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橋(中國福建省漳州市境內廊橋)

南山橋(中國福建省漳州市境內廊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南山橋(Nanshan Bridge),是中國福建省漳州市境內連線薌城區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過江通道,位於九龍江西溪薌江)水道之上,是漳州市“一江兩岸四橋”夜景工程之一。

南山橋始建2008年6月,原名為新中山橋;2011年,新中山橋建成投用;2015年6月26日,新中山橋正式命名為“南山橋”。

南山橋北起鐘法路與江濱路交匯處,上跨九龍江西溪水道,南至南山路與南江濱路交匯口;橋全長約366米,寬度約12米,兩邊護欄各0.5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山橋
  • 外文名:Nanshan Bridge
  • 始建日期:2008年6月
  • 投用日期:2011年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省漳州市
  • 類    型:廊橋、人行橋
  • 長    度:約366米
  • 寬    度:約12米
  • 起止位置:鐘法路、江濱路、南山路、南江濱路
  • 管理機構:漳州城投古城運營有限公司
建設歷程,橋樑位置,建築設計,建築結構,設計參數,設備設施,建設成果,價值意義,

建設歷程

  • 新中山橋
2008年6月,新中山橋開工建設。
2011年,新中山橋建成投用。
2015年6月26日,新中山橋正式命名為“南山橋”。
南山橋全景南山橋全景
  • 南山橋
2017年6月5日,南山橋景觀改造工程建設全面啟動,禁止一切機動車輛、非機動車輛及行人通行。
2018年2月14日,南山橋改造提升工程完成正式通行。
南山橋與飄帶橋接點南山橋與飄帶橋接點

橋樑位置

南山橋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連線薌城區與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北起江濱路與鐘法路交界處,連線漳州鐘法路飄帶天橋通往漳州古城,上跨九龍江西溪水道,南至南江濱路、蜈蚣山路、南山路交匯口,通往南山寺古剎、南山生態園。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南山橋橋上設有觀景平台,觀景平台採用鑄鐵欄桿以半圓形態,在觀景平台的欄桿之間設定了花崗岩雕飾,橋樑兩側設有6個橋墩式觀景平台,其中2號、6號墩兩側增設四角古亭觀景亭,4號墩增設五開間重檐帶副階檐廊的閣樓,其中,四角古亭採用中國古代最常見的正方形四角亭,橋面設定殘疾人通道等無障礙化設施。
南山橋正方形四角亭南山橋正方形四角亭
南山橋觀景平台主體建築借鑑了閩南傳統建築的空間形式,採用五開間重檐帶副階檐廊的建築形式; 屋頂為閩南傳統式歇山屋頂,梳窗燕尾脊等元素的利用增加了傳統空間意象, 底層屋檐仿木樑架結構,柱頭位置做單層斗拱挑出,枋上作蘇式彩畫裝飾,明間懸掛匾額。建築四周各有一個單檐歇山式四角亭,做法同四角古亭;同一側的四角亭用廊連線,並連線到主體建築。四角古亭設計採用重檐四角攢尖頂的正方形四角亭,上檐坡度較大而下檐坡度較緩,屋面為仿古鋁瓦, 脊線依據閩南地區仿古建築裝飾的習慣,雙重檐中間採用閩南傳統綠色琉璃花格窗,橋亭四周開敞,主體結構採用鋼結構,外刷棕紅色仿木紋漆。柱底是在仿閩南傳統木構做法基礎上加石頭柱礎;柱頭與枋仿木構搭接,簡化出挑的枋頭,枋下做花格掛落,枋上一圈做蘇式彩畫裝飾。

設計參數

南山橋總長約366米、寬約12米,兩邊護欄各0.5米,人行道和非機動車道共11米,觀景平台往外突出2米,設計每小時通行量為3000到3600人次,洪水頻率設計為二十年一遇,水位9.59米。

設備設施

  • 燈光照明
南山橋橋墩、欄桿都安裝有投光燈,燈具間距30米,高9米;南山橋6個閩南傳統風格橋墩式觀景平台都掛滿了燈籠。
南山橋燈光南山橋燈光

建設成果

  • 技術難題
閩南傳統建築結構一般為木構體系,布局上呈橫向發展,建築單體尺度較小;而現代建築在結構選取上多用鋼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等現代材料,布局上呈豎向發展,建築單體布局更靈活,尺度向對較大;現代建築結構和材料與傳統建築有根本性的差別,南山橋改造提升方案中,四角亭和廊閣主體結構採用鋼結構形式,鋼結構與閩南傳統建築形式結合的技術設計手法具有創新性,展現出了現代結構技術與傳統空間美學的交流與融合。
南山橋測景南山橋測景

價值意義

南山橋改造提升為廊橋,使漳州古城與南湖片區能夠無縫連線,將一江兩岸、漳州古城、古寺、古橋等連為一體,把該片區域打造成為較為完整的文化旅遊、休閒觀光帶。(《海峽導報》 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