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093.00畝(其中:水田面積1,428.00畝,旱地面積 3,665.00畝),人均耕地2.94畝,主要種植糧食、甘蔗、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22,728.0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37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95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13,740.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民委員會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該村有382戶通自來水。有382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5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 92.1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8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戶345(分別占總數的100%和90.31%)。
該村到勐遮鎮通、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4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4公里。該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174輛,機車26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31.00畝,有效灌溉率為40.81%。
到2008年底,該村村裝有太陽能農戶86戶。有5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村農戶住房主要以其他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還有36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2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55.00萬元,占總收入的79.78%;畜牧業收入98.00萬元,占總收入的11.9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83頭,肉牛202頭);林業收入8.00萬元,占總收入的0.97%;第二、三產業收入45.00萬元,工資性收入7.00萬元,占總收入0.86%。農民人均純收入 238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7人(占勞動力的4.28%),在省內務工29人,到省外務工28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382戶,鄉村人口1771人,其中男性911人,女性860人。其中農業人口1771人,勞動力121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11人。
該村民委員會以哈尼族、布朗族混居的村委會,其中哈尼1338族人,布朗族431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08年底,該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1320人,參合率74.53%;享受低保198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勐遮鎮衛生院,建有衛生所1個,面積為1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勐遮鎮衛生院24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82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220.00平方米,擁有教師5人,距離勐遮鎮中學17公里。該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5人,其中小學生158人,中學生67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0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 26,672.0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06萬元,有固定資產14.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南楞村民委員會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 4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8人,少數民族黨員38人,其中男黨員34人、女黨員4人。
南楞委會由支書:沙車、副支書:岩溫香、副主任:特二等組成,下設5個村民小組。
南楞村民委員會建有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7人。
人文地理
南楞村民委員會屬於哈尼族、布朗族混居的村委會,該村委會鄉風文明,經濟發展,境內有鐵礦、錳礦資源。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南楞村委會按照縣委、縣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南楞村委會幹部民眾齊心協力按照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鄉風文明”的20字方針,在上級部門和各單位的支持下,南楞村村民2009年籌資籌勞修建了進村道路;南列村民籌資籌勞修建了村內排水溝。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部分村寨人畜飲水困難;村寨道路差,農產品運輸困難;教育基礎設施滯後;集體經濟溥弱,缺少發展資金;無垃圾堆放場,公廁及活動場所不足等。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大道路基礎建設,改善交通條件;重點發展甘蔗、茶葉、經濟林果及畜牧業。
地圖信息
地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縣南楞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