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遮鎮

勐遮鎮

勐遮鎮地處勐海縣中部偏西,距勐海縣城22公里,東鄰勐海鎮,東南連勐混鎮,南與打洛鎮交界,西南和西面與西定鄉接壤,北依勐滿鎮,是雲南省較大的壩子之一。

截至2014年,勐遮鎮國土面積462平方公里,轄13個行政村,轄區內總人口57867人,其中農業人口53420人。

勐遮鎮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境內居住著傣、拉祜、哈尼、布朗、回、佤、漢等民族。2014年,勐遮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1629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勐遮鎮
  • 外文名稱:Mengzhe town
  •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 所屬地區:中國 雲南省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勐海縣
  • 下轄地區:13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勐遮村
  • 電話區號:0691
  • 郵政區碼:666205
  • 地理位置勐海縣中部偏西
  • 面積:462平方公里(2014年)
  • 人口:57867人(2014年)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曼短佛寺,景真八角亭,曼壘雙塔等
  • 車牌代碼:雲K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城鎮建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風俗文化,民族文化,民族節日,傳統技藝,旅遊景點,交通,領導,

建制沿革

勐遮,系傣語,意為水浸泡過的平壩。勐遮鎮因鎮政府駐地勐遮壩而名。勐遮原為一土司地,明隆慶四年(1570年)設十二版納時,勐遮、景魯、勐翁為一版納。
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設勐遮土千總。
民國二年(1913年),設思普沿邊行政總局時,為第二區行政分局。
民國十六年(1927年),設縣,稱五福縣。
民國十九年(1930年),更名為南嶠縣。
解放後,於1950年5月成立南嶠縣人民政府。
1953年,改稱版納勐遮。
1958年5月,改設縣,稱勐遮縣,同年11月,與勐海縣合併,改設為勐遮區。12月,改稱黎明公社。
1959年,復稱區。
1969年,改稱紅星公社。
1973年,改稱勐遮公社。
1984年,復稱勐遮區。
1987年,改稱勐遮鄉。
2003年,撤鄉設鎮,改稱勐遮鎮。

行政區劃

勐遮鎮轄曼根村曼勐養村曼央龍村曼倫村曼燕村曼掃村、曼洪村、勐遮村景真村曼弄村曼恩村曼令村南楞村13個行政村,其中:9個壩區行政村、4個山區半山行政村,170個村民小組,其中:壩區自然村142個,半山區自然村10個,山區自然村18個。鎮政府駐地勐遮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勐遮鎮地處勐海縣中部偏西,國土面積462平方公里,地跨東經98°28′—100°10′,北緯21°62′—21°91′之間,距勐海縣縣城22公里,東鄰勐海鎮,東南連勐混鎮,南與打洛鎮交界,西南和西面與西定鄉接壤,北依勐滿鎮,是雲南省較大的壩子之一。

地形地貌

勐遮鎮地處山壩相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中間平坦。土地寬廣肥沃,田間阡陌縱橫,風光秀麗迷人。海拔最高點2147米,最低點為流沙河流入勐海鎮交界處、海拔1172米,海拔相對高差975米。鎮政府所在地海拔1255米。境內山脈為橫斷山怒山山脈,周圍有仙人腳、南雙嶺、廣澀撞、曼弄山、廣塔香勐等山樑。壩區平均海拔1200多米。全鎮總面積462平方公里,其中壩子面積15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3.77%。

氣候

勐遮鎮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由於受來自勐加拉灣的潮濕氣候和乾暖的西風支急流的季節交替和控制,形成了“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多霧日,雨量充沛,乾濕分明,四季如春”的特點。全年平均氣溫18.4℃,平均最高溫26.1℃,最低氣溫13.3℃,極端最高氣溫36℃,極端最低氣溫-5.8℃。年平均降雨量1201.9毫米,霧日約100天,相對濕度80%。年平均日照時數1980—2330小時。冬春少雨,夏秋多雨。

水文

勐遮鎮主要河流有南哈河,與南開河交匯後稱流沙河,屬瀾滄江水系。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4年,勐遮鎮有耕地156079畝,其中:水田117247畝,旱地38832畝。人均占有耕地面積2.70畝。

水資源

勐遮鎮主要河流有南哈河、南央河。境內建有水庫20座,總庫容5277萬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庫2座,總庫容4060萬立方米;小型水庫18座,總庫容980.3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勐遮鎮森林覆蓋率43.9%。境內動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植物有樟、松、椿、刺考、毛葉青岡、毛木荷、榕樹(大青樹)、菩提樹。動物有野雞、野鴨、野豬、野貓、馬鹿、麂子、野牛、穿山甲、烏龜、布穀鳥、油雀、山雀、喜雀、白鷺鷥、畫眉鳥、八歌、莽蛇等產。有甜筍、小苦筍、黃筍、刺竹筍、大竹筍等食用竹筍。野生菌類有大紅菌、奶漿菌、米湯菌、雞樅、菇堆菌、掃把菌、木耳、磨菇等。

