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52

南粳52

南粳52,原名“寧923”,是由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3為母本、關東14為父本雜交育成的遲熟中粳水稻品種。

該品種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全生育期156.2天;株高101.1厘米,株型緊湊,長勢較旺,分櫱力較強,葉色淡綠,葉姿較挺,後期熟色好;每畝有效穗28.1萬,穗實粒數119.0粒,結實率92.1%,千粒重28.1克;抗水稻白葉枯病、感水稻紋枯病,抗水稻條紋葉枯病,感水稻穗頸瘟;米質理化指標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稻穀標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粳52
  • 品種:水稻
  • 審定編號:蘇審稻201409
  • 品種來源:武粳13號、關東194
  • 選育者: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適種區域,產量表現,栽培技術,

選育過程

1999年,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以武粳13作母本,引進日本優良食味、抗條紋葉枯病粳稻品種關東194為父本進行雜交配組。
2000年,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將雜種F1種植於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試驗田,混收F2代種子於冬季到海南試驗田加代。
2001年,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在南京試驗田種植F3並混收種子。
2002年,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在南京試驗田種植F4,分櫱期利用分子標記進行條紋葉枯病抗性檢測,同時結合田間進行抗性篩選,在抗性好的小區中進行優良單株選擇,淘汰品質未達國標三級優質稻穀標準的單株。
2003年,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在南京試驗田將中選單株分單株種成小區(F5),分櫱期繼續利用分子標記進行條紋葉枯病抗性檢測,同時結合田間進行抗性篩選,成熟期選擇抗條紋葉枯病、產量高、綜合性狀好的穩定小區,在其中選擇單株,淘汰品質未達國標三級優質稻穀標準的單株。
2004年,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在南京試驗田選種小區種植品質合格的單株(F6),中選綜合表現好的20個單株。
2005年,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在南京繼續在選種小區種植,後代選24個單株。
2006年,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種植24個選種小區,中選14個單株。
2007年,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種植14個小區,從中選擇9個單株。
2008年,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種植9個小區進行比較,其中編號088333小區性狀穩定一致,混收種子。
2009年,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進行小區品比鑑定,該小區編號為“JD9213”,表現抗條紋葉枯病,綜合豐產性好,成熟後混收。
2010年,江蘇省優質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將選育出的品種暫定名為寧9213,並推薦參加江蘇省遲熟中粳組預備試驗。2011-2013年,該品種參加江蘇省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
2010年12月10日,南粳52被申報國家植物新品種權保護(申請號為:20101059.2);2011年3月1日,南粳52獲得品種權公告(公告號為:CNA007186E);2014年6月,南粳52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編號為:蘇審稻201409)。
南粳52
南粳52選育過程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南粳52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全生育期156.2天,屬於遲熟中粳類型,比對照淮稻9號遲2天,與對照鎮稻14號相當;株高101厘米左右,基部節間粗短,株型緊湊,穗型較大,每穗130粒左右;分櫱力較強,生長勢較旺,成穗率75%左右;莖稈粗壯,抗倒性強;葉色淡綠,後期熟色好,灌漿速度快;結實率90%左右,千粒質量28克左右。
  • 品質分析:經2011年農業部食品質量檢測中心檢測,南粳52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堊白粒率分別為84.8%、73.7%、70.8%、19%,堊白度為2.5%,膠稠度為80毫米,直鏈澱粉含量為16.8%,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稻穀標準。2012-2013年,南粳52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試驗檢測,同樣達到國標二級優質稻穀標準。
  • 抗性鑑定: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對南粳52進行了抗性鑑定,南粳52苗期對稻瘟病B、C、D、E、F和G生理小種表現為免疫-抗(0-1級),對水稻穗頸瘟表現中抗-感(2-3級),對水稻白葉枯病的浙-173、KS-6-6、PX-079和JS-49-6菌株表現為抗-中抗(1-3級),感水稻紋枯病。經在江蘇靖江市和泰州市姜堰區2點連續3年鑑定,南粳52均表現抗和高抗水稻條紋葉枯病

適種區域

南粳52適宜在中國江蘇省蘇中及寧鎮揚丘陵地區種植。

產量表現

  • 區域試驗
2011-2012年,南粳52參加江蘇省遲熟中粳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分別為9075.0千克/公頃、10311.0千克/公頃,較對照淮稻9號分別增產3.56%、5.22%,增產極顯著,2年平均產量為9690.0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4.39%。
  • 生產試驗
2013年,南粳52參加江蘇省遲熟中粳組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9277.5千克/公頃,比對照增產4.10%。
  • 示範種植
2012年,南粳52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南京試驗基地大區示範,產量達到9919.5千克/公頃,在興化市釣魚鎮百畝示範方種植,實收平均產量為11730.0千克/公頃;2013年,在興化市釣魚鎮百畝示範方種植,實收平均產量為11880.0千克/公頃。

栽培技術

  1. 適期播種:適宜種植區域單季稻栽培宜於5月上中旬播種。採用濕潤育秧,宜5月5-10日播種,播種量為淨秧板300千克/公頃左右;採用半旱育秧,宜5月10-15日播種,播種量為淨秧板600-750千克/公頃;採用塑盤育秧,宜5月20-25日播種,用種量為每盤100-120克,大田用量45-60千克/公頃。
  2. 保證基本苗:人工栽插秧齡30天左右,株行距15厘米×25厘米;機插稻秧齡18-20天,株行距13厘米×30厘米。栽24萬-27萬穴/公頃左右,每穴2-3株苗,基本苗插足105萬-120萬株/公頃。莖櫱數達80%預期穗數時擱田,高峰苗宜375萬-420萬株/公頃,成穗率為80%左右。
  3. 科學肥水管理:南粳52要達到產量目標9000-9750千克/公頃,一般需施純氮240-270千克/公頃、磷肥120-150千克/公頃、鉀肥120-150千克/公頃,其中,有機肥含氮量應占總氮量40%以上。肥料運籌應早施、重施分櫱肥,拔節期應穩施氮肥,增加磷、鉀肥,穗肥應及時用好促花費,根據需要施用保花肥。基櫱肥和穗肥的比例以7∶3為好,並做到氮、磷、鉀搭配使用。秸稈還田的地塊,基肥宜施45%複合肥450千克/公頃;分櫱肥分2次使用,分別在栽後5-7天和10-12天使用,均施用尿素112.5千克/公頃,以達到促早發,擴大群體。為保證稻米品質,應早施、少施穗肥,以促為主。余葉齡4.0-3.5時施用促花肥,施尿素75-90千克/公頃、氯化鉀105-150千克/公頃;余葉齡2.0-1.5時施用保花肥,施尿素45-60千克/公頃,以達到“提高結實,增加粒重”的目的。水漿管理掌握“前期應淺水勤灌、中期應乾乾濕濕、後期應濕潤灌溉”的原則。
  4. 病蟲草害防治:播種前採用藥劑浸種防治種傳病害。生育期間密切聯繫當地植保部門,根據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及時做好防治工作。根據水稻灰飛虱發生規律及危害特點,採用以農業防治為主的生態調控技術為主導,以治蟲防病為核心的綜合防治策略。前期注重雜草防治,生長期及時抓好稻薊馬、水稻灰飛虱及水稻條紋葉枯病的防治,中期注意水稻螟蟲、水稻紋枯病及稻瘟病、稻曲病的防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