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城牆

南昌城牆

南昌城牆位於中國江西省南昌市。全長7.2公里,共有7座城門,分別為德勝門、永和門、順化門、進賢門、惠民門、廣潤門、章江門。1927年至1928年,南昌城牆被全部拆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昌城牆
  • 外文名:Nanchang Ancient City Wall
古城概述,古城牆的變遷,西漢建城,宋代擴建,明代重修,古蹟難尋,

古城概述

南昌城牆,位於中國江西省南昌市。1927年至1928年,南昌城牆拆除。
南昌城牆全長7.2公里,共有7座城門,分別為德勝門、永和門、順化門、進賢門、惠民門、廣潤門、章江門。
西漢初年,灌嬰進駐南昌,並建造城池,這是南昌最早的城牆。唐初,在原灌城的西北方向築建洪都城,這是後世南昌城牆的源頭。宋代時期,南昌在唐城的基礎上續擴,城門達16座。明代,重築城牆,比宋城內縮三十步,留下7座城門。1927年1月至1928年12月,南昌城牆全部拆除。

古城牆的變遷

西漢建城

南昌正式納入中華疆土始於西漢。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為“昌大南疆”,派御史大夫灌嬰(後封潁陰侯)率兵“渡江定郡地”,進駐南昌,以為平定南越。公元前206年,灌嬰在今青山湖區湖坊鎮一帶修築灌嬰城。灌嬰為了建立永久的根據地,在鎮守南昌的同時便開始修築城池,並派一個叫章文的人負責具體設計。他在方圓僅十里八十步的城池周圍築起了六座護衛,其分別為南門、松陽門、皋門、昌門、東門以及北門。六門互相連線,長4000多米,城區面積僅四平方公里,連線六門的城牆用夯土築成,這也是有史料記載最早的南昌城牆。
東晉文帝鹹安年間,豫章太守范寧對城牆進行修整,在城東、西北兩個方向各闢一門,因此共得八門。唐初,豫章城西移,於原灌城的西北方向築建洪都城,城牆材料改土石為青天磚。先前設於灌城的南昌縣署也於貞觀十年(公元636年)遷至現今省政協處(原中山堂)。而後的南昌城就是在唐朝城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武周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洪州都督李景嘉繼續擴大洪州城增築。全城四周仍辟有八個城門。門上題額由吏部侍郎徐浩所寫。憲宗元和四年(公元809年),韋丹任洪都觀察使後,認為城內民舍都是毛竹結構,易失火,於是便改建瓦房,同時開闢南市和北市等三條街市。洪都城較灌城擴大數餘倍,方圓二十餘里,成為江南之都會,王勃的《滕王閣序》言及“閭閻撲地”、“桂殿興宮”,便是對當時南昌盛景的寫照。

宋代擴建

南唐交泰元年,中主李景升洪州為府,並建南都。建都帶來大批的王公貴族,優伶歌女,南昌城再度大興土木,營建殿宇,如長春殿(又名皇殿)、澄心堂等,同時將八座城門重新修葺,改東門稱東華門,改西門稱西華門。按照京都的建設格局,將城區拆遷規劃,修寬馬路,即“鳴鑾路”。這是南昌僅有的一次建都史,至今南昌還留有皇殿側巷。
宋代時期,南昌在唐城的基礎上續擴十餘里,今日的青山路口至賢士湖一帶皆屬城區,城中位於子固路一帶。南昌城池亦增至16座城門。從南面的撫州門向西,有宮步門、柴步門、井步門、章江門、倉步門、觀步門、洪喬門、廣恩門、北廓門十一門,再由北向東南有琉璃門、壇頭門、故豐門、廣豐門、望雲門五門,這是南昌城池的極致時期,城池長度近1.5萬餘米。淳化元年(公元990年)7月,由於南昌城北沙阜高漲,幾乎與城牆齊高(一說為防衛之需),毀壞城墎達30處之多,淹沒民舍2000餘戶。知州趙概命人用石壘砌,城牆便高一丈五尺,長達兩百餘丈。這是南昌城建史上首次用石料築砌江堤,稱“章江堤”。

