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南岩鎮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境內蘊藏著豐富的金、
銅、
錫、鈾等礦藏,尤以金礦儲量較為豐富,南岩鎮現有縣辦金礦一座,還出產紅石、沙石等建築材料。320國道、311高速公路、樂江線省道以及
方誌敏大道縱貫南岩鎮,形成“¥”字型交通網路,交通便利,區位優勢十分明顯。自然景觀有
龍門湖、
白馬洲等,人文景觀有江南第一佛窟——南岩佛窟(
南岩寺)、
雙岩寺、
安樂寺等。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南岩鎮依託自身優勢,運啟民力,巧借外力,主攻工業,最佳化農業,繁榮服務業,南岩鎮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工業企業蓬勃發展,積極招商引資,廣納賢才,現初步形成了以食品、醫藥產業為主導的國道口工業小區,和以銅材加工、精密鑄造、建材加工為主導的320沿線工業帶兩個產業集群,個私經濟發展較快。南岩鎮有大小企業26家,其中固定資產超過百萬元的企業22家,落戶在鎮工業園區內的有16家,進駐了縣工業園區的有4家。農業上圍繞“依靠科技增效,調整結構增收”的思路,依託豐富的資源優勢,不斷調整產業結構,現已逐步形成了水南、貞畈千畝蔬菜基地、旗山2000畝優質大米種植基地、寶峰50萬筒
食用菌基地、栗橋、南岩500畝大棚西瓜基地等一批效益較高、市場競爭力較強的特色農業,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
弋陽縣南岩鎮在招商引資工作中,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最佳化招商環境,以服務吸引外商,取得了顯著效果。南岩鎮共引進外資達1億多元。南岩鎮在項目的手續
辦理上實行“一條龍”服務。凡是來南岩鎮的客商,從參觀考察、洽談項目,到項目引進、手續審批都有專人靠上,包辦從立項審批、建設審批、用地批覆、稅務登記等手續,為投資商解決了後顧之憂。對已落實的項目,南岩鎮實行“零距離”服務,進一步加快項目推進速度。對找上門來的投資商實行首問負責制,對所有的招商項目實行領導包項目責任制,並按照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措施加快項目推進速度。同時延伸服務領域,為投資商在生活、學習、工作上提供最大便利,及時解決他們遇到的難題。南岩鎮對已投產的項目推行服務“終身制”,及時將其納入民營企業管理範疇,幫助其建立健全各項管理措施和規章制度,完善企業內部各項獎罰措施,通過每月上報各項經濟
指標、深入
企業調查等形式對企業進行巨觀指導。充分利用政府信息來源廣的優勢,積極提供
生產、
經營、的最新信息,為企業生產出謀劃策,幫助引進先進技術,力促企業上檔次。弋陽縣南岩鎮大力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加快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步伐。首先是組織農民外出考察。鎮已組織4次共62位農民分別到浙江磐安中藥材基地、江西省省農科院、樂平蔬菜基地學習,促使農民更新了觀念、拓寬了視野。其次是組織科技下鄉活動。印發了《農技簡報》等資料4300餘份,巡迴播放了農村實用技術光碟,聘請省農科院、
上饒市市縣農業局、市縣科協專家實地指導,為農民提供了技術服務。三是組織農技人員試驗示範,除推廣良種及旱床育秧、薄露灌溉、地膜覆蓋、
水稻免深耕等新技術外,還在
潭灣村、龍山廟村實施了沼氣工程試點工作,並以此為輻射,帶動了230餘戶採取了豬—沼—菜、豬—沼—魚、豬—沼—糧等生態農業新模式。
取得成績
1999年以來,南岩鎮在弋陽縣經濟目標管理綜合考評排名一直居前位,計生、
綜治、
武裝、宣傳等工作連年被評為先進單位。獲得市級獎項有:上饒市個私經濟工作先進單位、上饒第一屆(1999——2000年度)文明單位、先進基層黨組織、發展民營經濟先進單位、防止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單位、綜治工作先進單位、鄉鎮“三民好班子”、首屆上饒市農村老年“國旅杯”
門球賽第一名。省級獎項有:江西省移民建鎮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省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集體、鄉鎮“三民好班子”等。2005年,南岩鎮獲弋陽縣鄉鎮綜合評比一等獎、計畫生育工作二等獎,還被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農村工作、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單位,並已躋身全省農村經濟發展百強鄉鎮行列。
自然條件
地形
南岩鎮多為丘陵地帶和
紅石山,大部分丘陵地帶以生長灌木林為主。其中信江沿岸性沖積平原,寶峰為丘陵地帶,最高點為鐵石峰,海拔561米;最低點為洋里葉家,海拔40米。
氣候
年平均氣溫18℃,1月平均氣溫5.7℃,7月平均氣溫19.7℃。無霜期264天,年降水量1815毫米。
物產
交通
南岩鎮水陸交通發達,水路可通南岩鎮的5個村委會,沿江可引朔鉛山、上饒;下可達
貴溪、
鷹潭、
鄱陽湖。南岩鎮境內有新舊320國道,320國道掛線――龜峰大道,鷹(潭)江(村)線,徐(家)鐵(沙街)線,弋(陽)港(口)線,沿河航運暢通。
教育事業
弋陽縣
南岩鎮中心國小位於江西省上饒市,主要負責實施國小義務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發展。 學校在致力於建立健全多項管理規章制度,保障學校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規範有序高效運作的同時,立足於促進學校、教師和學生全面和可持續發展的工作目標,通過大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對教師管理隊伍情感管理以及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工作和學習氛圍,有效地激發了大家積極工作的內在動力,使全校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責任心,以及教學常規的實施有了一個明顯的提升,一支重責任、講奉獻、有幹勁、肯鑽研的教師隊伍正在我校形成。在學生教育方面,學校一直能自覺地按照教育教學
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展教育工作。即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
活動,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專長。 學校以優美的教育環境、科學的管理、卓有成效教育教學受到了廣大家長、社會各界和上級的一致好評。
城鎮生活
2005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7661元,年均增長10.12%,農民人均純收入3224元,年均增長10.26%。城鄉居民居住條件有了很大改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3億元,年均增長9.09%,居民消費結構不斷最佳化,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進一步增加。2005年全縣居民儲蓄餘額達15.3億元,年均增長13.29%。高度重視就業和再就業工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8%以下。“兩個確保”和城市低保政策進一步落實,扶貧工作力度加大。城鄉市場商品豐富,物價穩中趨降,人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