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科學考察船,南極科學考察必須具有的物資運輸、人員運送和海洋考察的特種交通和運輸工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極科學考察船
- 主要功能:物資運輸、人員運送、海洋考察
南極科學考察船,南極科學考察必須具有的物資運輸、人員運送和海洋考察的特種交通和運輸工具。
“極地”號,1986年,中國南極考察開始使用“極地”號科學考察船,這艘船原系芬蘭勞馬船廠建造的一艘具有1A級抗冰能力的貨船,中國購進後改裝成南極科學考察船,在完成了6個南極航次考察任務後,於1994年退役。“雪龍2”號,2018年9月10...
“雪龍”號這個名字是中國國家科學技術部教授、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中國南極科學考察事業的奠基者和組織者武衡起的名字,‘龍’代表中國,‘雪’意味著南極的冰雪世界。雪龍號極地考察船建造背景 “雪龍”號是蘇聯解體前準備造...
2020年2月15日,“雪龍2”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完成南極長城站卸貨任務,離開長城站附近海域,駛向正在建設中的羅斯海新站。2020年4月22日,“雪龍”號和“雪龍2”號科考船圓滿完成了歷時183天的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任務,凱旋歸來。返回上海...
台北時間2018年11月9日15時,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雪龍”號極地科考船,從東經152度05分由北向南穿越赤道,進入南太平洋。台北時間2018年11月18日16時,搭載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的“雪龍”號極地科考船離開澳大利亞霍巴特,...
向陽紅10號改建成遠望4號航天測量船 “遠望四號”由曾首航南極的“向陽紅10號”科學考察船改裝而成,此次改裝共改造、更新、修理、特裝了4大類、400餘個工程項目,主要對航天測量、航海氣象、通信導航、船體結構、動力裝置、甲板機械及...
這5艘考察船是:“向陽紅10”號船,15 000噸級遠洋科學考察船,隸屬國家海洋局。1984~1985年,擔負中國首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任務,赴西南極的喬治王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並開展海洋綜合科學考察(赴南極1個航次)。“J121”號船,15...
2018年11月2日,中國第35次南極科考隊從上海起程遠赴南極。概要 經過131天、3萬海里航行,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隊員搭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12日回到上海、走上陸地。南極考察期間,科考隊經受了嚴酷自然環境的考驗,克服了“雪龍”...
新“白瀨”號(AGB-5003)是舊“白瀨”號(AGB-5002)的後繼南極考察船,於2007年3月15日由萬國造船廠開工建造,2008年4月16日下水,2009年5月20日服役,總共耗資380億日元。當地時間2014年2月16日上午7時40分左右,“白瀨”號...
10月22日,搭乘107名考察隊員的中國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號,離開位於上海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前往南極執行中國第36次南極考察任務。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在我國極地科考中大顯身手。在我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即將啟動之際,...
考察過程 2012年4月5日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完成了各項考察任務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返回國內,並於8日停靠上海國內基地碼頭。中國第28次南極考察隊在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共執行了31項科學考察項目,以及16項工程建設和後勤保障任務...
考察進程 2022年10月26日和31日,中國第39次南極考察隊255名隊員分兩批搭乘“雪龍2”船、“雪龍”船從上海出發,共同執行南極科學考察任務,計畫2023年4月上旬返回國內。2023年3月,在中國第39次南極科學考察期間,紫金山天文台牽頭...
過去我國的海洋科學考察船很多都是通過改造而成,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科學考察和探測的具體需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海洋事業的快速發展,國家海洋局不斷加快海洋調查船隊建設,包括恢復建設“向陽紅”系列科考船,以及新建南極破冰船和“大洋...
20噸國產極地特種低溫鋼用於“雪龍”號內部改造;而這一次出行南極,還有一些具備更強性能的特種低溫鋼樣品被焊在甲板上、船舷上隨船試驗,為科考船“保暖禦寒”。2017年11月8日,中國第34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中國極地考察船...
伊萬·弗羅洛夫號科學考察船是俄羅斯聯邦水文氣象與環境監測局建造的科學考察船。發展歷史 俄政府將撥款397億盧布(約合362.8億元人民幣)用於建造“伊萬·弗羅洛夫”號科學考察船,該船將為俄羅斯的南極站和北極站提供服務。俄總理米哈伊爾...
從中國到南極,張昕宇梁紅夫婦完成了本次航程的最大使命,也代表著中國民間有能力為國家科考增光添彩!2020年4月23日,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乘坐“雪龍”號和“雪龍2”號兩艘極地科學考察船,返回位於上海浦東的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
海洋包圍的2塊大陸,其四周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形成一個圍繞地球的巨大水圈,呈完全封閉狀態(參看南極洋),是一塊遠離其他大陸、與文明世界完全隔絕的大陸,至今仍然沒有常住居民,只有少量的科學考察人員輪流在為數不多的考察站臨時...
1985年2月20日上午(當地時間),南極長城站落成典禮在大雪紛飛中舉行。這標誌著我國南極科學考察進入一個新階段。南極喬治島銀裝素裹,中國長城站的桔紅色主體建築物上彩旗飄揚,南大洋考察隊、“向陽紅10號”考察船船員和參加長城站建設...
向陽紅10號,是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科學考察船。1979年11月由上海江南造船廠建成並交付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使用。曾參加中國首次發射運載火箭、同步通信衛星等重大科研試驗任務,1984年11月參加中國首次南極考察隊,開赴南大洋...
紹卡利斯基院士號,俄羅斯遠極地研究考察船。2013年12月25日,紹卡利斯基院士號在南極洲航行時被浮冰所困。簡介 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科學考察船,1982年由芬蘭為前蘇聯建造,起初用於海洋研究。1998年經改造後,“紹卡利斯基院士號”...
本次環球科考以中國大洋46航次和中國第三十四次南極科學考察(與“雪龍”船聯合組隊)兩部分為主體任務,在整個走航過程中進行環境、資源、氣候等多學科綜合考察。此次科考為期260天,航程約3.5萬海里(約6.5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1.5圈...
張志挺(1937—),浙江新昌人,中國首次赴南極科學考察船船長。中文名 張志挺 出生地 浙江新昌 出生日期 1937 畢業院校 大連海軍學院 性別 男 職務 中國首次赴南極科學考察船船長 目錄 1 簡介 2 主要事跡 ...
日本於1982年建成“白瀨”號南極考察船,該船為單體破冰型,滿載排水量17600噸,主尺度134×28×9.3米,經濟航速15節,續航力20000海里,自給力38天,乘員230人(含60名科學家)。船上設有海洋測繪、水文氣象、水聲物理、地質生物等...
ARAON號海洋調查船,是韓國為了在兩極地區進行多個學科的科學考察研究,並為韓國南極工作站提供後勤保障,韓國決定利用6年時間,預算1億美元新設計建造一艘具有破冰能力的海洋調查船。韓國極地研究所從2007年10月22日~11月9日在國內為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