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上方鎮位於衢江區北部。面積159平方千米。總人口29578人(2009年末),其中農村人口28301人。轄1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上方村。305省道過境。景點有後晉建的上龍寺、衢北溶洞群。
沿革
1950年設上方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設鎮,1992年仙洞、玳堰2鄉併入。1996年,位於衢縣北部,面積158.6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上方一、上方二、焦坑、山塘嶺、蔥口、毛家山、大立、依坦、岙背、立模、山頭底、林場、塘源岙、大坪地、塘源口、西山根、仙洞、下西坑、畏坑、流坑、皂角源、大黃連、鄭家山、仰塘、下坪田、賽前、閘頭、界頭、鹿角堰、揚家村、玳堰、煤山底、山頂、徐家、白坑、嚴家、姐妹山、新路、東京39個行政村。
2002年屬衢州市衢江區。2006年,鎮政府駐上方二村,面積159平方千米,人口2.91萬人,轄上方一、上方二、焦坑、下西坑、赤岸、張坑、山塘嶺、畏坑、蔥口、流坑、大立、鄭家山、毛家山、依坦、岙背、立模、皂角源、大黃蓮、林場、山頭底、塘源岙、仙洞、大坪地、仰塘、塘源口、下坪田、西山根、閘頭、界頭、鹿角堰、楊家、玳堰、賽前、煤山底、山頂、白坑、嚴家、徐家、姐妹山、新路、東京41個行政村。2010年將41個行政村調整為14個行政村。
地理
衢江區
上方鎮位於衢北山區,距城直線距離34.5公里。上方鎮交通方便,23省道富衢線穿鎮而過,是
杭州西部、新安江北岸的交通要道。省道有支線通往鄰近
灰坪鄉和鎮內各行政村。轄區東北與建德市、淳安縣接壤,西與灰坪、廟前兩鄉毗連,南界峽川鎮。全鎮山巒疊嶂、奇峰競秀,林深竹茂,礦藏豐富。上方鎮地區歷史悠久。唐如意元年(692)即為盈川縣屬地,古稱玉泉鄉,是芝溪流域居民集中地區。元和七年(812)併入
信安縣,成為衢縣歷史上北部屬地。民國9年開始設鎮,建國後,轄區曾劃分為上方、立模、玳堰、新路、仙洞五鄉。分別於1956年、1992年合併為上方鎮。芝溪是上方從北向南流向的主要河流,發源於千里崗南麓,匯集眾多的山源支流,出峽川鎮流向衢江,鎮內集雨面積113平方公里。
鎮政府大院坐落於上方集鎮二村。2009年末,全鎮總面積158.55平方公里,全鎮轄41個
行政村:東京村、大坪地村、新路村、毛家山村、姐妹山村、張坑村、徐家村、大黃連村、嚴家村、仰塘村、山頂村、下坪田村、界頭村、畏坑村、金楊村、下西坑村、金坑村、大立村、煤山底村、山塘嶺村、賽前村、立模村、玳堰村、塘源口村、閘頭村、塘源岙村、鹿角堰村、岙背村、西山根村、依坦村、一村村、蔥口村、二村村、赤岸村、山頭底村、焦坑村、流坑村、仙洞村、鄭家山村、皂角源村、林場村,302個村民小組,總戶數8519戶,總人口2.9萬餘人。
據《衢縣誌》,今日之衢州屬地在漢曰新安隋曰三衢唐曰衢州(p38,見圖1.4,5,6)。唐如意元年(692)上方即為盈川縣屬地,處玉泉銅山之間,是芝溪流域居集中地區(見圖1.7)。元和七年(812)盈川併入信安縣,唐末改為西安縣,成為衢縣歷史上的北部屬地(p119)。
至民國元年政體革新,廢府制改西安縣為衢縣。三年復道制,隸金華道(p121)。據《清一統志》記載,西安縣北九十里至灰嶺交遂安縣“此道出北門過浮石渡北行由峽口上方入山,山路由多”,這裡提到的灰嶺即今日之灰坪。(見圖1.9)
據《衢縣誌-食貨志》,上方市,城北八十里毗連壽昌遂安兩縣,界距城寫遠山,源商業亦云繁盛,出貨紙為大宗業,次多寧紹及徽幫人,貨本頗巨,水由峽口繞蓮花出盈川,舟楫不能直達,營業者尚以此少之(p521)。
民國9年開始設鎮,建國後,轄區曾劃分為上方、立模、玳堰、新路、仙洞五鄉。分別於1956年、1992年合併為上方鎮。2009年末,全鎮總面積158.55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216個
