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生和尚又名寶生利,是湖南省衡陽縣人,俗家姓氏不詳,出生年代亦無考,以其活動事跡推斷,大約出生於民國前三十餘年(一八八一年)-清季光緒初年間。傳說寶生青年時期,曾拜師學過木匠,跟著木匠師父為人家造房屋。他出家後四方雲遊,朝禮名山大剎。曾於揚州高 、鎮江金山、常州天寧諸寺坐禪堂,如是數年。後來到五台山碧山寺,碧山寺又名廣濟茅篷,他在寺後茅篷閉關坐禪。據說他在關中常一定數日,有一次在關中入定過久,出定時茅棚內白黴已有寸許,自此他的聲名在佛教中就傳揚開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生法師
- 又名:寶生利
- 籍貫:湖南省衡陽縣
- 大約出生於:一八八一年
簡介,詳細介紹,生平,履歷,佛緣,成就,貢獻,晚年,
簡介
寶生和尚又名寶生利,湖南省衡陽縣人,俗家姓氏不詳,出生年代亦無考,以其活動事跡推斷,大約出生於民國前三十餘年(一八八一年)-清季光緒初年間。
詳細介紹
溈山位於湖南長沙寧鄉縣之西,為衡山山脈的分支,也是溈水的發源地,又稱為大溈山。山多平地,水道便利,故自古以來的出家人,每多在此耕作修行,過著農禪合一的生活,所以此處有「羅漢田」之稱。唐代憲宗元和年間(公元八〇六~八二〇年),高僧靈佑禪師曾居住於此,世稱「溈山禪師」。宣宗大中年間(公元八四七~八五九年),裴休上奏在靈佑禪師所居舊址,興建密印寺。到溈山靈佑的弟子仰山慧寂出世,本寺遂成為溈仰宗的發祥地。密印寺中以藏經閣、裴公庵、裴公墓、仰山居室遺蹟、香嚴岩、回心橋、盤陀石等為著名。千餘年間,歷經興廢,清季康熙年間曾予重修。至於近代,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又為人縱火燒毀,到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以後,在一位寶生老和尚手中予以重修。我們此處要介紹的,正是中興密印寺的寶生老和尚。
生平
寶生和尚於民國初年(一九一二年)離開五台山,再到各地行腳參訪了一陣子,而後始回到湖南。這時他已年逾不惑,在三湘間頗負道譽。前文說到寶生出家前曾學過木工及營造,出家後多年在外參訪,足跡遍及四大名山及南北大剎,他所到之處,認真參觀瀏覽、考察各處寺院的建築風格,悉心研究,以致成為造詣頗深的佛教建築藝術家。
他回到湖南後,民國十年(一九二一年)前後,時任湖南省的湘軍總司令趙恆惕,請寶生和尚主持長沙開福寺。開福寺為國內名剎之一,自唐末五代創建以來,幾經興廢,最後一次是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遭逢火災,殿堂寮房受災頗重,大雄寶殿徹底燒毀,其它建築也遭受損壞。民國八年(一九一九年),該寺住持慧修和尚,重建了毗盧殿。到寶生和尚晉山後,向各方募化籌資,前後歷時三年,重建了大雄寶殿、三聖殿及部分寮房,把全寺修繕得金碧輝煌,超越過歷史舊觀。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時任湖南省主席的何鍵,請寶生和尚出任南嶽上封寺住持。上封寺是隋代古剎,據《南嶽十八高僧傳》載,陳光大初年,慧思和尚領徒在此建閣,做為徒眾上下經行、聽法之所。隋大業年間改建為寺,以其為「敕建」,故名「上封寺」,宋代曾予重建,仍名敕建上封寺,沿襲至今。以後復經多次修建,至清末同治年間,曾國荃捐資重修,費白銀二萬餘兩,寺宇一新。
履歷
上封寺坐落於祝融峰側,是南嶽佛教五大叢林之一。這五大叢林是祝聖寺,福嚴寺,南台寺、大善寺及上封寺。到了民國時代,上封寺以住持不得其人,故香火冷落,寺宇日漸圯敗。寶生老和尚晉山之時,寺院頹敗,路徑荒蕪,寺產被豪強侵奪,僧眾散居於祝融峰的岩洞中,或附近的茅棚內。寶生和尚入主之後,內則清理寺產,外則十方募化,並立即率領工匠及僧眾進行維修。經過三年辛勞,重建了藏經閣、華嚴閣、祖堂、禪堂、增建了齋堂、寮房、香客住所,同時也修繕了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他召回了散居在外的眾僧,恢復了叢林制度。並在祝融峰上新建了一座避雨亭和登祝融峰的石板道路。並鋪鑿了由祝融峰太陽泉到上封寺的引水石渠,把太陽泉的泉水引入上封寺的香積廚蓄水池內,解決了上封寺歷代以來用水不便問題。
佛緣