礦產資源

勐遮鎮轄區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點主要分布在南楞、曼令和曼勐養3個行政村,開採中礦點4個:眾晨、恆泰、鑫匯、夢都,開採的礦種為鐵礦原石,總產量37.01萬噸。

人口民族

人口

2014年,勐遮鎮轄區總人口12242戶,57867人,其中:男29300人,女28567人;勞動力35621人,占總人口的61.56%,其中:農業人口10786戶,53420人,分別占總戶數和總人口的88.11%、92.32%。其中:傣族43499人,占75.17%;漢族5000人,占8.64%;哈尼族2910人,占5.03%;拉祜族3663人,占6.33%;布朗族1923人,占3.32%;佤族518人,占0.90%;彝族233人,占0.40%;回族51人,占0.09%。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4.9‰。轄區人口密度125.25人/平方公里。

民族

2014年,勐遮鎮轄區境內居住著傣、拉祜、哈尼、布朗、回、佤、漢等民族。傣族,是勐遮的主體民族。

經濟

綜述

2007年,勐遮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891萬元,完成稅收收入257.9萬元,其中,地方稅收230.7萬元,國家稅收27.2萬元。財政總支出13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10元,比上年的2328元增加381元,增長16%。
2014年,勐遮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1629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19.90%,農民人均純收入8615元,同比2013年增長15.54%。一般財政收入1934.88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1.29%。

第一產業

2007年,勐遮鎮實現農業生產總值16051萬元,比上年增長10.08%;農民人均純收入2710元,比上年的2328元增加381元,增長16%;農民人均占有糧776公斤,比上年765公斤增加11公斤,增長1.4%;糧食總產3700萬公斤。
2014年,勐遮鎮實現農業產值63433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22.83%。農民人均純收入8615元,同比2013年增長15.54%。農作物播種面積27.37萬畝,糧豆總產量9133.89萬千克,水稻總產8091.94萬千克,其中:雜交稻種總產4122.23萬千克,玉米總產量946.18萬千克,甘蔗入榨量14.3萬噸,蔬菜種植總產量3837.41萬千克;果用瓜總產量1713.8萬千克,紫山藥總產量58.3萬千克,生豬存欄30931頭,出欄22876頭;大牲畜存欄5465頭,肉牛出欄2506頭;家禽存欄23.28萬羽,出欄15.59萬羽,水產品總產3386噸,人均占有水產品59公斤。糧食人均占有量1710公斤。
勐遮鎮
2016年,勐遮鎮農作物播種總面積達262430畝,其中糧豆面積165487畝(其中水稻播種139338畝,機械全程化育秧1.3萬畝),產量86540噸。完成甘蔗種植面積21947畝,總產量127408噸。2016年全鎮水產品養殖25471畝,產量達4488.85噸(其中稻田養魚20959畝,池塘養殖3907畝,水庫養殖605畝)。茶葉種植面積28613畝,產量達1424248公擔。大牲畜存欄5632頭、生豬存欄27411頭、家禽存欄414172羽。全鎮專業合作社已達111家,實現年營業收入1.8億元。

第二產業

2007年,勐遮鎮實現工業生產總值1840萬元,比2006年增長66%。全鎮鄉鎮企業488戶,其中,集體企業2戶,私營企業2戶。從業人員980人;完成現價總產值4000萬元,比2006年增長62%;實現營業收入4500萬元,比2006年增長4.7%;上交稅金142萬元,實現利潤總額400萬元,比2006年增長9.6%;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50萬元。
2014年,勐遮鎮實現工業產值28196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13.81%。全鎮鄉鎮企業數660戶,從業人員2494人,實現營業收入43372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8.62%;上繳稅金1098萬元,同比2013年增長74.01%;實現利潤總額4256萬元。

第三產業

2007年,勐遮鎮金融機構存款13842萬元,比2006年增長2276萬元,增19.7%,貸款5308萬元,比2006年增長1528萬元,增40.4%。

社會事業

城鎮建設

截至2007年,共有黎明、勐遮、嘎拱、曼倫、曼燕(大牲畜交易市場)、曼掃、曼洪7個集貿市場,其中5個集貿市場為村級農產品交易市場。有3個綜合農貿市場,村級農產品交易市場1個。
2014年,勐遮鎮完成集鎮214線國道及勐遮大街主幹道綠化種植477棵、安裝太陽能路燈47盞;完成勐遮鎮民族趕擺場及足球場建設;完成景真村委會5個村民小組村內道路建設;推進曼根村委會曼光小組美麗鄉村建設;南楞行政村南列小組易地搬遷項目推進。
截至2016末,勐遮鎮所轄13個行政村,170個村民小組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話。

