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同蒲鐵路風陵黃河橋位於鳳凰堆高阜之下,是溝通華北與西北的重要橋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同蒲鐵路風陵黃河橋
- 地理位置:鳳凰堆高阜之下
- 新建大橋:鋼樑結構
- 電氣化改造:中鐵十二局集團電氣化公司
- 作用:溝通華北與西北
歷史沿革,新建大橋,鐵路改造,
歷史沿革
1954年3月動工修建黃河鐵路便橋,於1958年1月1日竣工通車。1 960年8月三門峽水庫攔洪前,便橋到期拆除。1 966年3月重建黃河鐵路大橋,由鐵道部工程三局第三處承建,於1970年10月1日正式通車。
新建大橋
新建大橋為鋼樑結構。24孔,橋墩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橋長1 1 96.6米,橋寬4.8米,鐵路兩旁為人行道,邊沿設有鐵欄扶手.橋身高程為344.38米,高出河床25.13米,枯水期高出水面18.38米,洪水期高出水面14.38米,平時高出水面16.38米,載重等級中一22。橋北端為東北向隧道,上通風陵渡車站;橋南端為西南方向隧道,經港13(潼關舊城)、公莊車站至孟塬車站與隴海鐵路相接。
鐵路改造
南同蒲鐵路自太原到風陵渡,長505公里,1956年將全線米軌按一級幹線標準撥寬改建。1958年於風陵渡、潼關間建成黃河便橋與隴海鐵路相接,後拆除。重建的潼關黃河橋及南同蒲、隴海聯絡線於1970年6月竣工。南同蒲鐵路自1981年開始修建第二線,於1989年8月雙線開通至侯馬。
電氣化改造工程
南同蒲鐵路由中國鐵建中鐵十二局集團電氣化公司承建電氣化擴能改造工程,日前在孝南至萬安區間立起第一桿,標段電氣化改造施工就此拉開帷幕。
南同蒲電氣化改造是中國鐵建中鐵十二局電氣化公司繼北同蒲、朔寧等電氣化應急擴能改造順利完成之後,在太原鐵路局承攬的又一項大型電氣化改造工程。全優的工程質量、良好的社會信譽、拼搶爭奪的突擊施工能力是他們進入南同蒲的唯一“入場券”。本標段工程正線全長182.87公里,包括榆次西至介休站三電遷改工程,介休站至靈石站、介西支線、萬安至義棠聯絡線、萬安至介休聯絡線、萬安至工業站、義棠至工業站等三電遷改、通信、信號、電力、牽引供電工程以及與“四電”配套的房建工程。總造價3.3億元,計畫工期16個月。項目部自去年底組建以來,按照建設單位要求,進行了設備調動配置、員工教育培訓、物資材料選訂等一系列開工準備工作。為實現太原局管內電氣化改造施工“三戰三捷”大目標,公司領導多次深入現場安排部署、出謀劃策,為在全線多家施工單位中第一家開工和爭創全優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