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殷故居,位於廣東省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村,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占地面積1420平方米,建築面積280平方米。
楊殷故居為四開間兩進磚木結構,正廳兩邊各設有耳房,耳房均為二層木樓結構。正廳及廚房均設有天井,用於採光及排水。大廳后座置有神樓用以拜祭祖先。房頂四周用女兒牆圍護,整座主體建築採用水磨青磚築砌牆體,牆基採用花崗岩石板築砌,既有西歐洋樓建築風韻,又保持了珠江三角洲傳統民居建築的地方特色。
1989年6月29日,楊殷故居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殷故居
- 地理位置:廣東省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村
- 所處時代:清朝
- 占地面積:1420 m
- 保護級別:第三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開放時間:每天09:00—17:30(17:00停止入場);每年5月至9月周六日、全年法定節假日和黃金周,當天開放時間為09:00—18:00。(17:30停止入場)
歷史沿革,建築特色,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參觀信息,地理位置,交通線路,
歷史沿革
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楊殷故居始建。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8月29日,楊殷出生於翠亨村的一戶小康之家。他的祖父楊啟文早年曾因在海外致富,在村中置有田產300畝。
2002年8月12日,楊殷故居正式對外開放。
2006年,楊殷的長女楊愛蘭將楊殷故居捐給中山市人民政府。
2016年起,楊殷故居向社會各界開放,在遊客中心常年接受社會各界預約導覽講解,印發免費宣傳折頁及介紹楊殷革命事跡和精神的出版物供遊客自由領取。
2017年12月,中山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牽頭,修繕楊殷故居。
建築特色
楊殷故居是當地典型的“三間兩廊”式磚木結構建築,廳堂三間加左右兩間廊屋,兩側臥室用木板分作上下兩層,廚房及糧食加工間建於右邊。建築花崗岩石板牆腳、青磚牆、硬山頂,屋檐前有精美的木雕檐板,採用西式的柚木百葉窗,窗頭有精美的以嶺南特色水果荔枝、佛手、楊桃等為內容、帶西洋風格的灰塑裝飾。正廳擺設有清代全套的酸枝木扶手椅,神樓木雕精美,髹金光亮,富麗堂皇。
文物遺存
楊殷故居室內復原陳列楊殷烈士在此生活時的景貌,大廳的正中央安放著楊殷的大幅照片及全家合照,廳內陳設雅潔,莊嚴肅穆。南邊耳房設有楊殷烈士生平事跡展覽。北邊耳房是楊殷寢室,擺設著楊殷當年結婚時用過的大鐵床、書桌、日字形木凳、木面盆架。設有《楊殷烈士紀念展覽》。楊殷故居建築外牆尚保留有清末盜匪挖牆搶掠及抗戰時期日軍的射擊子彈孔等痕跡。
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楊殷(1892年—1929年),名觀恩,字典樂,號命夔。幼年便接受私塾教育,後來又到石岐和廣州接受中學教育。19歲時加入中國同盟會;民國成立後,支持孫中山的革命運動;民國十一年(1922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四年(1925年)與譚平山作為廣東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民國十六年(1927年)12月參與發動和領導廣州起義。民國十八年(1929年)8月30日,在上海龍華被國民黨反動派秘密殺害。
文物價值
楊殷故居是楊殷烈士出生、成長以及開展革命運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中國唯一保存下來的楊殷烈士的歷史遺蹟。
保護措施
1989年6月29日,楊殷故居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6月26日,楊殷故居被中共廣東省委組織部公布為廣東省黨員教育基地。
2011年9月,楊殷故居被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2018年4月,楊殷故居被列入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重點建設示範點。同年5月,楊殷故居被中共中山市委宣傳部、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核定公布為中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6月27日,楊殷故居被廣東省“新時代紅色文化講習所”掛牌。
2021年1月14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6條廣東省第二批跨市主題性歷史文化游徑,楊殷故居列入“嶺南名人故里歷史文化游徑”。同年7月4日,中山十大紅色旅遊線路公布,包含楊殷故居。同年8月,楊殷故居被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核定公布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10月,楊殷故居被中共中山市委黨史研究室核定公布為中山市中共黨史教育基地。11月29日,廣東省國家安全廳公布楊殷故居為“廣東省國家安全教育基地”。11月,中山市總工會命名楊殷故居為第一批中山市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引領示範基地。
2023年7月,楊殷故居被命名為首批廣東省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工作示範點。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楊殷故居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鄰近京珠高速公路廣珠段翠亨出入口,南、北、西三面環山,東臨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區20千米,距廣州城區90千米,距澳門30千米,隔珠江口與深圳、香港相望。
楊殷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