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的齋席,通常有一品香、二度梅(霉)、三鮮湯、四季青、五燈(燉)會、六子連、七層樓、八大碗、九如意、十樣景。
南嶽是佛道勝地,製作齋席久負盛名。各大叢林與飯館客棧,均擅長製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嶽齋席
- 分類:素食
- 口味:清香鮮嫩
南嶽的齋席,通常有一品香、二度梅(霉)、三鮮湯、四季青、五燈(燉)會、六子連、七層樓、八大碗、九如意、十樣景。
南嶽是佛道勝地,製作齋席久負盛名。各大叢林與飯館客棧,均擅長製作。
南嶽的齋席,通常有一品香、二度梅(霉)、三鮮湯、四季青、五燈(燉)會、六子連、七層樓、八大碗、九如意、十樣景。南嶽是佛道勝地,製作齋席久負盛名。各大叢林與飯館客棧,均擅長製作。所需食材用茄類、豆類、麵粉、蓮藕、蘿蔔以及瓜...
南嶽是佛道勝地,製作齋席久負盛名。各大叢林與飯館客棧,均擅長製作。用茄類、豆類、麵粉、蓮藕、蘿蔔以及瓜菜作原料,仿製成雞、魚、肉、蛋,辦成與葷食同名的酒席,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味道清香鮮嫩,為葷菜所不及。素齋菜系 南嶽的齋席,通常有所謂一品香、二度梅(霉)、三鮮湯、四季青、五燈(燉)會...
衡山,又名南嶽、壽岳、南山,主體部分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衡山縣和衡陽縣東部。據戰國時期《甘石星經》記載,因其位於星座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變應璣衡”,“銓德鈞物”,猶如衡器,可稱天地,故名衡山。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蓋峰、嶽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主體部分介於...
按《本草索隱》云:“天門冬,在東嶽名淫羊藿,在南嶽名百部,在西嶽名管松,在北嶽名顛棘。”顛與天,聲相近而互名也。此解近之。【朱注】杜田《正謬》:夢當作蔓。《抱朴子》及《博物志》皆云:天門冬一名顛棘,以其刺故也。然不載天棘之名,疑是方言。《本草圖經》:“天門冬生奉高山谷,今處處有之...
相臨景點 沅江──東方威尼斯 桃江──竹子之鄉 白鹿寺 柘溪風景區 汨羅屈原祠 安化──綠色寶庫 東洞庭湖自然保護區 紅岩旅遊風景區 觀竹樓 南縣──湘北明珠 棲霞寺 會龍公園 吟竹亭 吟竹亭 恐怖城 北峰山森林公園 南嶽白鹿寺 白鹿寺在岳山前。清末以前建,寺宇規模較小,廢於20世紀中葉。
照禪師即是智者同學,於南嶽門下禪法第一,江陵論法師即是渚宮法論,曾為智者作傳記,慧莊不知何人,想來亦是曾居慧日道場的智者弟子。據《百錄》,灌頂齋智者法華義疏到京後,先付有司繕寫,後經灌頂校勘,勘後入宮受持供養。其後右庶子張衡宣令灌頂入辭,面奉仁壽二年八月十八日令旨,道是"弟子重先師法門...
元兵南侵,移居南嶽,眼望瀟湘、九嶷,有家國將亡之感,因作此曲。朱權《神奇秘譜》解題云:“先生每欲望九嶷,為瀟湘之雲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然水雲之為曲,有悠揚自得之趣,水光雲影之興,更有滿頭風雨、一蓑江表、扁舟五湖之志。”《瀟湘水雲》曲譜共分十段,各段標題為:洞庭煙雨、江漢舒清、天...
衡山,又名南嶽,是我國五嶽之一,位於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作為中國中南部的宗教文化中心和南禪、北禪、曹洞宗和禪宗南嶽、青原兩系之發源地,衡陽的素食文化不僅對當地人有著深遠的影響,也讓前來朝拜遊客彷如受到了心靈的洗滌。南嶽素菜,精緻清淡,富有禪意;它們既代表了當地“食齋者”們對清淡、健康飲食的孜孜...
他先在南嶽逗留了數月,然後又到雲南昆明,入西南聯合大學任教。從1937年底到1940年夏,他除了在艱難的條件下堅持授課外,還逐漸關心起國內的政治思想鬥爭來。他一方面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抗日救國活動,一方面也對蔣介石消極抗日的政策,表示了自己的憤懣。1940年暑假,他修改完成了《明代思想史》(開明書店1941年出版)...
