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城牆遺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江寧路東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唐城牆遺址
- 所屬年代:南唐
南唐城牆遺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江寧路東側。
南唐城牆遺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江寧路東側。文物信息南唐都城東、北兩側城壕至今尚有遺蹟可尋,北側城壕即今珠江路南側北門橋下一線水道,東側城壕即今龍蟠路西側玄津橋下一線水道。又因明代南京城牆西、南兩面自通濟門以西至石城門一段是...
南唐城牆遺址展 南唐城牆遺址展位於南京城牆武定門南側的南唐、伏龜樓展廳內。該專題展詳細展示了南唐的歷史文化和築城技術,展品包括浮雕、畫卷、南唐及明代城磚等。天下第一大內瓮城一中華門展 天下第一大內瓮城一中華門展以展板圖說、影視大屏、實物模型等形式,從歷史沿革、規模建制、文化傳說等方面,對中華門瓮城...
木器收藏有唐獨木舟和五代南唐呂德柔棺木及明清各式家具等。揚州唐城的學術研究成果突出,1984年,隨著唐羅城南門遺址被發現,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唐羅城的南界問題。1986年,揚州唐城遺址考古科研被列為國家重點科研課題,其成果獲199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99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提名榮譽獎和“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
南唐交泰元年,中主李景升洪州為府,並建南都。建都帶來大批的王公貴族,優伶歌女,南昌城再度大興土木,營建殿宇,如長春殿(又名皇殿)、澄心堂等,同時將八座城門重新修葺,改東門稱東華門,改西門稱西華門。按照京都的建設格局,將城區拆遷規劃,修寬馬路,即“鳴鑾路”。這是南昌僅有的一次建都史,至今南昌還...
現存的城牆長約50米,存高6米,外有護城河遺蹟,長約2700米。該址位於溧城鎮寶塔灣。占地面積60平方米。用寬0.4米,長1.36、1.0.2米不等規格長方形青石疊砌八層,城垣底寬15米左右。應為明弘治九年(1496)知縣符觀因南城牆緊挨學宮,把城牆移建於河灘地上所留。 文物特徵 南唐升元二年(938)時,...
據《五代史》和《宋史·慕容延釗傳》所述,五代時周世宗代南唐,盡取淮南郡邑,命將慕容延釗為當淮南節度使,在此構築城堡以作江防。城有東、北兩道城門,墩周圍有夯土城牆,西有護城河,東有古河道。墩上有兩口水塘,約500平方米,旁有高台。1984年省文物普查發現墩西南大面積火燒土、大量各種紋飾的陶片、...
據《五代史》和《宋史·慕容延釗傳》所述,五代時周世宗代南唐,盡取淮南郡邑,命將慕容延釗為當淮南節度使,在此構築城堡以作江防。城有東、北兩道城門,墩周圍有夯土城牆,西有護城河,東有古河道。墩上有兩口水塘,約500平方米,旁有高台。1984年省文物普查發現墩西南大面積火燒土、大量各種紋飾的陶片、...
除三山門(水西門)、石城門、聚寶門(中華門)分別沿襲了南唐都城的龍光西門、水西門和南門舊址外,其餘10座城門均為明朝時期新建。現僅存聚寶門(中華門)、神策門(和平門)、清涼門、石城門和重修的朝陽門(中山門)。清朝時期增開城門三座:草場門、小北門、豐潤門(玄武門)。現僅存豐潤門(玄武門)。民國...
薄陽城遺址 薄陽城遺址位於腰鋪鄉聯郢村,前白洋(南)後白洋(北)處。白洋、古薄陽諧音。距州城市區10公里。薄陽城,後魏置,後廢。經市文物普查,遺址南北長2000米,東西寬150米。掘地可見漢磚唐陶以及舊城牆基。唐堆城遺址 唐堆城遺址位於黃圩鄉貫龔村唐桂莊。南唐建城,在州南40里。清光緒《滁州志》載:...
來安縣舊城址位於今來安縣城新安鎮中心區。來安縣建於五代南唐時,縣城於南宋時遷至大雍鎮(今新安鎮)。城內地勢東低西高,主要街道呈“十”字形,東西南北四方原有賓陽、慶成、迎薰、拱極四個城門,此外還有崇文小南門和耀武小西門。舊城城牆於民國27年(1938年)被拆,之後護城河被牆土填平。來安縣舊城面積不大...
