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獅舞是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申報地區是南岸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岸獅舞
- 批准時間:2016年6月16日
- 遺產級別:直轄市級
南岸獅舞是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申報地區是南岸區。
南岸獅舞是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申報地區是南岸區。基本情況該項目類別屬於民間文學,級別是直轄市級。傳承保護2016年6月16日,重慶市人民政府印發《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重慶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
獅舞(馬橋手獅舞,古陂席獅、犁獅,青獅,松崗七星獅舞,藤縣獅舞,田陽壯族獅舞,高台獅舞) 上海市閔行區,江西省信豐縣,廣東省揭陽市,廣東省深圳市,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田陽縣,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 110 Ⅲ-7 儺舞(浦南古儺) 福建省漳州市 111 Ⅲ-8 英歌(甲子英歌) 廣東省陸豐市 ...
揭陽獅舞 揭陽獅舞主要流傳於揭陽市榕城區,是融武術、舞蹈、技巧於一體的綜合性傳統藝術。據清雍正《揭陽縣誌》記載:“上元張燈樹,放煙花,扮八景,舞獅子,坊間表謎,士民集而猜之,中者有賞”,表明揭陽在清朝初期便已有舞獅子的習俗。作為南獅之一的潮汕地區獅舞,具有人員少,靈活機動等特點。揭陽獅舞表演,...
樂作舞是哈尼族和彝族共有的一種歌、舞、樂一體的古老民間舞蹈,流傳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岸紅河縣的哈尼族、彝族村寨。跳樂作舞,彝族民間稱為“載比”;哈尼族民間稱為“哈塞塞”,又名“龍縱撮”。2008年6月7日,樂作舞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
木獅舞 木獅又稱邊獅,木雕獅腦,分雌雄兩種,用兩米見方的黃布縫合獅身。舞動之時,雌雄對舞,動作變換多樣,獅的雄偉威嚴俱現。原有72套故事節目,流行於衡山糖鋪、耒陽鹽沙、哲橋等地。“文化大革命”後保留無幾,今許多舞技失傳。手獅舞 流傳於馬跡、貫底等鄉,歷經200餘年。其法為木雕獅形臉譜,繫上...
為了增加喜慶氣氛,先人們將獅舞與之結合,使之成為一種有燈有戲、有舞有唱、有獅有神的古樸的民間藝術形式。《易經》記載五猖神是傳說中保一方平安,驅邪、消災的眾神,村民們非常敬重和信仰。五猖太平燈在表演時,通常以天官賜福和招財進寶的排燈引導,雌雄雙獅開路,以戴有青、黑、白、赤、黃五彩面具的五猖神...
對鼓是一種舞蹈,腰鼓的一種特殊表演形式。每逢春節,這種鼓舞就會出現在社火隊中,與“龍舞”、“獅舞”、“跑竹馬”、“彩蓮船”等民間舞蹈一起活躍在街頭、場院。鼓樂簡介 對鼓是腰鼓的一種特殊表演形式。每逢春節,這種鼓舞就會出現在社火隊中,與“龍舞”、“獅舞”、“跑竹馬”、“彩蓮船”等舞蹈一起活躍在...
境內獅舞以梅山島紅毛獅子稱著。相傳,明清時,浙東一帶賊盜猖獗,為抗侵害,島上民眾勤習武藝。在抗擊賊盜時,村民們扎扮身披紅毛之獅以壯威,賊盜擊退後,獅子便成為村民節日喜慶娛樂之工具。80年代,梅山舞獅由獨獅表演改為雙獅對舞,並增添一對紅毛小獅,舞獅隊伍發展到三十多人,經常至區、市各地表演。2000...
沙灣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獅舞,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沙灣飄色、磚雕、沙灣何氏廣東音樂、沙灣水牛奶小食製作技藝,省級非遺傳承人5人,省級非遺傳承基地2個。著名人物 何柳堂(1874年~1933年)何柳堂繼承和發展了何氏家庭的音樂藝術傳統,是廣東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和作曲家,是廣東音樂典雅派的開創者之一。何柳堂的...
