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環境保護,歷史文化,方言,文物古蹟,風景名勝,中山革命烈士陵園,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著名人物,孫中山,楊殷,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據南蓢(南朗舊稱)的龍穴、泮沙、翠亨海邊、下沙、崖口、平頂山等地考古發掘發現證明,早在5000~55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就有古人類在南蓢地區生息繁衍。
遠古時期,南蓢地處香山島,其境域僅為今五桂山和鳳凰山周圍的山地和丘陵區。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香山島屬南海郡地,南蓢地域屬南海郡香山島。
漢朝元鼎六年(前111年),香山島屬南海郡之番禺縣地,南蓢地域屬南海郡番禺縣香山島。
晉朝鹹和六年(311年),香山島屬東官郡地,南蓢屬東官郡地香山島。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東官縣改名為寶安縣,香山島屬寶安縣,南蓢地域屬寶安縣香山島。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改名為東莞縣,東莞縣在香山島上設定文順鄉,南蓢地域屬東莞縣文順鄉。
北宋時,文順鄉改為地方行政單位的香山鎮,南蓢地域屬香山鎮。
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置縣,南蓢地域屬香山縣長樂鄉和永寧鄉。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南蓢地域分別屬香山縣四字都和大字都。
清朝道光七年(1827年),四字都和大字都合併為四大都,南蓢地域屬香山縣四大都。
清朝光緒初年(約1880年),得能都與四大都合併,改為東鎮,南蓢地域屬香山縣東鎮。
清朝宣統二年(1910年),東鎮改為第四區,南蓢地域屬香山縣第四區。
民國十四年年(1925年),為紀念孫中山,香山縣改名為中山縣,南蓢地域屬中山縣第四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5月,第四區改為東鄉區,南蓢地域屬中山縣東鄉區。
民國二十年(1931年)9月,東鄉區改稱第四區,南蓢地域屬中山縣第四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南蓢地域分別屬中山縣五桂山區和濱海區(民主政權)。
1949年,南蓢地域分別屬中山縣第四區、第六區。
1951年1月,南蓢地域分別屬中山縣第四區和第六區。
1952年7月,南蓢屬第四區下四區(駐欖邊圩)。
1953年3月,中山縣改設17個區,3個區級鎮,南蓢屬五區(駐下柵鎮)。
1955年8月,中山縣第四區改為張家邊區,第五區改為翠亨區,南蓢地域分別屬張家邊區和翠亨區。
1957年2月,全縣撤區改設鄉,15個區改劃為34個大鄉,南蓢地域分別屬南蓢鄉和翠亨鄉。
1958年8月,各大鄉建立人民公社,南蓢稱東風公社。
1961年8月,恢復區建制,建立張家邊區,轄公社7個,南蓢地域分別屬欖邊公社、南蓢公社、翠亨公社。
1963年初,撤銷區建制,南蓢公社、欖邊公社、翠亨公社合併,稱南蓢公社。
1983年11月,中山縣撤銷人民公社,南蓢公社改稱南蓢區公所。
1984年2月,中山縣撤縣設市,南蓢區公所改為南蓢區。
1986年12月,中山縣撤區改鎮建制,南蓢區改稱南蓢鎮。
1988年,中山升為地級市,南蓢鎮為中山市轄鎮。
2003年9月1日,南蓢鎮正式更名為南朗鎮。
2012年,南朗鎮與橫門鎮兩鎮共建翠亨新區。
2021年7月19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南朗鎮,設立南朗街道,將中山港街道海濱社區的馬安村劃歸南朗街道管轄,以原南朗鎮的行政區域和馬安村的範圍為南朗街道管轄範圍。
行政區劃
2021年7月19日,南朗街道轄2個社區、1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美景大道2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南朗街道地處五桂山東部向珠江口延伸地帶,環山抱海,境內有山脈、丘陵、台地、平原、灘涂等各類地貌。
氣候
南朗街道全境均在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徵為光熱充足、雨量充沛、乾濕分明。夏秋季常受熱帶氣旋侵襲。
人口
2019年末,南朗街道戶籍人口45104人。
截至2021年4月28,南朗街道戶籍人口4.5萬人,非戶籍人口6.7萬人,旅居海外僑胞近5萬人。
經濟
綜述
2017年,南朗街道農村集體總收入1.46億元,增長22.7%。
2019年,南朗街道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03.35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52.3億元,總量排全市第五;服務業增加值48.76億元,同比增長1.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7.8億元;其中工業技改投資6.6億元,增長61.7%;裝備製造業投資3.2億元,同比增長19.5%;限上批發業銷售額30.5億元,同比增長15.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9億元;前11月農村居民人均收入38019元,同比增長14.8%。
農業
2017年,南朗街道有農業從業人員3260人。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93億元,比上年增長1.2%。糧食種植面積1246.67公頃,總產量181.2萬千克;水產養殖面積2786.67公頃,總產值5.13億元。種植水果573.33公頃、蔬菜100萬公頃、花木420萬公頃,家禽養殖出欄量78.26萬羽,生豬養殖出欄量8.19萬頭。
工業
2017年,南朗街道工業總產值187.8億元,比上年增長8.4%;工業增加值53.04億元,增長8.2%。有規模以上工業從業人員3.26萬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3家,產值超億元企業37家,產值109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8.4%。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5.2%;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8%。
2019年末,南朗街道轄區有工業企業996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4家。
商貿
2017年,南朗街道第三產業增加值60.34億元,比上年增長11.9%。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56.62億元,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5億元,增長22.1%。限上餐飲服務企業14家,限上住宿服務企業2家,淨增上規上限服務業企業4家。房地產年銷售額62.45億元,銷售面積54萬平方米。全年接待遊客人數28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32億元。全鎮有銀行分支機構7家。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113.56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07.89億元。