南嶽懷讓禪師 青原行思禪師 六祖下第二世 江西馬祖道一禪師(南嶽讓嗣。南嶽一世)南嶽石頭希遷禪師(青原思嗣。青原一世)卷之六 二祖旁出法嗣 僧那禪師 向居士 四祖旁出法嗣 牛頭山法融禪師 牛頭山智岩禪師(融禪師嗣)牛頭山智威禪師(法持禪師嗣。持慧方禪師嗣。方岩禪師嗣)安國玄挺禪師(威禪師嗣) 天柱...
自撰者有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一卷 三祖智者大師 智者大師即智顗(538~597),字德安,俗姓陳,潁川人,陳隋時期著名的高僧,天台宗的實際創始人。生於梁武帝大同四年(535),卒於隋文帝開皇十七年(597)。智顗七歲即好往伽藍,諸僧口授普門品一遍,即誦持之。十八歲出家,二十二歲從慧思所學。陳太建七年(575...
道蹤是南嶽系黃檗希運下的門人,他首先住觀音院,門下學人常百餘眾,“隨問遽答,詞語險峻”,“由是諸方歸慕,鹹以尊宿稱”。當文偃造訪時,道蹤已回開元寺,“居房織蒲鞋以養母,故有陳蒲鞋之號”。對於文偃的參學於道蹤,《五燈會元》卷十五是這樣記載的:以己事未明,往參睦州,州纔見來,便閉...
諸方游幾臘,五夏五峰銷。越講迎騎象,蕃齋懺射鵰。冷筇和雪倚,朽櫟帶雲燒。從此西林老,瞥然三萬朝。送張喬下第歸宣州 詩道世難通,歸寧楚浪中。早程殘岳月,夜泊隔淮鐘。一鏡隨雙鬢,全家老半峰。無成來往過,折盡謝亭松。送盧郎中赴金州 雲明天嶺高,刺郡輟仙曹。危棧窺猿頂,公庭掃鶴毛...
贈周龐齋居士/76 贈玉龍王直歲游武當山/77 題劉心月(吊劉心月)/77 冥鴻辭/78 有所思/78 送珊上座歸育王/79 端午述懷/79 仙岩行/80 短歌行/81 琴歌/81 食生菜/82 拙庵/82 贈趙琴士鳴弦(聽趙琴士鳴弦)/83 贈方壺高士/84 贈蓬壺丁高士琴/85 南嶽九真歌題壽寧沖和閣/86 清勝軒夜話/87 夜宴...
樓高望極情思遠,前揖衡山后蒼弁。陌頭楊柳幾春風,當年曾識齊齋面。我今懷古心悠悠,古人不見今人愁。夕陽收盡螟煙浮,扁舟載月歸來休。”此詩扁揭於書院東偏之水晶境界,兵火後不存。余丙子歲司糾三衢,二月十一日,宋太后詔諭諸郡歸附,郡將而下,奉詔依應,吏民安堵如故。至四月二十三日,忽西安縣...
兩人或相約同游南嶽,或把杯夜話於松風堂。“文革”期間,晚年的黃鐵庵受到迫害,病體支離,徐松安先生親為黃老76歲造像題字,兩位藝術家在困難時期,仍不忘相互勉勵,此間情誼著實令人難忘。“木公”為“松”之別名,也是和西王母並稱的東王公之名,徐松安先生以“木公”為號,以“松風堂”為齋名,可忖其志。...
佛教禪宗五家之一——南宗南嶽的靈祐,受具於龍興寺。《康熙府志》:“靈祐受具(剃髮)於龍興寺,寒山、拾得與導往潭,領旨百丈,應司馬頭陀之,居大溈山(湖南寧湘縣西,溈水源於此),橡栗充食,遂興“溈仰”一宗,世號溈山禪師。”溈仰宗,佛教禪宗五家之一,屬南嶽一系。禪宗六祖慧能四傳至靈祐,住...
道階法師俗家姓許,湖南省衡山縣人,清同治九年出生,十九歲投入衡州智勝寺,依真際和尚剃度出家,翌年於耒陽報恩寺依碧崖律師受戒,自此專志參禪。他曾依敬安禪師習禪於衡山精舍,繼於岐山仁端寺掩關。三年出關,於南嶽祝聖寺依默掩老和尚閱藏經,學經教。光緒二十一年於衡州西禪寺升座宣講《法華經》,繼於龍角...