獅舞(高台獅舞)是彭水民間獨具特色的傳統舞蹈,已有約一百五十年歷史,在當地民眾中頗有影響。獅舞可以分為地面獅舞和高台獅舞兩種。地面獅舞主要用於日常節日、生日、婚喪嫁娶、開業慶典等活動。搭台上架的高台獅舞則多用於重大節慶和比賽,表演時常常與地面獅舞連為一體。2011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
獅舞(藤縣獅舞)獅舞(藤縣獅舞),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藤縣獅舞,屬於廣東佛山流派的獅形和七星鼓點。屬南派舞獅,其表演形式主要是采青和高樁表演。表演者通常二人合舞一個獅子,通過在樁陣上跳躍騰飛等各種高難、驚險動作,表露獅子的喜、怒、醉、樂、醒、動、靜、驚、疑、...
108 Ⅲ-5 獅舞(黎川舞白獅) 江西省黎川縣 110 Ⅲ-7 儺舞(跳五猖) 安徽省郎溪縣 121 Ⅲ-18 土家族撒葉兒嗬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巴東縣,湖南省桑植縣 124 Ⅲ-21 熱巴舞 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 125 Ⅲ-22 羌姆(桑耶寺羌姆、門巴族拔羌姆、江洛德慶曲林寺尼姑羌姆、林芝...
到了正月十四、十五兩天,紀念活動進入高潮。四鄰八鄉的人們攜新帶友,潮湧而至。古亭台聞、獅舞龍舞,互相交融,由龍旗引導,一路上鼓樂齊鳴,炮聲震天,車水馬龍,人聲鼎沸,萬人空巷,長達數里的隊伍浩浩蕩蕩走街過戶、繞村跨溪,有條不紊。這樣激動人心的熱烈場面,古老純樸的民風民情,若不親臨,很難猜想。
酉水船工號子、苗畫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8個,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人;土家族梯瑪神歌、土家族山歌、湘西竹編、黃金古茶製作技藝、八部大王祭等省級名錄項目13個,省級代表性傳承人5人;保靖醬油製作技藝、呂洞山傳說、挑蔥會等州級名錄項目31個,州級代表性傳承人38人;三棒鼓、咚咚喹、獅舞等縣級...
魯莊鎮的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小相獅舞、東莊鞦韆、小相野菊花製作工藝、潛彩畫、泥塑、小相杖頭木偶戲、姚雨林剪紙、小相凹凸鑼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東莊鞦韆、小相野菊花製作工藝、潛彩畫、泥塑、小相杖頭木偶戲、姚雨林剪紙、小相凹凸鑼被命名為鄭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小相獅舞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榮...
縣境內男女老少歷來喜愛娛樂活動。或觀看各種文藝演出,或參加田徑、球類、棋類競賽,或組織龍舞、獅舞、彩船活動,或收聽廣播,看電影、電視、錄像等。生產習俗 主要有薅草鑼鼓、栽秧酒、撕包穀、絞篊節等。婚嫁 清末,巫溪縣境婚姻多沿襲舊俗。男女婚嫁多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定。民國時期,婚嫁習俗與清末無...
本屆跑客節,13公里的賽道沿途設定了多個非遺文化加油站,後壩山歌、南溪號子、土家妹子敲著激越的鑼鼓聲、土家漢子粗獷的鹽幫聲、茅古斯的原始的舞蹈、歡騰的王氏高台獅舞等一系列文化一一上演,為奔跑中的跑客帶來不一樣的比賽體驗。第五屆 2019年12月22日,2019重慶·黔江第五屆跑客節正式開幕,當天正值我國傳統...
30 Ⅲ―38 潼南縣花岩女子獅舞 潼南縣 31 Ⅲ―39 潼南縣花岩彩龍舞 潼南縣 32 Ⅲ―40 潼南縣太安扯扯燈 潼南縣 33 Ⅲ―41 高陽板凳龍 雲陽縣 34 Ⅲ―42 高台獅舞 酉陽縣 35 Ⅳ―21 川劇 傳統戲劇 渝北區 36 Ⅳ―22 川劇 萬盛經開區 37 Ⅳ―2...
2011年末,新度鎮有體育場地48處,8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農村業餘體育活動廣泛開展,活動項目從傳統的龍舞、獅舞,發展到籃球、田徑等項目。醫療衛生 2011年末,新度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0個,其中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39所;公立衛生機構病床7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7張,固定資產總值558.1萬元。專業衛生...