寶生和尚初主上封寺時,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年)的十一月初,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先生,及其夫人宋美齡女士,到南嶽旅遊,由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鍵陪同登祝融峰,並來到上封寺。寶生老和尚率同僧眾,於寺門列隊合十恭迎。蔣氏於大殿拈香之際,寶生老和尚口宣佛號為其祝福,蔣氏心情愉悅,與寶生老和尚寒暄之餘,當場捐香資三千圓,囑何鍵把此款送到。
成就
在湖南佛教界,寶生老和尚以長於修建寺院著名。民國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秋,老和尚復被諸山長老推舉,出任溈山密印寺住持。密印寺是禪宗南嶽系靈佑禪師於唐宣宗大中年間所創建的道場,為國內名剎。千年之間幾經興廢,清季光緒末年,八指頭陀敬安禪師曾主密印寺法席,溈山鼓螺為之一振。到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復為人縱火燒毀。寶生老和尚出長密印寺之時,已年近花甲,但為了恢復祖師道場,光大南嶽門風,仍毅然負起了密印寺重建的責任。他不辭辛勞,遠走江淮荊楚,廣募捐款,邊募邊建,凡歷時八年,重建竣工,耗費資金銀圓八萬六千有餘。重建後的密印寺,在建築物上特別突出了萬佛殿,仿南嶽大廟聖殿的規模,內外三十八柱,全部用花崗石琢成。此外,寶生和尚還主持修繕了岐山仁瑞寺和南嶽準提庵,各有其特色。昔日規模,一部分迄今猶在,為佛門四眾所稱頌。
貢獻
寶生老和尚是一位熱心於僧侶教育的高僧,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住持溈山密印寺期間,在寺內創辦了佛學研究社,自任社長,為學僧宣講經論。未幾,日寇侵華戰爭爆發,佛學社在學的僧侶中,多數人都希望有機會參加抗倭活動,一批愛國僧人如巨贊、暮笳、靈根、玄宗、深悟、了照等,應寶生老和尚的號召,紛紛從各地輾轉來到溈山,擔任佛學社教員。這些僧人的到來,更給佛學社帶來了生氣,學社僧侶氣勢振作,學員在山門前開闢壁報,宣傳抗倭救國。教師暮笳等帶領學僧,到溈山周圍的農村集鎮,開展抗倭宣傳,發動民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援抗倭戰爭。民國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十月,廣州武漢淪陷,佛學社大部分師生,在寶生老尚率領下,到南嶽福嚴寺安居,入福嚴寺的佛學講習所上課,後來大部分成為「南嶽佛道救難協會」的骨幹,為抗倭救亡活動起了重大作用。
日寇侵略戰爭期間,是國共兩黨合作的時代,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春,國民政府在南嶽設立游擊幹部訓練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之一的葉劍英任副教育長,周恩來數次來南嶽游訓班考察講課。周、葉的宣傳教育,使寶生和廣大僧眾,受到極大的啟發鼓舞,忠心擁護救國。寶生、田漢、馮乃超、鹿地亘、巨贊、演文等,在上封寺召開會議,策劃成立抗日組織和武裝,還請田漢等到福嚴寺,向佛學講習所的學員演講抗日形勢,號召學員投入抗日救亡活動。在巨贊、寶生、靈濤、演文等法師做推動下,民國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五月七日,成立了「南嶽佛道救難協會」。在成立大會上,選舉出寶生老和尚為會長,祝聖寺方丈空也、南台寺方丈悟真、大善寺知客有緣、三元宮主持劉光斗四人為副會長。會下分股辦事,由演文任訓練股長、巨贊任宣傳股長、明真任文書股長、曼慈任庶務股長、靈濤為書記長。
「南嶽佛道救難協會」成立之後,在寶生老和尚的領導下,救難協會的物質、經費上均有充分安排,使抗日救亡活動地以順利開展,為抗日救亡事業盡了一分力量。當時田漢亦在南嶽,對南嶽宗教界人士的愛國行動深為感動,他特別寫詩讚頌,詩曰∶「緇衣不著著錦衣,敢向人間惹是非?獨惜瀟湘春又春,花前跌坐竟忘時。」
晚年
民國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春天,寶生老和尚為修建寺院,到零陵購買木材,以便湘江發春水時運回衡山。零陵縣縣長某欺壓僧侶,寶生曾打抱不平,結下夙怨。寶生在零陵時,該縣長某請他吃麵,寶生不疑有他。不意該縣長在面中動了手腳,數日之後,寶生老和尚竟死在途中永州的高山寺,人們推測是慢性中毒。後來歸葬於南嶽上封寺側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