自然村,302個村民小組,8519戶,2.9萬人。
鎮內山地起伏,地勢由此向南傾斜,山脈主要分為:東北為千里崗山脈東段,是衢江和新安江自然分水嶺,最高峰牛角灣海拔1335米。西南為西山、外郎山等山脈,最高峰山井尖海拔1280.5米。東南有蔥山、龍門頂等山峰,共有海拔720米以上山峰8座。山地多黃泥土和黃泥沙土,生長松、杉、毛竹、茶葉、油茶等。
經濟
上方鎮是衢江區工業發展較早鎮。鈣產業和水泥產業為工業兩大支柱產業。擁有工業企業420家,是衢北工業重鎮和鈣業、建材基地,2006年被授予“中國碳酸鈣基地”和“浙江省小企業創業基地”。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6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39元。2009年全鎮實現GDP5.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9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8600萬元,規模工業利稅48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00,實現入庫稅金1248萬元。
資源
鎮內山地起伏,地勢由此向南傾斜,山脈主要分為:東北為千里崗山脈東段,是衢江和新安江自然分水嶺,最高峰牛角灣海拔1335米。西南為西山、外郎山等山脈,最高峰山井尖海拔1280.5米。東南有蔥山、龍門頂等山峰,共有海拔720米以上山峰8座。山地多黃泥土和黃泥沙土,生長松、杉、毛竹、茶葉、油茶等。計有用材林8萬餘畝,毛竹4.7萬畝,油茶2.8萬畝,茶葉7148畝,板栗、柿子4500餘畝。據地質部門探測,有石灰石48億噸,方解石1000萬噸,石煤9000萬噸,玻璃用砂岩6000萬噸,鉛鋅礦4萬噸,還有鉛鋅銅銀等礦藏資源。
風景名勝
上龍寺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上方鎮大坪地村上龍山腰,始建於西晉年間,從建造至今大修8次,一次為2006年。主體建築坐西朝東,總占地面積約652平方米,屋頂硬山造。前廳面闊三間,明間梁架為抬梁式,五架帶前後雙步,設斗拱,次間為穿斗式,分心五柱用九檁,門口兩側牛腿雕有獅子;前天井兩側廂房面闊兩間,牛腿雕花以幾何紋、花紋為主;中廳面闊三間,明間梁架為抬梁式,五架帶前後雙步,次間為穿斗式,分心五柱用九檁;明、次間均為穿斗式梁架,三柱用九檁。建筑北面為地藏王殿,於20世紀90年代新建。該建築布局規整,規模較大,始建年代久遠,對研究佛教文化有一定的價值。
蔥洞遺址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蔥口村村北蔥山腳底,衢江區、淳安縣、建德縣之交界處,千里崗山脈東側,海拔1169米至1280.5米之間,蔥洞遺址,洞口朝南,洞口寬4.5米,高10米,洞內面積約100平方米。北靠蔥山,土名蔥山腳低,蔥山東西兩端都為石灰窯。2000年10月底至2000年12月20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由王海明帶隊對蔥洞進行考古發掘,蔥洞中文化層約5至10米,保存較為完整,現為蔥口村管理。出土印紋夾砂陶片、骨椎、石器及大量的獸骨,經研究為六千年以前的古人類居住遺址。 蔥洞遺址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清理髮掘後,出土了大量的骨、石、陶器殘件,充分表示了在六千年前的古人類在此生存的遺址。在衢州現存的考古資料僅在商周時期,如今向前推進三千多年。為今後繼續考古發掘取得了第一手科學資料。
