潮棕壤3個亞類。
棕壤性土,主要分布在荒坡嶺和嶺坡梯田上,面積598493畝,占可用面積的27.54%。母岩多為酸性花崗岩。海拔一般在60米以上,坡度大,地勢陡,水土流失嚴重。土壤處於幼年發育階段,土體厚15~30厘米,少量達到60厘米。表層礫石較多,質地粗松,通氣性好,但結構不良,地下水極缺。荒坡嶺上的土層小於20厘米,生長樹木和雜草。嶺坡梯田上土層較厚,為果樹、地瓜和花生種植區。棕壤性土分為酸性岩類和基性岩類2個土屬,分草皮土、青砂土、石碴土、摻面石土、淺灰壤土、灰壤土6個土種。
典型棕壤,發育在嶺坡梯田和坡麓梯田上,分布於黃島區丘陵的中下部及大珠山、小珠山、鐵橛山和藏馬山山麓。面積885747畝,占可利用面積的40.75%。土層厚度大於100厘米,PH6.5~7.0,是地瓜、玉米、花生和小麥種植區。典型棕壤只有洪積沖積物1個土屬,分死黃泥頭、活黃泥頭、淺黃土和黃沙土4個土種。
鐵橛山地區,主要分布有林木植被和草場植被。
鐵橛山
林木植被
鐵橛山
林木植被
林木植被,分布於低山丘陵上部,土層較薄,多生長赤松和野生灌木等;中下部土層稍厚,主要分布黑松、刺槐和柞樹等;山下土層較厚,是枰柳、柳樹、刺槐、板栗、山楂較密集區。
鐵橛山
草場植被
鐵橛山
草場植被
草場植被,有野生雜草50餘種。低山丘陵區主要有牡羊草、結縷草、畫眉草、黃背草、野古草、百里香、山蓼、狗尾草、黃花菜、青蒿、皂角、地榆、苦參、南牧蒿、萎菱菜、瓦松、石竹等分布;草原地區主要有蘆葦、香蒲、黑三棱、水蓼、剛毛、荸薺、荻、類蘆、水芹、鹿草、黃花蒿、牛鞭草、青茅、鵝冠草、三棱草、兩棲蓼、燈心草、知心草、馬唐、早熟禾、禮腸、碎米砂草、鴨趾草、中繁縷、藎草、千金子等分布。

氣候特徵

鐵橛山地區,屬北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2℃,無霜期202天,降水量794毫米。氣候四季分明,春遲秋爽,夏無酷暑,冬少嚴寒。

自然資源

礦藏

鐵橛山地區,礦藏資源主要集中的七寶山一帶。
七寶山鐵礦,生於雲母片岩中的角閃岩脈內。磁鐵礦中鐵品位15~25%,最高40%。地質儲量為1萬噸左右。
七寶山多金屬礦,主要分布在橫山糜棱岩帶中。有兩條礦脈出露於橫山,總長125米,厚度平均60厘米,寬40—75厘米。系鉛、鋅、銅伴生的多金屬礦。主要礦物為方鉛礦、黃銅礦、黃鐵礦、閃鋅礦、針鐵礦、斑銅礦、銅藍礦。礦脈厚者以方鉛礦為主,薄者以黃銅礦為主。礦體上部含鉛鋅較多,下部含黃銅較多。方鉛品位最高達25.4%,黃銅品位為0.44%。
七寶山石墨礦,位於叢家屯、李家溝一帶。礦石為石墨片岩,呈鉛灰色和黑色,片狀構造,夾於角閃岩中。地質儲量189000噸。叢家屯石墨礦位於叢家屯與李家溝之間。主要礦帶在800米狹長地帶內斷續出現,礦脈長達100~200米,厚0.5~2米。含炭量達6~15%。地質儲量1956年普查核定為6363噸。
螢石礦,主要分布於七寶山一帶。螢石礦脈充填在白雲母鈉長石片岩中,含螢石50~90%不等。

藥材

鐵橛山山區也都蘊藏著豐富的藥材資源。向陽山坡,由於光照時間長,氣候較乾旱,一般多分布一些對水分要求不太嚴格的藥材。有地榆、桔梗、丹參、米口袋、錦棗兒、蕪花、酸棗、柴胡、遠志、地椒、瞿麥、木防己、石竹、馬尾蓮、銀柴胡、中華卷柏、防風等;背陰山坡,分布有草烏、紫草、藁本、天南星、全葉延胡索、竹節香附、半夏、玉竹、太子參、百合、紫參、羊乳、白前、藜蘆等;林下及林緣,多產太子參、玉竹、蒼朮等;山溝溪邊和濕草叢中,主要分布有楓楊、毛茛、水蓼、酸模葉蓼、鴨趾草、燈心草、香附、蘆葦、澤蘭、葎草、槓板歸等;田邊路旁,主要分布有紫花地丁、米口袋、茵陳、錦雞兒、蛇含、蛇莓、車前等。
以上山區丘陵除分布大量的藥用植物外,還有一些藥用動物和礦物。藥用動物有全蠍、蜈蚣、蛇、獾、刺蝟等。藥用礦物有滑石、陽起石、磁石、石英、雲母石等。

