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是明代以來流行於南方的一大類拳種的總稱。南拳據說最初是出於南少林,在明代逐漸形成獨立拳系。南拳總的特點是步穩、拳剛、勢烈,少跳躍、多短拳、擅剽手,以聲、氣修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拳的派別
- 外文名:The southern faction
簡介,五大名家,洪拳,劉拳,蔡拳,李拳,莫拳,基本技法,穩馬硬橋,脫肩團胛,直項圓胸,沉氣實腹,五合三催,力從腰發,發聲呼喝,體剛勁粗,
簡介
南拳種類繁多,如福建的少林橋手、五祖拳、鶴拳、羅漢拳,廣西的周家拳、屠龍拳、小策打,浙江的洪家拳。黑虎拳、金剛拳。湖北的洪門拳、魚門拳、孔門拳、湖南的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等。
南拳已被多項賽事列入比賽項目。
南拳的代表是廣東南拳,廣東南拳的代表是“五大名家”
五大名家
洪拳
洪拳源出少林寺、相傳為洪熙官所創,洪熙官本為福建漳州茶商,創拳後傳給南少林的洪門五祖,洪拳後來傳入廣東,包括五行拳(金拳、夾木拳,水浪拳、火箭拳、土地拳)和十形拳(龍拳、蛇拳、虎拳、豹拳,鶴拳、獅拳、象拳、馬拳、猴拳、彪拳等十大象形拳),著名高手有洪文定、陸亞彩、覺固禪師。鐵橋三、林福成、黃泰、黃飛鴻、林世榮等,是南拳中最大的一派。
劉拳
劉拳,創始人不可考,民間傳為劉三眼所創,也有說是下四府劉生或劉青山所創的,流傳於雷州半島。
蔡拳
蔡拳,由福建甫少林寺僧蔡伯達、蔡九儀所創,後來流傳於廣東中山等地,包括十字拳、大運天、小運天、天邊雁、柳碎梅、兩儀四象拳等。
李拳
李拳。由福建南少林寺僧李色開所創,又由廣東新會人李友山傳授。一說由廣東惠州李應輝所創,李拳流行於廣東中山、河源、高州、龍川、廣州等地。
莫拳
莫拳。相傳為福建南少林至善禪師所創;一說由莫達士所創,後傳至莫清驕(一說莫清嬌)。流傳於珠江三角洲一帶。
五大名拳多數從福建南少林傳來。和洪門天地會多少有些聯繫,不僅是武術門派,也是極為活躍的江湖派別。
除五大名拳外,廣東南拳還有蔡李佛拳(由新會人陳享創立,他師從陳遠護、李友山及少林寺和尚蔡福,綜合了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三派精華,故名蔡李佛拳)、虎鶴雙形拳(南海人林世榮綜合洪拳、佛拳所創,又稱“洪頭佛尾”)、詠春拳(福建嚴詠春嚴三娘所創、一說至善禪師傳入廣州光孝寺)、俠拳(大俠李鬍子從四川峨眉山傳入廣州)、白眉拳(四川峨眉山白眉道人傳入廣州)、佛家拳(從佛門傳入)、練步拳、練手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崑崙拳、南枝拳、儒拳等。
南拳在廣東、福建沿海一帶形成獨有的南方特色,尤其是清代以來,以“反清復明”始,以“行俠仗義”終,在武俠傳奇小說和影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如福建南少林,傳說中是一個反清的大本營,在那裡集結了洪門子弟和三山五嶽的俠雄豪客。清兵火燒南少林,洪熙官來到廣州,隱居在大佛寺,與佛緣和尚共開武館。又如方世玉,為廣東“少林十虎”第二人(第一人為洪熙官),其母苗翠花是“少林五老”中的苗顯之女,有“一代女俠”之稱。方世玉成為《少林小英雄》、《萬年青》、《方世玉三探武當山》、《乾隆游江南》等眾多俠文化作品的主人公,晚清南拳又出現了“廣東十虎”,其中的第三位鐵橋三、第五位蘇乞兒,也是許多俠文化作品中的主人公。
基本技法
南拳,種類和流派都很多,各具特點,它們一般的技法有以下八點。
穩馬硬橋
南拳講究扎馬。扎馬就是“樁步”;馬步樁是南拳扎馬的基礎。有大馬、小馬和半馬之分。不論什麼形式的極步,都要求五趾抓地、落地生根,強調“穩如鐵_塔坐如山”。“手是銅錘,腳是馬”,扎馬練好了,腿力沉.重,步勢方能穩紮,運動才有章法。橋,就是臂的運使,稱為“橋手”。比如,臂下垂做內旋的動作,喚作“滾橋”;肘下沉,喚作“沉橋”。對橋手,則要求肘臂剛硬,內蓄勁力。“練得硬橋硬馬、方能穩紮穩打”,南拳十分重視樁步的穩紮和肘臂橋手的堅硬。
脫肩團胛
南拳身法講究脫肩團胛。脫肩,是兩肩有意識地向下沉墜,似乎將啟向下脫卸似的。團胛,是使肩胛骨向前微合,形成團狀。脫肩下沉,能助長臂肘的勁力。團胛前合,能使背緊,有助於前胸的涵虛。
直項圓胸
南拳身法還講究直項圓胸。直項,是下頦里收使頸項挺直,但不可僵硬。圓胸,是胸作微涵,稍呈圓形。項直有助於胸背肩肘的勁力合一,胸圓則有助於沉氣實腹。
沉氣實腹
南拳也非常講究氣沉丹田,強調沉氣實腹,使腹肌加以緊縮。沉氣實腹,促使臀部必須收斂。它與脫肩團胛。直項圓胸以及五趾抓地,乃是一個整體,能夠做到上下完整一體,周身勁力就將會凝結到一處。
五合三催
五合是,手與眼合,眼與心合,肩與腰合,身與步合,上與下合。三催是,手催、步催、身催。大凡開步出拳,要身隨步轉,拳隨腰發,收腹蓄勁,先收後發。手法須靈活,步法鬚生根,“手法快時馬步生,馬不凌亂自有章”,手法與步法也須協調一致。南拳運動時,要“手到、眼到、身到、步到”,目隨手動,傳神於目,示意於手。要求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配合協調,這樣,南拳運動才能渾然一體,一氣呵成。
力從腰發
“手從胸口發,力從腰馬生”,南拳把腰視為發力的重要樞紐,它的發力都趴腰力來帶動。同時,南拳又強調腰功必須剛柔相濟,如“魚游於水,蛇行於陸”。如果腰部呆板剛硬,缺乏柔韌,也帶動不好勁力的發揮。南拳在勁力上分寸勁(短勁)、長勁、飄打勁、連綿勁、爆發勁等等。這些勁力均須“發於腿,宰於腰,形於手”。
發聲呼喝
南拳講究發聲呼喝,一般的喝聲有“嘻”,“喝”,“嘩”,“嗱”,“咿”,“嗌”等六音。隨著拳勢變化的不同,運用不同的呼喝聲。“呼喝則風雲變色,開拳則山嶽崩頹”,發聲呼喝,一是助威勢,二是助勁力,三是助形象,不可以無原則地亂喊亂叫。
體剛勁粗
南拳在運動時還強調運氣鼓勁,肌肉隆起,時張時弛,全身體剛勁粗,使整個拳勢呈現出剛勁十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