明代重修

明初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命朱文正都督南昌。朱文正開始將城牆全部改築成高二丈九尺、厚二丈一尺、深一丈一尺的規格,並對東、西、北城壕進行浚修。新築的西城牆下一併挖出3000餘丈的護城壕。自此,城壕由德勝門至廣潤門,寬十一丈,深一丈五尺,萬餘米的護城壕貫通全城。
重新修築過的明代城牆比往先內縮三十步,廢去五門,一共留下七座固定城門,七門司有各自的詳細分工。南昌民諺“七門九洲十八坡”即由此而來。據記載,七座城門全部朝南,這項技術有賴於巧妙地工程設計與施工。築城之始,工程便採用城門與城堡工事相結合的方案,在先代的城門之基礎上,再加築瓮城。瓮城由桐油、石灰、糯米汁砌巨磚而成,比城牆低三分之一,瓮城裝配有千斤重的閘門。若戰時,可將閘門放下以困制敵軍。明初修築的城牆採用厚實的柴燒石磚,而東、西城牆還分別採用青磚和紅磚。自德勝門至惠民門段的城牆甚至由重達十餘公斤的城牆磚壘砌而成。
明築城牆總計7200米,這座城牆一直保留了500餘年。自推翻清朝,民國始建後,南昌城區人口劇增,交通大為變化,南昌城牆因此逐漸被拆除。從1927年1月至1928年12月,這座歷經數百年滄桑的老城牆最終全部被拆除。而1926年北伐軍攻打南昌時,守軍將領鄧如琢、岳思寅試圖以火燒南昌城來阻止北伐軍入城,因此廣潤門、章江門、德勝門處的民宅全部被燒毀,大火連燒三日而不滅,南昌城的歷史建築滕王古閣也在此次大火中被焚。

古蹟難尋

南昌市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楊建葆曾和人合作,手繪南昌七門風俗圖,將發生在進賢門、惠民門、章江門、德勝門、廣潤門、永和門、順化門城樓附近的故事繪成畫卷,並且被七城會作為官方贈送的禮物。
據楊建葆了解,按照明朝的城址,南面城牆就是現在的永叔路和船山路;西面城牆是現在的撫河中大道、榕門路;北面城牆是現在的陽明路;而東面城牆就是現在的八一大道。
在史料記載中,德勝門至惠民門一段的城牆磚比其他處要厚重得多,甚至重達10餘公斤。楊建葆說,原來的德勝門與八一橋等高。現今的江西出版大廈便建於城門基之上。而1969年,南昌開始建造江西省展覽館時還保存著當年的城牆根,牆根有十多級高,全由高10厘米、寬20厘米、長30厘米的柴燒青磚砌成。他還知道,在惠民門的上塘塍街還保存著一些百年老屋,有些以前就是糧食倉庫。老屋中還可以看到明修城牆所使用的城磚,體積巨大。
連日來,記者多次來到上塘塍街,希望能找到古城牆磚的印記,但每次均掃興而歸。直到楊建葆撥通了記者電話,說他有朋友在榕門路曾發現過明朝的古城牆磚,因為按照明朝的城址,船山路的西邊是古護城壕,東邊就是古城牆,在榕門路靠東的店面後邊,就是古城牆的位置。
終於,在榕門路洗木坊店後胡同內,記者找到了一條約5米長的地基,基石用粗重的條石砌成,上面糊上了水泥,水泥的斷裂處上面布滿了青苔,輕輕地將青苔颳去,古城牆磚就出現在眼前。不過楊建葆說,雖然這是古城牆的位置,但這肯定不是城牆地基,而是以前的居民將拆除的古城牆磚搬回了家,當成了建房的基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