文化教育

2014年,勐遮鎮轄區內有縣級中學2所,國小12所,幼稚園1所。其中勐海縣第三中學有國中教學班26個1495人;勐海縣黎明中學有國中教學班13個619人,高中教學班6個281人;國小有教學班96個3774人;鎮幼稚園教學班5個238人;學前教育班24個1012人。全鎮中國小教職工467人,其中勐海縣第三中學教職工108人,勐海縣黎明中學教職工81人,勐遮鎮國小教職工279人。全鎮國小入學率達99.41%,國中入學率達99.78%。
截至2016末,全鎮轄區內有2所縣級中學,國小共12個校點,1所幼稚園。全鎮中國小教職工467人,其中,勐遮鎮國小教職工279人;勐海縣黎明中學教職工81人;勐海縣第三中學教職工107人。勐遮鎮國小有120個教學班(含24個學前班),國小在校學生3774人;24個學前班共1012人;鎮幼稚園5個教學班,在園幼兒238人.勐海縣黎明中學共19個班,其中國中13個班,在校學生619人,高中6個班,在校學生281人。勐海縣第三中學共26個班,在校學生1498人。
勐遮鎮內設有綜合文化站1個,有占地約305㎡的綜合辦公大樓1幢,室外文化活動場地面積達1000多平方米,有標準舞台1個、健身器材1套(13個)、宣傳板報欄1塊。全鎮有農村業餘文藝隊439支,6521人,有業餘運動隊276支4939人;室外文體活動廣場32個,農家書屋17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基層站點14個,籃球場等各類運動健身場地189個。
2015年-2016年勐遮鎮舉辦了傣歷1377年、1378年新年慶祝活動,“醉美勐遮”系列活動,“稻香勐遮”腳踏車越野挑戰賽,第六屆農民籃球運動會,第十九、二十屆“遮壩杯”足球運動會,第五、六屆“漁樂”文化節。開展了勐遮鎮“禁毒宣傳員、信息員、主持人”培訓班、傣族手工制傘技藝培訓班、“民眾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傣族‘象腳鼓舞’傳承培訓班”各一期,“‘傣族章哈’培訓班”兩期,文藝骨幹培訓班三期。

醫療衛生

2014年,勐遮鎮內有衛生院1所,全院職工95人,其中在編46人,臨聘人員49人,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43人,衛生技術人員占職工總數96.08%,衛生院設立門診部、住院部、防保組、專職防保人員13人,輔助功能科設定B超室、心電圖、X光室、化驗室、生化室,具有開展普外科、婦產科、腹部中等難度手術功能,衛生院設有病床45張,全鎮13個村委會設立村衛生室15個,鄉村醫生45人,其中女村醫22名,鎮村兩級醫療預防保鍵網路基本健全鞏固。
截至2016年末,勐遮鎮中心衛生院全院職工122人,在編55人,臨聘67人,中級職稱3人,(其中:醫技人員62名,護理人員57名,後勤人員3名。)衛生院設立門診部、外產科、內兒科、功能科、公共衛生科,專職公衛人員21人,衛生院設有病床60張,全鎮13個村委會設立村衛生室15個,鄉村醫生45人,其中女村醫22名。

風俗文化

勐遮鎮境內世居著傣、拉祜、哈尼、布朗、佤等少數民族。其中:傣族村寨129個,拉祜族村寨14個,哈尼族村寨13個,布朗族村寨6個,佤族村寨4個。

民族文化

  • 傣族
傣族―是勐遮的主體民族,有“水”、“旱”傣之分,水傣為世居,旱傣多自景谷勐班遷來,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傣語支。住房為桿欄式竹樓。男性好戴禮帽,善紋身。女性身著筒裙,多系銀腰帶,喜鍍金牙。全民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又稱巴利語系佛教,小乘佛教),喪葬多行火葬,個別土葬或水葬。
勐遮鎮
  • 拉祜族
勐遮鎮境內的拉祜族寨有10餘寨,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歷史上都是以刀耕火種,輪歇游耕的農業為主。婦女多穿黑布開襟長衣衫,長到腳面,開岔至腰部,衣領和開岔處都鑲繡彩色花邊和銀泡,下穿長褲。男子穿黑色對襟短衫,下穿大長褲。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崇拜萬物有靈,喜歌善舞。民間有“對唱曲子”、“跳笙”等娛樂歌舞習俗。主要節日有“拉祜擴節”等。

民族節日

勐遮鎮境內傣族有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三大節日;哈尼族有“嘎湯帕節”;拉祜族主要節日有“拉祜擴節”。