上方老街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上方鎮一村、二村。上方老鎮在6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北宋時,方臘農民起義軍從淳安經上方攻入衢州城,杭州、建德、壽昌等地人經上方鎮,留在上方老鎮以徽州商人為多,上方本地以土紙、石灰為業。民國《衢縣誌》記載為上方市、多徽商。上方老街成丁字形,南北向,現為西安路,舊稱“大街”,長約500米,街面寬5-6米,街東有條流向芝溪的暗河,上蓋石板,街道兩旁店鋪為民國年間風格。橫街為東西向,西接西安路,東接新建的街道,西段與大街中間相接。老鎮的大街與橫街兩側店鋪林立,達數百家,主業灰坪、上方、建德一帶的土紙、藥材、山貸及從衢州、杭州運進的南貨、布匹、日用品,大部分臨街店鋪以前店後作坊或前店後倉庫,有的臨街店鋪有樓,多數建築未作改動,仍保持民國年間的建築,許多店鋪仍作商業用房。門前挑檐,牛腿雕刻風格不同,保存完整,都顯示出民國年間的傳統性。 上方老街基本保持民國年間的歷史格局與傳統風貌,從全區範圍看較為突出,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研究價值。
胡氏老宅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上方鎮二村,建於清代,占地面積2040平方米,屋頂為硬山造,白灰磚牆,三合土地面,主體建築坐西朝東,自東向西沿中軸線依次為門廳、前廳、中廳、後堂共4進,主體建築南側為三合院式建築2座,北側西段為三合院式廚房2座,北側東端為三合院式的店鋪屋1座,內有前、後、北花園3個,8個天井,2個大門(前門和北八字大門)。老宅單體建築為中國傳統的三合院建築樣式,院內花園種植各類花木,房屋與房屋之間既相互獨立,又彼此相連。牛腿、雀替、大額枋等木構件雕刻精細,有人物故事、花草圖案。胡氏老宅建築規模大,用材粗大,雕刻精細,做工精緻,保存較好,設計科學,建築風格獨特,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舒氏民居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上方鎮蔥口村,建於清光緒年間(1890年),坐西朝東,平面縱長方形,建築占地面積701.68平方米,沿中軸線從東向西依次前廳、前天井及兩側廂房,中廳、後天井及兩側廂房、後屋。三合土墁地,屋頂為硬山造,牌坊式石庫大門。復盤形柱頂石,鼓形柱礎。前廳面闊五間,明間抬梁為穿斗混合式,四柱用九檁,次間、稍間梁架為穿斗式,五柱用九檁;前南、北廂房面闊各三間,前天井全用長條石板鋪砌,呈正方形,樓上四周設走馬樓,四周牛腿、雀替、大額枋等雕刻精細,做工考究,以人物、動物、花草等為主;中廳面闊五間,梁架結構與前廳一樣;後天井均用長條石鋪砌,呈長方形,後南、北廂房南闊各三間,牛腿等雕刻精細;後屋面闊三間,明、次、稍間均為穿斗,五柱用九檁。該建築布局規整,規模大,保存完整,木雕、石雕、磚雕在建築中全有,雕刻精細,做工考究,特別是四面設廳的民居建築更有特色,有著較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因長期漏雨,腐蝕嚴重。
袁氏故居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上方鎮上方一村中,建於民國三年(1914年),坐西朝東,建築占地面積約678平方米,中軸線依次為前廳、前天井及兩側廂房、中廳、後天井及兩側廂房、後堂。中廳南梢間可進入南面闊五間三合院式廚房,偏屋無樓。前廳面闊五間,明間前檐為石庫門,明間梁架為抬梁穿斗混合式,三柱用七檁,次間、梢間梁架為穿斗式,三柱用七檁;前天井長方形,廂房面闊一間;中廳面闊五間,明間梁架為抬梁式,五架梁帶前後雙步,次、梢間為抬梁穿斗混合式,分心五柱用九檁。中廳前後撩檐枋用材粗壯,雕刻繁褥,花哨;後天井呈長方形,廂房面闊一間;後堂面闊五間,明、次、梢各間縫都為穿斗式梁架,五柱用九檁。前廳、中廳、後堂和前後天井兩側廂房都有樓、樓道相通,為走馬樓式。牛腿、樓欄乾雕刻精細。樓梯從前廳北次間上二樓。柱礎鼓形,三合土墁地,屋頂為兩坡面,硬山頂。該建築規模宏大,牛腿等構件雕刻精緻,保存完整,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研究價值。