五代南唐保大年間(943~957年)建羅城,設7個城門:東仁風,西義成,南鎮南,北朝天,東南通淮(俗稱塗門),西南臨漳(俗稱新門)及通津,子城四門改為四鼓樓。因築城時環植刺桐樹,又稱刺桐城。宋、元時,羅城擴建,在東南、西南二處加建翼城而為新羅城,廢通津,增建南薰門(俗稱水門)。明初,城牆內外皆以...
太平天國天王府遺址—西花園 梁蕭景墓神道石柱 棲霞山舍利塔 陳文帝陳蓓永寧陵石刻 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原址 南唐二陵 南京城牆台城段 中華門 彭沖同志參觀南京城牆 太平天國壁畫—防江望樓圖 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事處原址—梅園新村30號 紫金山天文台 古天文儀器—渾儀 雨花台烈士陵園 石頭城遺址 棲霞山千佛崖 靈谷寺...
促成蔣介石來龜峰一游的。但亦有另外一說,說蔣介石召集了南方幾位高級將領,為了避人眼目,借遊覽之名,而悄悄地在龜峰三十六峰樓上開了一個秘密的軍事會議。遺址遺蹟 圭峰寺位於圭峰景觀中心。唐乾寧間(894-895),僧人茂蟾肇基礎始建靈勝寺。南唐吏部尚書徐鉉舍宅擴建,宋鹹平、景德間(998-1004),真宗賜...
南京明城牆一反此舊制,將瓮城設於城門內,在城體上革命性的設定了"瓮洞"(藏兵洞),大大加強了城門的防禦能力。京城13門中,除神策門外均為內瓮城,其中三山門、通濟門和聚寶門(今稱中華門)的規模和氣勢都遠超其它諸門。南京中華門位於城南,原為南唐都城的南門,明朝時重建,東至通濟門界,西至三山門...
南唐都城城牆的現存部分與與明代都城城牆南部的漢西門—通濟門段重疊,按照明城牆的保護要求進行保護與控制。北半段城牆已毀,應重點保護城牆遺址及護城河,結合綠地、文化小品建設和公共空間的整合予以展示。洪武北路至通濟門有護城河段應保護現有河道(內秦淮河北支和東支)的走向和寬度,清理整治河道,加強兩岸綠化,...
船形瓮城遺址位於南京主城區水西門。南唐到宋、元時期,這裡稱作水西門、下水門,明初重新築造,曾改稱為三山門,但民間一直習稱水西門。瓮城,又稱月城,古代城池中依附於城門並與城牆連為一體的附屬建築,多呈半圓形,少數呈方形或矩形。敵人攻入瓮城時,將主城門和瓮城門關閉,守軍即可對入侵之敵予以圍殲。南京...
石頭城.宋、元基本上沿南唐城舊規.明建都時,保留元的舊城區為居民、商業區,另在舊城外東側富貴山南填燕省湖新建皇城和宮城、衙署,然後東臨鐘山麓,北沿玄武湖兩岸、西岸,西循獅子山、馬鞍山、清涼山西側,南抵舊城南城一線,用了21年時間築成一條全長343公里的磚城牆,把建康城、石頭城、南唐江寧城舊址和...
晚於殷商及近代的文化遺存有春秋時期的保全寨,隋代的保和寨,春秋時期的眺馬嶺,唐末的南唐後主李煜墓葬,文物部門記載的大型古墓葬群,記載石洞溝村古廟宇是一個古縣城廟宇配置,清代美國人在濕鐙溝設立的福音堂(清代石洞溝稱濕鐙溝),古時的汴洛古道等,汜水縣古蹟篇記載的馬跑泉。版築術發明處 這裡有商名賢...
國家文物局專家李維民在唐縣北放水遺址發掘工地觀察出土文物 北放水遺址發掘工地 唐縣臥佛摩崖造像清理工作照 唐縣北洪城戰國城牆遺址 唐縣趙家莊西漢古槐 唐縣靈源寺唐代刻經碑 唐縣軍城鄉金孚公禪師靈塔 唐縣西勝溝明代建築無梁殿 唐縣黃石口白求恩逝世紀念地 唐縣和家莊晉察冀軍區司令部舊址 唐縣南唐梅抗戰時期侵華日軍...
