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公霽雲祠記

《南公霽雲祠記》是明正德年間進士汪應軫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公霽雲祠記
  • 朝代:明
  • 作者:汪應軫
  • :子宿
  • 時間:757年
簡介,作者介紹,寫作背景,

簡介

明· 汪應軫
自古忠義之士,莫不有同志者,相與以成名;亦莫不有不同志者,相與以敗功。其相與者,忠義之在人心,不約而同,以故成而功,則宗社蒙其利,而民受其福;不成而功,則碎首杖節,日月爭光,吾無憾焉。爾其不相與者,非但不明順逆之分,為賊媒孽[1]者然也。
功名人己之心生,則將有利災樂禍以誤國事者矣。卒之,人之名節愈彰,而己終無尺寸以立於世,不亦深可悲哉?方張、許之困於睢陽也,賀蘭進明屯兵臨淮,許叔冀、尚衡兵次彭城,環視而不救,其心亦非不知有唐室也,懼二公之聲績出己上,將損其名以疲於敵,吾從後幸其成耳。
維時,南公霽雲躍馬潰圍,馳出萬眾,求援進明,以一身易睢陽之命,以睢陽捍天下之敵,何亟如之?進明非特無出師意,且張樂設侑[2]壯南公而強留之,此豈復有人心哉!南公義不忍食,斷指自誓,射矢浮屠,以志破賊。滅仇之志,歸死孤城,真可謂壯且忠矣!當賊脅南公時,張呼曰:“南八[3],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南公笑曰:“將欲有為也,公言,敢不死?”觀此,則其平日之所以相與感激者當何如耶?
嗚呼!南公之指血化為塵矣,其浮屠矢痕又幾經兵火矣,獨忠義之氣,至今泗民能道之。然則公雖死而不俱亡者,猶在也。而進明安在哉?應軫因民心而為廟,以表忠魂於千百世之下雲。

作者介紹

汪應軫,字子宿,浙江山陰人,明正德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以諫南巡被杖,出知泗州。泗州土瘠民惰,不知農桑,應軫教其養蠶繅絲,由是民足衣食。世宗朝召為戶科給事中,一年多上疏三十餘次,切中時弊。有《青湖文集》。

寫作背景

唐安史之亂時,張巡於至德二年(757年)守睢陽(今河南商丘),與太守許遠共同作戰。其間派南霽雲單騎突圍而出,到臨淮(泗州)求救,守將賀蘭進明非但無意出師,且欲強留之,南霽雲斷指自誓,射矢於大聖塔而還,與與張巡等共同死守孤城。後睢陽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失守,張、許、南等均被敵殺害。南霽雲祠就是汪應軫主持建造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