生物資源

鐵橛山山區動物類主要有:獸類:兔、獾、野狸、黃鼠狼、狼、狓、狐狸、刺蝟、蝙蝠等。鳥類:山雞、石雞、水雞、野雞、海鷗、貓頭鷹、啄木鳥、喜鵲、烏鴉、白頭翁、畫眉、黃鸝、鵓鴿、布穀、麻雀、鷹、鷂、雁、燕、鵪鶉等。蛇蟲類:水蛇、蝮蛇、青草蛇、莽蛇、銀環蛇、蜈蚣、蠶、蝴蝶、蜻蜓、螳螂、蟋蟀、蜘蛛、蝸牛、蚯蚓、青蛙、蝦蟆、地鱉蟲等。林木類:1982年調查,林木分50科,90屬,134個樹種。品種繁多,僅楊樹就有300餘個品種、品系。

旅遊資源

櫻桃峪,位於黃島區區東10公里,張家樓鎮北端藏馬山與鐵橛山交界處,長5公里,山溝因櫻桃樹、蘋果樹居多,故稱櫻桃峪。每年清明節前10天左右,櫻桃花競相開放,花香四溢,甚為壯觀,吸引大批遊人至臨。花期持續一個半月。
鐵橛山
鐵橛懸泉
鐵橛山北巔有滴水崖,山壁懸空如蓋,水從石罅中落半腰,滴淅成泉,故名滴水崖。《膠州志》譽為“鐵橛懸泉”,列為膠州八景之一。崖頂方廣10餘畝,昔有秋海棠叢生,崖下有滴水庵。
鐵橛山
琅琊台
琅琊台,自然風光秀麗,古台觀日、海市蜃樓為琅琊台勝景,唐開元進士熊曜、清諸城文人李澄中分別在其《登琅琊台觀日賦》、《艮齋筆記》中有記載,當地人亦有此說。1982年,青島市人民政府公布琅琊台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國務院將琅琊台景區納入青島嶗山風景名勝區範疇,公布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92年6月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青島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青島琅琊颱風景名勝旅遊區。是年前後,當地政府投巨資修建和修復了徐福殿、雲梯、御路、琅琊刻石、始皇群雕、望越樓、琅琊石亭等名勝古蹟和旅遊景觀。

經濟社會

農業

鐵橛山區,多丘陵低山,間有台地和河谷小平原。土壤質地粗,保肥保水能力差,是黃島區原膠南的花生商品生產基地。以小麥、地瓜、玉米為主。

礦業

石灰生產,集中於王台、薛家莊和寶山等鄉鎮。其中七寶山一帶最多。明代,膠南縣內石灰生產已頗具規模。石灰窯等村明初即以燒石灰立村。1920年代前,多為借山坡挖洞築窯,以柴草燒制,每窯約三五百公斤。1930年代,引入煤炭燒窯,產量增大,較大窯戶年產3000餘噸。農閒季節農民也多事燒窯。七寶山一帶群窯密布,“敦信堂”、“承德堂”等6處堂號均在膠縣、諸城、王台等地設棧銷售。1954年,建立七寶山石灰生產合作社,1958年改為國營石灰廠,建漏窯、洞窯13座,年產石灰12000餘噸。1960年代石灰生產進入低谷,社辦企業僅有二三處,村辦小窯也比較少。1971年後,寶山、王台、薛家莊、六汪等鄉鎮辦起6處石灰廠。1985年後,村辦、農民合夥辦小窯廠發展迅速。1987年全縣有石灰廠108處,年產石灰18萬噸。
金屬礦開採,明萬曆年間所開礦坑,均為金屬礦。1930年代,日本人曾在七寶山下白家屯開採過鎳礦石,又在塔山河、逯家莊開採過鉛礦石。1958年,膠南縣建起金屬礦19處,縣營金屬礦有七寶山鐵礦、龍古鐵礦。公社辦金屬礦16處。1959年3月,青島第五鋼鐵廠遷至大村,建立青島大村鐵礦。內設三個礦區,職工3000餘人,投產初期日產富鐵礦最高達3000噸。因礦石儲量較少,到1959年8月便停產。部分人員調入王台砩石礦和其他礦。1959年,還在寶山建立一處銅礦,不久也停產。到1961年,金屬礦多數停產撤銷。1971年一1974年間,寶山、大村兩公社開採部分鐵礦石供應磚瓦廠煉鐵車間,年產900餘噸。

建置

鐵橛山
北麓山周村
鐵橛山屬膠南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即有部落定居,歷史悠久。然而建置興廢無常,或分而他屬,或合而自立,幾經變遷。春秋戰國時期,先後有齊邑、越都之置;秦代設琅琊郡、縣之治;漢承秦制,並增琅琊國、櫃縣和祝茲侯國治於境內;晉省琅琊,境域分屬今諸城、膠州舊置;隋復置琅琊縣;唐再裁之,境地仍歸膠州、諸城。廢置千餘年。1943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諸膠邊辦事處,次年析置藏馬、諸膠邊兩縣,屬濱海行署;1946年改建膠南縣,屬濱北專區;1956年裁藏馬縣入膠南,隸屬昌濰專區;1958年膠南縣劃入青島市;1961年復歸昌濰專區;1979年再度劃入青島市。1990年12月撤縣設市。2012年12月,撤銷黃島區、縣級膠南市,設立新的黃島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