南京中華門位於明代南京城正南,明洪武二年至洪武八年(1369年~1375年)在南唐都城江寧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南門舊址拓建而成,始稱聚寶門,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性的建築。她位於南京市雨花台景區北邊,門前後有內外秦淮河徑流橫貫東西,南邊交通連線長乾橋,北邊連線鎮淮橋,是南京老城城南交通咽喉所在。南京中華門瓮城...
唐故城垣遺址根據調查報告,勾勒出的泉州唐故城遺址,確定唐故城周圍13.2里,城區面積將近3平方公里,因趨避地勢之故,形狀不規則。①北垣:以北樓(南唐·保大中(943~957年)改稱朝天門)為中心點(今北門街孝悌巷口以南),分向東、向西兩段。北垣東段:從今北門街孝悌巷口以南的北樓始,城牆依地勢南下接雲...
位於龜峰景觀中心。唐乾寧間(894-895),僧人茂蟾肇基礎始建靈勝寺。南唐吏部尚書徐鉉舍宅擴建,宋鹹平、景德間(998-1004),真宗賜名“瑞相寺”;南宋宰相陳康伯奏請朝廷,改名“顯親崇福寺”;高宗時又改名龜峰寺。明洪武間裡人舒貴卿籌資增建香院。今圮。招隱庵 又名尼姑洞。位於靈芝峰北的半山腰上。以...
光華門位於南京明城牆東南,御道街最南端,西側為通濟門,南邊通過正陽橋(原“夔角橋”)跨過護城河連線光華路。城門外在明代修築有護城河,有正陽橋架設於護城河上。作為京城的正南門,正陽門並不在南京城的正南方,而是偏於東南。這是由於明初擴建南京城時,保留了南唐以來的金陵城及其西、南兩面城牆和東城牆...
磚井發現於2009年,是六朝建康宮城的遺物。2009年夏天,碑亭巷25號一處工地上發現幾塊巨大的古代假山石。考古專家進駐工地後進行考古發掘,最終確認這裡是南唐德明宮的遺蹟。而南唐德明宮正是建在六朝建康宮城的遺址之上。因此,該工地同時出現了六朝和南唐的宮廷遺物。在考古發掘中,專家發現了兩口六朝古井,其中一口...
明朝南京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都城南京的營建承襲了南唐金陵城的格局,並在都城周圍整修、開鑿護城河。護城河相互連通,規模空前,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護城河。其中外濠(即外秦淮河),成為明都南京城南的護城河,寬闊的秦淮河還承擔著向都城運輸漕糧的重要任務,南京城通濟門和三山門(水西門)是遙相對應的兩個...
《金陵古蹟圖考》是2006年8月1日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偰。內容簡介 全書總計14章,首先根據歷代金陵地方志論述了金陵之形勢,對其山川、河流、城池詳加考證,並以歷史史料編出金陵大事年表。從第三章起分代記述了秦漢以前之遺址、六朝城郭宮闕遺址、六朝陵墓、南朝四百八十寺、隋唐之遺址、南唐遺址、宋元之...
歷史上有文字準確記載的始於晉內史桓彝,增於南朝梁,拓寬於隋,新建於南唐,?甓於元、明、清,三次大建,七次維修。古代史 晉代 晉建武元年(317),西晉未代皇帝司馬鄴被劉漢皇帝劉聰俘獲,西晉滅亡,晉王司馬睿在中原氏族和江南氏族的擁護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東晉王朝。此時的東晉急需政治上安定、經濟...
曾長期主持南京地區田野考古工作,策劃、領導六朝建康城遺址、祖堂山南唐陵園遺址、窯崗村明代琉璃窯遺址、明代都知監太監洪保墓等重大考古發掘項目。2012年10月起,轉入南京師範大學從事博物館學、考古學與文化遺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自2004年以來,先後10多次受邀赴韓國、日本參加有關國際學術研討會和專題學術考察。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