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之戰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11月至12月,江蘇、浙江革命軍聯合攻占南京(時稱江寧)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南京之戰
- 地點:南京
- 時間:1911年11月
- 參戰方:清軍、聯軍
- 結果:聯軍慘勝
- 參戰方兵力:清王朝:近兩萬人
聯軍:三萬三千餘人 - 傷亡情況:清王朝:陣亡六千餘人、傷三千餘人
聯軍:陣亡一萬三千餘人、傷五千餘人 - 主要指揮官:張勛,鐵良,徐紹楨
南京之戰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11月至12月,江蘇、浙江革命軍聯合攻占南京(時稱江寧)的作戰。
南京之戰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11月至12月,江蘇、浙江革命軍聯合攻占南京(時稱江寧)的作戰。...
南京之戰又稱鄭成功北伐金陵,是指從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到1659年(順治十六年)六月,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清的鄭成功聯合大陸西南地區的南明永曆政權和東部的張煌言一...
江浙聯軍攻克南京之戰,辛亥革命戰爭中,江浙地區革命軍攻占清廷控制的東南重鎮南京的戰鬥。武昌起義爆發後,浙江、江蘇先後獨立,唯南京被忠於清王朝的重兵所控制。宣統...
潼關、南京之戰是金貞祐四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一年,1216年),在蒙金戰爭中,蒙古軍經西夏進兵關陝(今河南靈寶以西和陝西地區),向金新都南京(今河南開封)作試探...
太平軍攻克金陵之戰,太平軍早期戰鬥之一。鹹豐三年(1853年)二月九日,太平軍放棄武昌,以50萬人之眾,船萬餘艘,水陸並進,夾江東下。於連占九江、安慶、蕪湖後,...
南京大屠殺(Nanjing Massacre)指1931至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在南京保衛戰中失利、首都南京於1937年12月13日(學術界認為開始於12月5日)淪陷後,在華中...
《南京保衛戰》內容簡介:一九三七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結束後,日軍繼續西犯,妄圖以武力優勢徹底摧毀我軍戰鬥意志。迫使我以最屈辱的條件講和,早日“解決事變”。...
當夜,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在東起江蘇江陰、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餘里的戰線...“百萬雄師過大江”——讀毛主席新發表的詩詞之一》:這一首詩是紀念南京解放...
1946年,任國民黨警衛團參謀的地下黨員邢劍帶領特勤小組,奉命押送製造南京大屠殺的乙級戰犯石岩夫引渡到中國南京進行審判。中文名 戰後之戰 作者 蔣曉勤、姚遠 小說...
殘害南京市民的鐵釘、搶劫財物毀壞的木箱;日軍當年發放的“良民證”、“支那事變紀念章”、1644細菌部隊使用的手術剪刀和證章,慰安所日軍題字牆、戰死在紫金山的日軍...
《戰後之戰》是慈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由於震、楊蕊、黃俊鵬、淳于珊珊等主演的抗戰劇。該劇主要講述1946年國民黨派出的特勤小組押解戰犯石岩夫從日本到南京所發生...
《南京戰·被割裂的受害者之魂》是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圖書,由(日)松岡環編著。...
建康之戰簡介 編輯 是年五月十二日,宋桂陽王劉休范舉兵起事。十六日,率眾2萬、騎兵500自尋陽(今江西九江西南)出發,晝夜兼程,直撲建康(今南京),聲稱為懲員外...
高梁河之戰編輯 鎖定 討論999 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979),宋軍為奪取幽州(今北京,遼稱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被遼軍擊敗的一次作戰。 宋太宗...
淝水之戰,發生於公元383年,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併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於淝水(現今安徽省壽縣的東南方...
建康之戰是1129年(金天會七年、南宋建炎三年),金朝欲滅南宋 ,遣軍渡江進攻建康(今南京)的作戰。...
《南京大屠殺史料集1:戰前的南京與日機的空襲》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重要史料,內容包括中國軍隊為保衛首都南京與來犯日軍進行頑強作戰的歷史檔案材料,...
清朝滅南明弘光政權之戰又稱清滅弘光之戰,明毅宗朱由檢殉國後,明神宗朱翊鈞孫,福恭王朱常洵長子,大行皇帝之從兄朱由崧在南京即位,改明年為弘光元年,但在位...
1216年 潼關之戰、南京之戰 1232年 三峰山之戰、汴京之戰[10] 1234年 蔡州之戰[10] 蒙金戰爭戰爭結果 編輯 蒙金戰爭中,成吉思汗及其繼承人,在政治上以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