晚會現場氣氛熱烈,內容豐富多彩,精心創作的書畫作品、用心編排的歌曲舞蹈、精彩紛呈的雜技演出、有聲有色的川劇傳統折子戲、熱鬧喜慶的民間獅舞等12個文藝節目,清新高雅、感染力強,博得了在場官兵們的陣陣掌聲。演出中,官兵們也爭相表演了器樂獨奏、小合唱、群體刺殺操等節目,充分展示了軍人的颯爽英姿。為精心組織...
1940年元月崑崙關大捷,為了鼓勵敵後的軍心士氣,俞肇興親自布置舉行一次規模很大的宣傳,俞的妻子冷逸華上台演講,演連台話劇,玩獅舞、高蹺,持續三天,群情激昂,當場樂輸捐款三千餘元,匯付前方慰勞抗日將士。兩次沒收資敵貨物,頭髮豬鬃等燒掉,把剩餘貨物變賣,所得款全部作為抗敵經費開支。四,爭取黃會抗日 1939年...
獅舞:俗稱玩獅子。用帶毛皮、雄雞毛等綴成獅皮,二人披舞,另一人扮武士,持彩球引逗。採蓮船:也稱“跑旱船”。船身用竹、木紮成,外蒙彩布,套系在舞女的腰間,如坐船狀,國一人持要槳,二人邊歌邊舞,以表現勞動與愛情生活為主。地花鼓:一旦一醜分執手帕、摺扇表演,內容豐富。龍舞:俗稱“玩龍燈”。舞...
古老的民間文化藝術活動,也非常活躍,排鼓、獅舞、高台,高蹺、旱船、戲曲及寺廟舞蹈、歌唱等應有盡有。建國後,其形式和內容多有改革和更新。到1985年,尚有獅舞、排鼓、龍燈、業餘劇團等社團10餘個。1979年建立鄉文化站。另有劇院1個(1100個座位),公私電影放映隊7個,基督教堂1座。
十集的內容分別是:1、祖山祖洞,2、富冠海內,3、運河源頭,4、根脈連心,5、名人薈萃,6、鴻溝博弈,7、經典佛光,8、獅舞虎牢,9、詩潤華章,10、紅色記憶。特點介紹 《滎陽之滎》從巨觀把握的高度,精心剪裁素材,從細部入手,以引人如勝的故事情節,用樸實的語言,詳實的史料,深刻立體地把滎陽的歷史...
2011年末,河市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36平方米,設有活動室,面積60平方米;圖書室面積30多平方米,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7360冊;多功能活動廳面積80平方米,每年春節開展民眾性跳獅舞、打腰鼓、耍車燈等民間傳統文化活動。農家書屋11個,面積300平方米,藏書2萬餘冊。2011年末,河市鎮有體育場地1個,體育...
2011年末,石板鎮有文化藝術團體6個,會員156個,其中團體會員120個,個人會員36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年放映76場次,觀眾達8000餘人次;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660平方米,村文化活動中心6個;有各類圖書室7個,藏書5萬餘冊;有獅舞隊1支,隊員18人。打造了人文旅遊項目“少兒獅舞隊”。2011年末,石板鎮有體育...
石橋鎮歷史文化悠久,傳統文化有煙花、龍燈、獅舞、噴吶、燒火龍、煙花架、翻山鉸子、孔明燈、小丑劇、打花鼓、金錢板、抬花轎、踩高蹺等,其中“燒火龍”和“翻山鉸子”已被確定為四川省省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燒火龍 石橋火龍鬧春已延續千年。整個活動貫穿了請龍、龍點睛、龍請水、燒火龍、送龍等民俗風情,祈求...
粉色:村內現有花鼓戲班2個,皮影戲班3個,地燈戲班6個,大鼓曲藝隊1個,獅舞、龍舞、旱船舞、花挑舞等民間花會表演隊13個。綠色:村內有數百年的皂角、黃連木古樹,有清澈見底的東嶽湖和滿目清脆的生態茶園,自然生態良好。新農村建設 東嶽村遊客接待中心、旅遊停車場、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工程、電商綜合服務中心、...
它色彩艷麗,形色生動,有民間獅舞之風貌,是傳統料獸的代表作。博山傳統料獸,民間文化特色濃郁,雅俗共賞,不僅在民間流傳極廣,而且也素為國內外美術界、民間藝術界和民俗學界人士所共珍。料玉盆景 料玉盆景是博山美術琉璃品種之一,用玻璃料製成仿玉石紋採下端帶有小孔的花瓣、葉片和枝幹,以細金屬絲串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