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泖涇

南泖涇

南泖涇,長江支流黃浦江的南岸支流,位於松江區東南部,金山區東北部,又稱祝家港。古與北泖涇統稱泖涇,黃浦江水系形成後,改稱南泖涇。南起金山境內後港塘與新涇塘交匯處,北迄松江境內黃浦江。流經金山區亭林鎮、松江葉榭鎮。松江境內長5.9公里,底高-0.5~-1.0米,底寬8米,邊坡1:2。金山境內長3.87公里,合計9.77公里。

2003年,實施黃浦江上游幹流段防洪工程,於南泖涇北口入黃浦江處建祝家港節制閘。區管七級航道,通航50噸級船舶,是浦南地區引水灌溉主要河道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泖涇
  • 外文名:Nanmao Jing River
  • 別名:祝家港
  • 所屬水系:長江支流黃浦江的南岸支流
  • 地理位置:上海市松江區東南部,金山區東北部
  • 流經地區:上海市松江區葉榭鎮,金山區亭林鎮
  • 發源地:上海市金山區亭林鎮西南
  • 主要支流:新涇塘、運港、後崗塘、喬港
  • 河長:9.77 km
  • 河口位置:上海市松江區原漯水渡口
  • 航道等級:區管七級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航道,

幹流概況

南泖涇
南泖涇的位置及河道走向
南泖涇
南泖涇的位置及河道走向
南泖涇,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東南部,金山區東北部,紫石涇東,南起金山境內後港塘與新涇塘交匯處,北迄松江境內黃浦江原漯水渡口。流經金山亭林鎮、松江葉榭鎮。北段松江境內長5.9公里(一說5.7公里),底寬10~20米,底高-0.5~-1.0米,底寬8米,河面寬29米,,邊坡1:2。南段金山區境為祝家港,在亭林鎮西南與新涇塘、運港、後崗塘、喬港交匯,北接松江區縣南泖涇。河長3.87公里,底寬10米,底高0米,邊坡比1:2。
南泖涇
南泖涇黃浦江口
南泖涇
南泖涇松江區葉謝鎮葉新公路橋段
南泖涇
南泖涇金山區亭林鎮段
南泖涇
南泖涇在亭林鎮西南與後港塘、新涇河口交匯

水文特徵

南泖涇屬平原感潮河道,水位受潮汐影響而漲落。每天都有二次潮汐漲落。受潮汐影響,每日二潮,大潮一般發生在農曆初三、十八日前後,小潮一般發生在初九、二十四日前後。自“春分”至“秋分”,日潮比夜潮小;自“秋分”至“春分”,日潮比夜潮大。平均漲潮歷時4小時,平均落潮歷時8.4小時。
其水位,參考北部大泖港趙家村水位站解放後最高水位3.58米,出現於1977年8月22日;最低水位0.57米,出現於1959年1月22日;多年平均高潮水位2.68米,低潮水位1.74米。潮差參考北部趙家村站多年平均為0.92米,大橋站為0.81米。每年7~9月台汛期間,往往受颱風、暴雨和潮汛影響,境內河道增水,加上上游洪水下泄,下游高潮頂托,客水在境內停留,常導致內河水位普遍抬高。

主要支流

新涇塘,北接南泖涇,南達中運河,長6.223公里。1968年冬疏浚,在亭林鎮南生開東西向900米,疏浚後河底寬5米,底高吳淞零下0.5米,邊坡1:2。此後,28年未疏浚,河道逐漸淤淺,流水小暢。1996年冬,朱行鎮新涇塘南段沿河企業集資6萬元,疏浚南段1.5千米,工程量土方2.7萬立方米。
後崗塘(後港塘),西南起張涇河,東北抵祝家港,全長7.33公里。明崇禎四年(1631年)疏浚1次;清代疏浚5次;民國37年(1948年)4月,疏浚祝家港至張涇段,1955年冬,縣水利總隊部組織張涇區開浚西段,長4公里,12月22日開工,29日竣工,完成土方5.75萬立方米,投工2.46萬工日,縣補助經費2903元。1968年冬,組織亭新、呂巷、松隱、乾巷、錢圩、廊下6個公社,11681名民工,全線疏浚,全長7.43公里。12月6日開工,23日竣工。拓寬浚深,局部取直,完成土方29.97萬立方米,市補助經費15.4萬元,縣籌經費12.4萬元。疏浚後,底寬5米,底高吳淞零下0.5米,邊坡1:2。1984年,由航道部門對張涇河至紫石涇段3.1公里,予以機挖疏浚。
運港,在亭林鎮北,東接龍泉港,西接祝家港,長5.86公里。古為東西向重要乾河,水深港闊,歷代疏浚較少。宋乾道七年(1171年),為抵禦海潮入侵,在其支流新涇塘口築運港大堰,明代海口堵塞後湮廢。明崇禎四年(1631年)疏浚1次,清代乾隆和嘉慶年間各疏浚1次。後因水流變化,逐步淤塞。民國24年(1935年)疏浚1次。1964年,全線疏浚,完成土方5萬立方米。1975年春,上海石油化工總廠新築車亭公路,穿越運港,在今紅楊村一段截彎取直,新開415米,完成土方8.4萬立方米,投工2.41萬工日,經費由石化廠負擔。今除此段外,全線淤積嚴重,河底高達吳淞零上1~1.5米。
盪涇港,張涇河一祝家港,東西向,經松隱、亭新,河長7.55公里,底寬5米。
南泖涇
亭林市河
亭林後市河,祝家港—運港,東西向,經亭林鎮,河長0.34公里。
亭林市河,運港一祝家港,南北向,經亭林鎮,河長0.81公里。

治理開發

祝家港,北接松江縣南泖涇,南至亭林鎮西南與新涇塘相接,長3.87公里。祝家港原由葉榭塘進水,斜向西南,水勢迂迴,極易淤塞。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廢棄該段河道,改道直北與南泖涇接通,使浦水直入。清道光七年(1827年)至鹹豐六年、七年(1856~1857年)有五次疏浚。此後長期未浚,淤淺嚴重。
1952年,松江縣成立祝家港工程處,由亭林、葉榭兩區合浚泖涇口至上橫涇一段,並疏上橫涇等支河,共長19.04公里,完成土方12.07萬立方米。1968年冬,縣水利工程指揮部組織亭新、山陽、金衛、朱涇4個公社進行全線疏浚,動員民工9332人。12月6日開工,23日竣工,完成土方27.67萬立方米,投資21.25萬元。疏浚後的河道,底寬7米,底高吳淞零下1米,邊坡1:2。
南泖涇
祝家港節制閘
祝家港節制閘,位於黃浦江南岸祝家港(南泖涇)北河口。工程為單孔14米節制閘一座,閘首長度16米,閘室採用塢式結構,直升式平面閘門。外河側閘牆頂高程5.24米,內河側閘牆頂高程4.5米,閘底板面高程-0.50米,底板厚1.8米。2003年7月25日,完成主體工程水下部分,包括老河道支河15堵壩,11月4日竣工驗收。總投資1155萬元。

航道

南泖涇航道松江段,黃浦江~金山界,長5.69公里,航道噸位20~30噸級,枯水期航道水深2.86米,底寬7米,面寬29米,最小彎曲半徑240米。南泖涇金山祝家港航道,南北向,新涇塘~南泖涇,長3.9公里,面25米,通航能力40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