南嶽祝聖寺開光法語347 上封古寺開光法語348 江西靖安石門泐潭馬祖道場重興開光一誠和尚升座 傳戒供上堂349 沙彌戒期願炯法師設齋請上堂351 登戒壇上堂352 登比丘壇上堂352 無盡庵沙彌戒期上堂353 無盡庵亞部戒期圓滿上堂354 南華寺傳戒圓滿上堂355 寶峰寺傳戒圓滿上堂356 南華寺水陸法會供上堂357 閉關法語358 ...
密印寺是禪宗南嶽系靈佑禪師於唐宣宗大中年間所創建的道場,為國內名剎。千年之間幾經興廢,清季光緒末年,八指頭陀敬安禪師曾主密印寺法席,溈山鼓螺為之一振。到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復為人縱火燒毀。寶生老和尚出長密印寺之時,已年近花甲,但為了恢復祖師道場,光大南嶽門風,仍毅然負起了密印寺重建...
又 南朝 陳宣帝 稱 南嶽 慧思 和尚為大禪師, 唐中宗 賜 神秀 和尚以 大通禪師 之號,皆寓非常尊崇之意。後用為對一般和尚的尊稱。 唐 李范 《江寺閒書》詩:“釣叟無機沙鳥睡,禪師入定白牛閒。”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禪師既然不罪,我要個上頭光。”行齋 (1).靜修的齋室。 唐 周賀 ...
南嶽滿湘沅,吾師經利涉。身歸沃洲老,名與支公接。淨教傳荊吳,道緣止漁獵。觀空色不染,對境心自愜。室中人寂寞,門外山重疊。天台積幽夢,早晚當負笈。卷210_38 「萼嶺四望」皇甫曾 漢家仙仗在鹹陽,洛水東流出建章。野老至今猶望幸,離宮秋樹獨蒼蒼。卷210_39 「過劉員外長卿別墅(一作碧澗別業)...
張登桂“鼻如懸腑,聲若巨鐘”,自幼聰穎,長大後遊學順化,到海雲關,口占一聯:“靜對東溟惟有水,回看南嶽更無山”,有人由此知道他有“台輔之器”。文學造詣 張登桂博覽群書,學識淵博,經常與阮福綿審、阮福綿定等皇親國戚交流探討文學,明命帝的歸德、順禮、賴德三位公主也常常將詩歌送給張登桂過目,...
袾宏,杭州仁和人氏,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生於望族世家。父名德監,號明齋先生,母周氏。初習儒業,十七歲補諸生,以學識與孝行著稱於鄉里。夫婦出家 袾宏二十七歲喪父,三十二歲母亦永訣,遂決志出家修行,與妻子湯氏決別,作七筆勾詞棄家,投西山性天和尚落髮,其妻隨後也削髮為尼。修學參訪 袾宏受具足...
九月初七至衡山縣,初九日冒雨上南嶽,登祝融峰,惟見雲海。九月初十日,上午始見劉稚泉攜《乙未科題名錄》,得知中解元,旋啟程回省城。《奉題羅慎齋鴻臚嘉慶丁卯重宴鹿鳴圖》云:“餘年三十七,僥倖領秋試。成舉人。”十三日赴鹿鳴宴。見是科正考官翰林院編修吳鐘駿(松甫)、副考官刑部侍郎王庭蘭(春綬)。十...
觀郭子昂先生的寫生極具真情實感,極具觀賞價值、史料價值、文獻價值。他畫的正是他心中的五嶽獨秀、宗教聖地、中華南嶽。——柴京津解放軍八一書畫院副院長、全軍美術系列高職評審 看到郭老師的畫,從中讀出了一靜一動,“靜”,就是嵩山。武僧在大山之中象生靈一樣使人感到一種“動”,使人感到新穎。神秘的禪意...
大德十年(1306年),他決定漫遊南嶽衡山,四月到達袁州(治所在今江西宜春縣)。江西儒學提舉鄭陶孫聞知此事,立即派人致書,追請吳澄赴任。十月,吳澄被迫到官就任。次年正月,他突然染病,二月便告請到富州(治所在今江西豐城縣)就醫。在療養期間,吳澄又精心校訂了一《老子》《莊子》以及揚雄《太玄》諸書,還與門人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