畏嶺古道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上方鎮下西坑村大東塢口自然村西北,據《衢縣誌》記載,畏嶺古道,建於明、清兩朝,修繕資金主要由民間捐募。從上方鎮畏坑源到杭州市淳安縣安陽鄉山崗交界之處,古道通淳安縣,蜿蜒於嶺峻群山之間,令人生畏,故名。畏嶺古道海拔高度1150米,是一條沿千里崗山脈地形東西走向的古道。整條古道用石塊鋪砌,從山腳到崗頂有61個彎,4092個台階,長約6.5公里,路面寬1米至1.5米,古道半腰有一平坦處叫“五里亭”,是一個商鋪遺址,旁邊有一清泉,能聽到有節奏的地下泉水聲。從山腳沿古道約5公里處,有一古杉木,直徑2.8米,高20多米。在崗凹間有一石涼亭,還立有碑文記載,在清朝道光年間重修過。涼亭對面有國務院1997年豎界石碑牌。該古道歷史悠久,保存較完整,屬山區古道,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望穿亭
位於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上方鎮蔥口村村西南田畈中,該涼亭建於清道光年間,由張氏家族所建,因其兄弟參加太平天國運動,一去不復返,為紀念其兄弟,特設此亭,並天天登亭遠眺,盼望其兄弟能早日回來,“望穿亭”三字因年代久遠已看不見。總建築占地面積約37平方米,四角重檐攢尖頂,設望板,鵝卵石地面,牆體均為磚牆,南、北兩邊開門,內共有八根柱。 該建築年代較久,有一定的歷史來源,也是上方鎮唯一的一處亭子,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研究價值。
灰坪鄉紅色旅遊
千里崗紅色(探險)旅遊景區位於衢州市衢江區灰坪鄉境內,距衢州市區60公里,是個全國環境優美鄉、省級生態示範鄉、革命老根據地鄉。灰坪原名“輝屏”,因“千里崗山如屏,日升光照輝煌”而得名,後演變為今名,其境內風光如畫,旅遊資源豐富。
1、大麥源原始次森林
位於灰坪鄉西北方向,距白塔洞等溶洞群約1.5公里,面積近2萬畝,其天然闊葉林面積有近11.5平方公里,面積之大,保存之完好,為衢州乃至浙江省所罕見,素有衢北“綠色寶庫”之稱。整個原始森林是衢州地區保持最為完整的物種基庫,這裡有野生獼猴桃、古銀杏、紅豆杉等110科425屬1200種植物。還有金錢豹、大靈貓、獐、蘇門羚羊、娃娃魚、野牛等200餘種動物。
林區山巒千姿百態,森林茂密,樹種形成複雜,森林類型多樣;古木參天,林海綠濤,蒼翠欲滴;林內幽蘭飄香,鳥鳴幽香,野生真菌、野生山果俯首可拾。由溪澗瀑布、奇峰異石、奇樹怪枝、奇花野草組成的一道道綺麗美景,美不勝收,是一個集生態旅遊、探險旅遊、休閒旅遊、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森林景園。
原始森林以懸崖峭壁見險,嵐霧瀰漫時,置身其中如夢如幻,飄然若仙,讓人盡情領略“人間天上”之美感。是自駕游、驢友的好去處。
2、天然溶洞群
有白塔洞、金雞洞、兩頭洞、洞春洞。位於灰坪鄉杜家田村,洞崖滴水,常年不絕,不僅有宏偉壯觀的罕見3座白塔,還有千姿百態的仙橋、天窗、觀廳、真龍潭、地下河、金銀山、石鐘、石鼓等百餘個奇、麗、險景觀,層層梯田,與石花果、石筍相映密布,令人神往。現已探明的白塔洞主洞總長6000米、支洞線長3000餘米,面積約2萬多平方米,是探險游的好去處。
3、中共衢遂壽中心縣委第二區委舊址
灰坪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聖地,為中共衢遂壽中心縣委第二區委舊址。1937年2月3日,中心縣委書記嚴忠良在遂安橫源田召集地下黨負責人和紅軍游擊隊骨幹會議時,因叛徒出賣,會場被敵人包圍,嚴忠良等10人不幸犧牲,王大漢等10多名黨員被捕,中心縣委遭到破壞。1937年2月6日,一支國民黨保全隊開到上坪田和西塢村,為抓捕地下黨和紅軍游擊隊,採取強行移民並村的辦法,逼迫民眾從上坪田、西塢村遷往灰坪一帶居住。黨的組織被迫停止活動。