2019年末,南朗街道轄區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有55家。
交通運輸
南朗街道境內有京珠高速、中拱公路、廣珠城際輕軌和中山翠亨快線縱橫貫通。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7年,南朗街道有國中1所、國小5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在校中小學生8640人,教師536人。幼稚園19所,在園幼兒4059人,教師306人,有市公益普惠性幼稚園17所。全年投入教育經費1.39億元。
醫療衛生
2017年,南朗街道有醫院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2個,衛生技術人員473人,病床床位936張。南朗醫院接收門急診診療人數44.23萬人次,住院8111人次,搶救危重病人166例,搶救成功率96.99%。與廣東省視光學學會聯合開展學生近視防控工作,為中小學生及學齡前兒童免費建立視覺健康檔案5100份,為4300名中小學生科普近視防控、愛眼護眼及科學用眼等知識。接種一類疫苗3.33萬針次、二類疫苗1.26萬針次,建立居民健康檔案8.27萬份。
環境保護
2017年,南朗街道受理審批工業、飲食建設項目68個,批准環境竣工驗收項目74個,辦理排污許可證核發、變更、換證等業務47個,辦理規範化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排放口36個;對建設項目環境現場監察47間次,對污染源環境現場監察215間次,行政處罰11宗;受理環保投訴355宗並成功處理。審批廢水轉移企業69家。完成“四旁”綠化3千米、新造林綠化面積8.93公頃,完善蒂峰山、碑角頭2個森林公園綠化環境和公共設施,扶持南朗、大車、白企、左步等村發展集體經濟、完善環境設施項目4個。全鎮建成區公共綠地面積484.2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36.1%。建成區公園綠地面積124.53萬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98平方米。
歷史文化
方言
文物古蹟
茶東陳氏宗祠群位於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欖邊村茶東大街,包括陳氏宗祠、里仁祖家廟、貢三陳公祠、淨溪陳公祠四座建築,坐西北向東南,總占地面積約31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30平方米。其中陳氏宗祠始建於明末,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重建,雍正、乾隆、嘉慶年間多次修建,現保存光緒年間修復後的風格。
陳氏宗祠建築面積約1200平方米,三間三進,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鑊耳牆、硬山頂、龍船脊。正面塾台台基有陽刻博古紋、隱八仙等紋飾的花崗岩石雕,雕工精細。
里仁祖家廟始建於清康熙年間,該家廟為茶東村陳氏家族為紀念因攻打台灣而捐軀的族人陳里仁而建,單間兩進布局,建築面積約293平方米。
貢三陳公祠始建於清代,三間兩進,建築面積約514平方米,硬山頂,青磚牆,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淨溪陳公祠始建於清代,三間三進,建築面積約423平方米,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
茶東陳氏宗祠群是中山市境內原形態保存較為完整、建築規模較大的祠堂建築。2000年,茶東陳氏宗祠群被中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茶東陳氏宗祠群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茶東陳氏宗祠群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景名勝
中山革命烈士陵園
中山革命烈士陵園位於南朗鎮長沙埔村,依山而建,於1960年3月落成。坐西向東,面臨珠江口,總面積16.67萬平方米。陵園門口建有牌坊,上書“中山革命烈士陵園”八個大字,為原中區縱隊政治部主任、廣東省省長劉田夫題字。沿寬闊的墓道,右邊建有光榮亭,左邊建有花棚架。順小徑直通中山革命史跡陳列館。主道正中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呈方形,高10米,底周長20米,原中區縱隊和珠江縱隊司令員、廣東省副省長林鏘雲題寫“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字,還寫了碑誌;原中共廣州市委書記歐初題寫“永垂不朽”;新中國成立後的首任中山縣縣長譚桂明題寫“浩氣長存”;陵墓呈大圓頂,直徑15米,葬有365具革命烈士遺骸。原廣東遊擊區第二支隊副司令員謝立全為陵墓題寫“革命烈士之墓”。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於南朗街道
翠亨村,在中山市區東南方17.6千米處,廣(州)珠(海)公路主幹道旁,坐東北向西南,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0平方米,是孫中山長兄孫眉於清德宗光緒十八年(1892年)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主持建成的。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是以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該館於1956年成立,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場館面積有12萬多平方米,向觀眾開放的區域約有7萬多平方米。開放的主要景點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紀念館、孫中山聽太平天國反清故事的雕塑、瑞接長庚牌坊、翠亨民居展示區、翠亨農業展示區、中山鼎、警世鐘等。
著名人物
孫中山
孫中山,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領導人民推翻封建帝制,創立共和,從而,在中國歷史上豎起了民主革命的里程碑。
孫中山,學名文,字德明,號載之、公武、日新、逸仙,清同治五年(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廣東省
香山縣翠亨村(今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村)。孫中山在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故有“中山”之名。辛亥革命後,學者章士釗把中山這個名字加上姓,並稱為孫中山。從此,孫中山這個姓名在國內外便普遍使用起來。
楊殷
楊殷,清德宗光緒十八年(1892年)8月12日生於廣東香山縣翠亨村的一戶華僑家庭。楊殷的堂叔楊鶴齡是孫中山的同學,是廣州蘇維埃政府代主席、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原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軍事部長,民國十八年(1929年)8月30日楊殷等被秘密殺害於上海龍華。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榮譽稱號
2019年,南朗街道成功創建為“廣東十大綠美森林小鎮”。
2022年2月25日,榮獲“2021年度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鎮”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