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教育思想,作品,
簡介
南宮檍於1863年(朝鮮哲宗14年)生於漢城。父名南宮泳,朝廷武官,曾任中樞府都事。自幼精通漢學。1883年(朝鮮高宗20年)在朋友父親的幫助下就讀於官立英語學校“同文學”,翌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成為穆麟德的見習生。1886年任內衙門部主事,成為朝鮮末年最早的英語翻譯官,負責為高宗翻譯。1887年作為全權大使趙民熙的隨行書記官踏上了巡訪英國、俄羅斯、德國的旅程,使團途徑上海,但行至香港時受到清政府阻撓,在港滯留了兩年後被召回。1889年自港回國後被任命為宮內府別軍職,受到了高宗的寵愛。1893年任漆谷府使,成功抵禦了東學軍的進攻,從而獲得了朝廷的信任。1895年任甲午更張內閣的宮內府土木局長,受到重用,築造了塔洞公園,整修了漢城鐘路、貞洞一帶及六曹正門和南大門之間的道路,並開始涉足教育界,兼任朝鮮近代最早的私立學校之一興化學校教師,教授英語語法和國史。
1896年2月“俄館播遷”後,南宮檍辭去了官職。同年7月和徐載弼、李商在共同創建獨立協會,當選為首席總務兼協會中央委員、書記、司法委員、評議員等職,成為高層領袖,同時參加了協會機關雜誌《大朝鮮獨立協會會報》的發行。
1898年9月與羅壽淵、柳瑾等創建《皇城新聞》,南宮檍任首任社長,積極支援國民啟蒙與獨立協會的活動。作為獨立協會的領袖,南宮檍堅決主張大力施行改革,將大韓帝國的國體由專制君主制改為君主立憲制並設立議會,因此在當年11月同17名領導者一同被捕入獄。獨立協會被解散後,1900年7月,南宮檍因在《皇城新聞》上撰文刊登日本和俄羅斯的“滿韓交換論”,揭露了日本和俄羅斯侵略韓國的野心並發表了號召警惕心的評論而被警務廳拘禁。1902年5月,南宮檍因為在《皇城新聞》上發表社論,抨擊了日本自1894年甲午農民戰爭以來一面侵略朝鮮,一面與俄國締結俄日協定的侵略本性,而同報社總務羅壽淵再次被警務廳拘捕,遭受4個月的嚴刑拷問後始獲釋。出獄後辭去了《皇城新聞》社長職務。
1905年3月,經高宗苦勸,南宮檍再度出山,任星州牧使。任內雖然廣施善政,終因日本於當年11月武力脅迫高宗締結《乙巳保護條約》,憤而辭官歸京。1906年2月再任江原道襄陽郡守,上任伊始即參加朝鮮愛國文化啟蒙運動,於1907年7月在襄陽的東軒(地名)後山創辦中等教育機構——峴山學校,身體力行救國教育,培養青年。1907年,因日本以海牙密使事件為藉口,強迫高宗禪位並簽訂丁未七條約,全面強化其侵略政策,南宮檍再次辭官上京,於同年11月與權東鎮、呂炳鉉、柳瑾、李宇榮、吳世昌、尹孝定、張志淵、鄭雲復、洪弼周等人共同創建大韓協會,南宮檍自任會長,全面開展朝鮮愛國文化啟蒙運動,並發行機關志《大韓協會月報》和《大韓民報》。1908年4月南宮檍創立江原道地區的愛國文化啟蒙運動團體——關東學會並自任會長,熱心指導江原道的興學事業,發行朝鮮文教育救國運動雜誌《教育月報》。1910年8月日本吞併韓國,南宮檍認為必須投入新世代教育的現場,同年10月起任漢城培花學堂教師共9年,親自編寫並教授《親職教育》、《新編諺文體法》等教科書,培養愛國女性。1912年又兼任尚洞青年學院院長,致力於鼓吹獨立思想、普及愛國歌辭、創造普及韓文書寫體等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