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和談

民國初期,南北政府舉行過兩次議和會談。一次在1911年12月至1912年2月,這次南北和談以袁世凱篡奪最高權力而告終。另一次在1919年2~5月,南北和談以毫無結果而破裂。

第一次南北和談,過程,結果,第二次南北和談,

第一次南北和談

民國初期南北政府舉行的兩次議和談判。

過程

①1911年12月至1912年2月,袁世凱在帝國主義列強支持下,脅迫南方革命政權進行的和平談判。1911年10月武昌起義後,袁世凱出任清王朝內閣總理大臣,在指揮北洋軍攻陷漢口漢陽,炮擊武昌的同時,致書黎元洪,進行"和平"試探。11月26日國駐漢口總領事葛福出面"調停",12月 2日南北雙方達成武漢地區停戰協定,12月18日南方總代表伍廷芳和袁世凱的全權代表唐紹儀,在上海英租界南京路市政廳舉行首次會談,達成了湖北陝西山西安徽江蘇奉天的停戰協定。20日,英、等國駐華公使聯合對和談施加壓力,聲稱"中國的戰爭若持續下去,將有危於外人的利益與安全",提出"須早日解決和局,以息現爭",其主要矛頭指向南方革命當局。進入革命陣營的舊官僚和立憲派竭力把南方引向擁袁的道路。一些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也附和這種主張。伍廷芳代表民軍堅持和談必須以承認共和為前提,但又暗示對方,只要袁世凱脅迫清帝退位、贊成共和,革命黨人願以大總統的職位作為報答。
南北和談

結果

在南北和談過程中,孫中山於12月25日歸國,並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立即撤銷唐紹儀的議和代表資格,宣布由他與伍廷芳直接電商和談事宜。孫中山在妥協勢力包圍下,曾致電袁世凱表示"虛位以待",但袁仍不放心,表面上用電報與伍廷芳就停戰撤兵、國民會議、臨時政府和清帝退位等問題進行激烈的論爭。同時卻密令唐紹儀留滬繼續與伍廷芳秘密磋商關於清帝退位後的優待辦法及孫中山辭職和袁繼任總統等問題。與此同時,袁授意段祺瑞率北洋將領聯合發電,脅迫清廷開皇族會議,宣布共和。2月12日清帝溥儀宣告退位,13日孫中山辭職,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這次南北和談以袁世凱篡奪最高權力而告終。

第二次南北和談

②1919年2~5月北京政府與南方軍政府間的和談。1917年,北洋軍閥廢棄國會和臨時約法,驅走總統黎元洪。孫中山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揭起護法旗幟,並成立護法軍政府,反對北洋軍閥政府,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次年 5月桂系軍閥排擠孫中山控制了南方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美等國為了反對日本支持皖系獨霸中國的企圖,希望中國統一。北京政府總統徐世昌主張南北休戰,舉行議和。經過與廣州軍政府協商,雙方同意停戰並進行談判。1919年2月北京政府徐世昌派朱啟鈐,廣州軍政府岑春煊派唐紹儀在上海舉行和談。當時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雖不再擔任國務總理,仍任"參戰督辦",統率"參戰軍",繼續支用日本提供的"參戰借款",唆使親信進攻陝西護法軍等,引起南方代表的多次交涉和質問,和會因而中斷。4月上旬雙方改為秘密談判,表面上就恢復國會等問題進行討論,實際上為劃分地盤、爭奪權力而爭吵,到五四運動發生後,南北和談以毫無結果而破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