傳統技藝

勐遮鎮境內傣族佛寺壁畫、慢輪制陶、手工竹編、傣族制傘、傣族織錦、貝葉經等手工製作技藝歷史悠久,博大精深。

旅遊景點

  • 景真八角亭景區
景真八角亭座落於勐遮鎮景真村會境內,是當地的主要佛寺建築物,1988年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景真八角亭景真八角亭
據傣族史書記載,此亭系景真高僧廳蚌叫在傣歷1063年(公元170年)主持建造的,由座、身、檐、面、頂五個部分組成。高21米,底直徑10米,傣族“乾欄”建築形成,磚木結構。亭身分8個大面,31個小面,交成32個角。24面牆壁構成亭室,室內供有一尊釋迦牟尼的銅像。東南西北各立門戶,正門有木梯和石階與地面相接。台階兩側雕龍塑獅,形象生動傳神。12棵10米長的橫樑托著10層別致的八角狀亭面,上蓋金黃色的琉璃瓦,逐層收縮,匯聚絕頂。頂冠上是一具鋁製的蓮花形華蓋,華蓋上面立一根4米長的鐵竿,鐵竿頂端置一面三角形小旗,亭座浮雕有象、牛、馬、虎、獅等各種動物圖像,亭門上雕有太陽花和交尾龍,風檐板間嵌著色彩鮮艷的奇花異草,樓閣上掛銅鈴數十個,微風吹拂便傳出隱隱鈴聲。
  • 曼短佛寺
坐落在勐海縣勐遮鎮曼恩村委會曼短村內的曼短佛寺,最早始建於公元950年。現今的曼短佛寺,重建於傣歷1104年,也就是清乾隆六年(公元1742年)。
曼短佛寺曼短佛寺
曼短佛寺大殿長18米左右、寬10米左右,建築面積約200平方米。曼短佛寺基座與牆基之間內部收腰,形成兩條環圍四方的“亞”字須彌座,並以紅黃藍等色粉飾環圍腰線,使基座與牆基層次分明,色彩鮮麗。曼短佛寺的寺頂為重檐歇山式,大殿為抬木樑、穿斗結合的梁架結構;兩檐為五面坡重檐,各由五個板塊分上、中、下三層覆蓋,層次分明,檐口與牆體間設有斜撐支持,使檐廈前空闊亮。大殿正中山牆下設佛壇,佛壇高處為漢白玉釋迦牟尼坐像,低處為釋迦牟尼金飾坐像。
1993年11月,曼短佛寺被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曼壘雙塔
曼壘雙塔,又叫曼壘母子塔,位於勐海縣勐遮壩東南佛雙公路7公里處的曼壘村後山頂上,建於1764年,由僧人薩立峨達萬主持建造。大塔高9米,小塔高7米。塔基呈四方形,塔體呈八角形,兩塔頂均用銀、銅製成花邊貼面。
曼壘雙塔曼壘雙塔
  • 曼宰竜佛寺壁畫
曼宰竜佛寺位於勐遮鎮勐遮村委會曼宰竜村,為州級文物保護單位。曼宰竜佛寺壁畫始繪於傣歷1230年(1868年),由7幅主題鮮明反映佛經故事的壁畫組合而成,具有濃郁的傣族民間藝術風格,把一個完整的故事集中在一幅畫中表現出來,人物造型突出正面人物的心靈俊美,用醜陋的人物形象表現反面人物心靈的醜惡。
曼宰竜佛寺壁畫曼宰竜佛寺壁畫
  • 勐邦水庫
勐邦水庫,又稱“天鵝湖”,坐落於勐遮鎮的南部海拔1250米的丘陵盆地。1958年8月1日正式開工建設。1960年4月建成蓄水,總庫容2493.83萬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積4.5萬畝。水庫庫區上游有一個傣族村寨—勐邦寨,著名作家馮牧的散文《湖光山色之間》描繪了天鵝湖景色。
  • 曼瓦瀑布
曼瓦瀑布(傣語:回大曼瓦),位於勐遮壩北,曼洪村曼瓦寨旁的山林中,距勐遮鎮政府9公里。瀑布由一道大瀑布和幾道小瀑布組成,其中的一道小瀑布象S形,瀑布水面寬約2米,高約7——8米。大瀑布水面寬約6——7米,高約20餘米。

交通

國道214線路段佛雙公路為勐遮鎮過境公路。勐遮鎮境內有混泥土、瀝青油路42公里,交通網路四通八達。建有客運站1個,已開通勐海縣至勐遮公車。2014年末,養護管理的農村公路約237.212公里,90%為沙石路面,其中鄉道9條共87.212公里,村道約150公里。

領導

職務姓名
鎮長
岩溫長
副鎮長
何北、岩銳、丁貴林
資料來源: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