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南柯子·柳絮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紅樓夢》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曹雪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柯子·柳絮1
空掛纖纖縷,徒垂絡絡絲2。也難綰系也難羈3,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
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4。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南柯子: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又名“春宵曲”、“十愛詞”、“南歌子”等。有單調、雙調,雙調者有平韻仄韻兩體。
- “空掛”二句:說柳條雖然如縷如絲卻難系住柳絮,所以說“空掛”、“徒垂”。纖纖縷絡絡絲:喻柳條。
- 綰(wǎn)系:打成結把東西拴住。羈:縛住。
- 我自知:等於說“人莫知”。植物抽葉開花都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
白話譯文
纖細如縷的柳絮空自掛向枝頭。連綿纏繞的絨絲徒然悠悠蕩蕩。無法把柳絮栓系也難把它羈留。就只好任憑東風吹向南北西東。
柳絮飄零了,勸君莫要顧借。何時飛回來,只有我柳絮自知。眼下正是鶯愁蝶倦的暮春時節。即使來年相見,也要隔一年的約期。
創作背景
曹雪芹將《南柯子·柳絮》寫在了《紅樓夢》第七十回,柳絮詩會,是大觀園最後一次詩會。對四大家族來說,歷史時光的向前推移,和它衰敗命運的急轉直下是成正比的。賈府里更加明顯地呈現出了種種危機的徵兆,“聲威赫赫”的賈府,已是江河日下,瀕臨崩潰。這首柳絮詞正是封建貴族階級沒落時期的生活在曹雪芹頭腦中反映的產物。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柳絮詞,是由賈探春和賈寶玉合寫的。詞的上闕,由探春執筆,它通過描述柳絮隨處飄飛的景象,流露出小說作者對探春命運無可奈何的感嘆。
本來,作為自然飄飛的柳絮,是無所謂“悲愁”可言的。然而,在探春筆下,它既自述經歷,又還自傷身世。 它那一團團纖細如縷的絨絲,不知有多少回試圖去粘掛那細柔的柳枝,然而種種的努力終歸徒勞。既然“也難綰系也難羈”,就只好“東西南北各分離”,無可奈何地任憑其飄泊飛升,直至那海角天涯。
這裡敘述的僅僅是柳絮一個極其平凡的故事。但由於賈探春把淒傷的感情浸透於柔婉的筆致之中,因而細細道來,無不委曲動人。而賈探春的滿腔哀怨,也自然寄寓於其中。
據三多藏本《石頭記》所說,探春最後是含悲遠嫁外藩的。在她嫁後不久,賈府被抄,她自己也無力顧及家園。據此再印證本詞,則詞中所寫的柳絮,便是探春“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的悲哀身世的比況。而“空掛”和“徒垂”云云,既可以理解為她遠嫁後親人們不必為她作徒然的掛念,也可以理解為身處遠方一隅的她,即使眷念家園也無濟於事。因為那時賈府已經分崩離析大勢不可收拾了。由此看來,柳絮的自述、自嘆和自傷,何曾不是探春這位“生於末世遠偏消”的女中豪傑對自己身世、家族命運的悲嘆和婉惜!透過這悲嘆和婉惜,我們不正同樣可以窺見小說作者曹雪芹對封建家族既已絕望而又戀戀不捨的樣可以窺見小說作者曹雪芹對封建家族既已絕望而又戀戀不捨的複雜感情。
詞的下闕是由賈寶玉賡續的,它通過對柳絮的詠吟,暗示了寶黛愛情的悲劇命運。詞中“落去君休惜”一句,乃是柳絮對惜春人的寬解之語。其實卻是從反面表達了惜春人對柳絮遭遇的深深嘆惜。“飛來我自知”一句,等於說“柳絮你飛到我的身邊,只有我這個惜春人深知你四處飄泊的滋味”。這一反一正的表述,寫盡了柳絮的辛酸,也寫盡了惜春人的戀情。這兩句似隱喻寶黛愛情的悲劇:當黛玉日後如落絮般離開人世的時候,即使那時寶玉要怎樣憐惜也已不可得,只好讓自己忍受著無邊苦恨的折磨。“鶯愁蝶倦晚芳時”一句,從宋代詞人章粢詠楊花的《水龍吟》詞中“燕忙鶯懶花殘”一句化出。以暮春時節芳菲消歇的凋零景象,來烘染柳絮飛的悲劇氣氛。經過這一番鋪墊之後,再歸結為“明春相見”的希冀。但那時已是“人去梁空巢也傾”了。那物是人非的悲痛,也只有寶玉“自知”了。
就此詞的上下闋相比較而言,兩者在立意和構思上是有著明顯的區別的。這種區別大略有三:一是所隱喻的對象不同,這一點已如前所述。二是章法的安排迥異:上闋氣脈貫穿,自然流暢;下闋開合有致,跌宕頓挫。三是遣辭造語有別:上闋多重詞迭義,反覆強調;下闋從反面造語,相反相成。這種區別,正是曹雪芹藝術匠心的具體體現。
名家點評
中國紅樓夢學會副會長蔡義江《紅樓夢詩詞曲賦全解》:這首詞若探春與寶玉各自填詞,因同隱別離內容而難免措詞重複,但現在由探春寫上闋,寶玉續寫下闋,這樣處理,巧妙靈活,又不著痕跡。書中說寶玉自己該做的詞倒作不出來,這正是因為作者覺得沒有再另作的必要了。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