1985年6月27日,經金華城區行政公署批准灰坪鄉被劃為革命老根據地鄉。1990年8月23日,在上坪田村建成“中共衢遂壽中心縣委第二區委舊址”紀念碑。此外還有保存完好的紅軍標語石刻和紅軍松等遺蹟,具有較高的旅遊價值和教育意義。
4、天坑
灰坪村西北一巨大凹陷,為水的溶蝕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有著“華東第一大天坑的美譽”。
特產美食
清明果
清明果是在清明前後製作的一種食物,用來祭奠先人。清明前後是採摘
清明草的好季節。
上方清明果果形多樣,外皮用
艾草和米粉做成。【
本草綱目】記載:艾以葉入藥,性溫、味苦、無毒、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具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
艾草。傳統做法將米侵泡,然後磨粉,摘取野生新鮮艾草,過水煮,撒石灰,洗淨,用石臼弄爛,和蒸熟的米粉和在一起均勻,然後做成麵皮包入各種餡。
清明果做法分甜、鹹兩種。填餡中加入白糖和芝麻或者豆沙,壓成圓模蒸熟;鹹味餡料可自由組合,一般包入臘肉丁、冬筍丁、香菇丁、紅椒丁、
豆腐乾、
醃菜、豆芽餡等,做成
餃子形的為鹹清明果。
上方酒藥
”產自上方鎮曹錢大家。“上方酒藥”第一代傳人曹來富從安徽移居上方橫街冷水泉井旁,現已66歲的第三代傳人曹繼科九歲就跟父親學藝,與父親經過多年的摸索、實踐,在吸取了“高露亭”原有的配方良好工藝的基礎上,創出了自己的品牌----“上方協和酒藥”。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上方協和藥酒”以誠信而久負盛名。只要釀酒溫度適宜,按1:100的配比(一斤酒藥100斤米)釀成的酒;其色,潔白晶瑩,讓你一飽眼福;其香沁人心肺,芳香撲鼻;其味清醇甜蜜,百喝不厭。所以,“上方藥酒”以它獨特的工藝色澤聞名衢州、建德、淳安,遠銷深圳、廣州、香港,連回鄉探親的台灣遊子也要帶上幾斤家鄉的特產。在衢州市區的小攤上,經常可以看到寫著“正宗上方酒藥”的小廣告牌。每逢過節過年,當地的百姓,都要買一些,做幾斤糯米酒,以備過節全家團聚飲用,是村民百姓喜愛的上等釀酒佳品。
“上方酒藥”形似一個五公分大小的白色小圓球,象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白玉石,它的製作工藝,完全是手工操作,需要經過大道嚴格的工序:一、選料。1上好的大米磨成細米粉。2加工曬乾的酒花。二、配比。按一定的配方比例將大米粉、酒藥花,加上適量的泉水調拌均勻,能捏成一塊不散開即可。三、製作。把拌好的料泥放進手掌心拌成五公分大小的小圓球。四、發酵。把做好的小圓球(酒藥)擺放進蒸籠蓋上松針發酵,培養酵母菌種,溫度掌握在38攝氏度左右,不能超過40攝氏度,發酵過頭,藥酒無效。五、翻曬。將發酵好的酒藥曬乾,檢驗合格再出售。六、試酒。每一批酒藥做好以後,按比例取少量酒藥,糯米做酒試驗,只要溫度適宜,三天就可以出酒。釀製出的酒要達到清、醇、香的標準,酒藥才算合格,方可上市出售。
上方灰煎糕
灰煎糕是上方鎮的一種民間地方小吃,當地村民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十五日,家家戶戶都要製作“灰煎糕”,意為慶祝豐收,祭拜祖先。灰煎糕是民間的一種小吃做法,原料主要以秈米、竹葉、稻草、黃金柴(當地方言)、紅糖、豆腐乾、筍乾、辣椒、味素等。有甜味和鹹味兩種,顏色為黃色,形狀為菱形。灰煎糕製作的時候,正是秈米豐收的時候,當時當地村民為了慶祝豐收的喜悅,便將新收割的秈米稻草洗淨,再與黃金柴一起放入鍋中煮,待水煮成金黃色生產出的秈米浸泡數星期,再將泡米碾成米漿,便用蒸籠蒸,蒸法是一層熟了再加一層的蒸,一般的話一蒸籠要蒸八層左右。蒸好後待涼了,便倒出來,用刀或者用細棉紗線,將糕切成菱形。灰煎糕做好後,一般要先選出好的用盤子裝好,放在自家的香火台上,然後才可以開始吃。意思是稻田大豐收了,要感謝祖先,先給祖先吃。灰煎糕流傳於衢江上方鎮等地的一種民間小吃。灰煎糕還具有較高的現實價值,有一定的歷史意義,既可以增強百姓的辛勤勞作的信心,又能體現我國優良的傳統—孝敬。